摘 要:《治療》(1995)是英國小說家戴維·洛奇一部以天主教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小說主人公中年遭遇婚姻危機,由此觸發身體疼痛與精神恐怖,多方治療無果,最終在朝圣的途中重獲內心的寧靜。
關鍵詞:戴維·洛奇;《治療》;憂懼;精神危機
作者簡介:周金華(1990-),湖南婁底人,湘潭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語言文學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文學。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36-0-01
戴維·洛奇在文學界享有盛譽。《治療》以日記的形式在主人公的“權威”視角下展開。主人公事業成功,家庭幸福。身材矮胖被戲稱為“墩子”(Tubby)的他卻“大部分時間都感到不快樂”(洛奇 27),還被莫名的膝蓋疼痛困擾。突發的婚姻危機打破了他平靜的生活,情感危機讓他開始思索人生,他逐漸迷上克爾凱郭爾哲學。在克氏的人生經歷和著作中尋找共鳴,愈發覺得自己的人生軌跡與克氏吻合,克氏“憂懼”(Dread,有別于Fear和Anxiety)的概念準確地描述了他當前的狀態。
一、自卑與憂懼
墩子物質財富豐裕,但卻不快樂,陷入一種 “潮水般涌來的人類悲慘狀態”(洛奇 6)。他為何憂懼?墩子從中下層上升至中上層,家族地位、教育背景遠不及妻子,內心不無自卑。他憑借《鄰居》一炮而紅,可壓力巨大。情景劇分段播出,能否續播全憑收視率,哪一集不得人心,電視臺就會毫不留情砍掉劇本,換播放他人作品。因此他的潛意識里充滿恐懼,害怕失去現有地位。妻子貌美,且在大學教書,內外兼修。后來她提出分手,理由就是無法繼續和丈夫生活在一起,因為他從來都只在乎自己,幾乎不關心她的任何事情。小說反復提及,墩子喜歡查字典。正因他沒受過正規教育,全憑愛查字典的勤奮勁兒才有了他今天的成就;他不甘人后,憑借自身努力取得成功,但這隨時可能失去,他自強卻也自卑,他享受成功,但更害怕失敗。婚姻危機重創他的人生。墩子有個柏拉圖式的情人,她總是在提高墩子的自信心(洛奇 35),而妻子莎麗帶給他的多是挫敗感與自卑感。兩人精神層面不相契為日后婚姻危機埋下了種子。
二、猶豫與憂懼
猶豫不決是墩子憂懼的另一來源。經濟基礎雄厚的他能擔負各種治療費用,凡是治療師推薦的療法,他必去嘗試,不管是否有效,必定堅持,難以抉擇。他還十分注意不讓治療師得知自己同時接受了別的治療。可見墩子恐懼選擇。他的猶豫在買車事件中表現得淋漓盡致。他本無需考慮價格直接買下那輛讓他心動的豪車,但他反復、猶豫的行為態度讓妻子不解,她無法理解,極力勸他買下豪車。但他不贊成買這樣的車:快,亮、浪費能源,日本造(洛奇 41)。因為他潛意識里認為買這種車會帶來不幸,開這樣的車會感到內疚和悲哀(洛奇 41)。喜歡卻不買,不是買不起,而是情感原因,這又成為墩子的一件“事件”(洛奇 41),讓他焦慮不已,這體現了他矛盾的心理。一方面,他極度喜歡這輛車,但是卻不肯得到它;另一方面,他竭力尋找一些試圖打消自己買那輛車、關于它的負面評價和缺點。墩子性格中的矛盾、糾結、猶豫讓莎麗心煩不已。好不容易同意去試駕,他卻決定第二天再買。第二天他又決定不買那輛車。對此莎麗十分失望。而當他得知那輛車被人買走后,他又表現出可笑的憤怒。最后高價從買主手中買回了那輛車。原本簡單的一件事,被墩子弄得一波三折、波瀾起伏,這里就可看出是墩子的焦慮、憂懼來自何處了。
三、憂懼消除
故事后半部分回憶年青勞倫斯與少女莫琳的戀情。對愛情充滿渴望的勞倫斯和情竇初開的莫琳享受著愛情的神秘與美妙,莫琳卻因為天主教的禁忌承受著良心和道德上的壓力。她在圣誕劇里扮演圣母一角使得壓力上升為精神上的折磨。她無法承受道德上的折磨與痛楚,要求暫時停止與勞倫斯約會。氣憤的勞倫斯故意和別的放蕩女孩約會來侮辱、傷害她,并棄她而去。多年后墩子看到克氏的名字上的圈圈,想起了莫琳獨特的書法。于是,開始了對莫琳的追尋。放下心里的包袱,墩子不再以財產來限制莎麗離婚;他開始給新人發展機會,任其施展才華。找到莫琳之后,他的憂懼和膝蓋上的疼痛神秘消失。莫琳篤信天主教,她空閑時從事慈善工作,她年輕的兒子在救濟工作中死于亂軍之手。于是,她從法國的勒皮徒步前往西班牙的圣地亞哥朝圣。受教義約束,她不愿與丈夫離婚,拒絕與墩子結婚;另一方面,她身上有一種近乎圣母式的寬容與溫厚治愈墩子的傷痛。墩子一路追隨她前往西班牙圣地亞哥朝圣,希望與之復合。這不僅是莫琳的精神朝圣之旅,也是墩子個人的轉型之路。他不再害怕抉擇,也不想再與莎麗相互爭斗,決定改變自己機械重復的娛樂寫作方式。甚至,當得知他的家被洗劫一空,也沒有過于激動。褪去了一切炫目的外表,墩子回歸自我,體認人生真諦,完成心智轉型。
四、結論
《治療》中主人公遭遇人生危機,在朝圣路上,排除憂懼,找回自我。小說以主人公治愈了長久以來困擾他的腿疾和精神危機結尾,傳達了洛奇對宗教進行人文主義本質的過濾,不僅是哲學之思,更體現了作者現世的人文關懷。
參考文獻:
[1]戴維·洛奇.治療[M].羅貽榮譯.南京:譯林出版社, 2002.
[2]楊大春.沉淪與拯救—克爾凱郭爾的精神哲學研究[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5.
[3]張瓊.創作內外的選擇——戴維·洛奇之《治療》[J].當代外國文學,200 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