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意象是我國古典美學中的一個常用概念, 它是借助客觀物象表現出來的主觀情意。在我國傳統詩詞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了很多大家所熟知的意象。本文以唐詩宋詞為例淺析其中的酒、月、雨這些寄托作者主觀愁情的客觀物象,從而體會古人以“悲愁為美”的藝術心理。
關鍵詞:意象;愁情;酒;月;雨
作者簡介:彭芳湲,(1989.5-),女,漢族,河南平頂山人,河南大學藝術學院,書法在讀碩士。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03-0-01
“意象”一詞在辭海中的解釋有:1、表象的一種。即由記憶表象或現有知覺形象改造而成的想像性表象。文藝創作過程中意象亦稱“審美意象”是想像力對實際生活所提供的經驗材料進行加工生發,而在作者頭腦中形成了形象顯現。2、中國古代文論術語。指主觀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
當一個意象被運用于詩詞之后,它就不是單純的自然之物了,它已被古代文人賦予了各種不同的情感內涵。唐詩宋詞秉承著中國古典詩詞“以悲為美”“以愁為工”的悠久傳統。它與剪不斷理還亂的愁情無休止的纏綿著。在中國的封建社會里,由于長期處于不安定的狀態,戰亂頻繁,國破家亡,因此,抒寫國愁家愁的詩作層出不窮;由于古代交通通訊條件的落后,人們總是面對著生離死別,離別相思之愁、閨中怨婦之愁的產生也就有了肥沃的土壤,這一系列的愁情使那些身處其中的古代文人們愁腸百轉,他們將這種愁情訴諸筆端。 “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苦難給文人墨客們帶來不幸遭遇的同時,也為后人留下了最美的詩章。
酒意象
自古以來,文人與酒密不可分。酒,既是一種載體,也是一種意象。詩詞中的酒意象已被文人墨客注入了特定的文化內涵,成了文人墨客愁悶、孤獨的代表。詩情酒意,相輔相成,為后人留下了無數的名篇佳作。
《蘇幕遮·碧云天》是宋代名臣范仲淹的佳作,此詞上片重在寫景,下片重在抒情。麗景與柔情的統一,抒寫了詞人夜不能寐、高樓獨倚、借酒澆愁、懷念家園的深情。整個上片所寫的是悲涼的秋景,思鄉愁情,可以從景物描寫中透露出來。 下片中“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因為夜不能寐,故借酒澆愁,但酒一入愁腸都化作了相思淚,這更增加了思鄉之苦。
北宋的晏殊,他的詩詞內容多為歌酒風月、閑情別愁,表現春愁時,他在《踏莎行》中為后人留下了“一場春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的佳句。因為傷春和離別,所以愁而飲酒,以至醉夢。惆悵之情,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隱約地透露出來,若隱若現,曲折往復,清秀婉約。但這愁不是在酒中感觸到的,而是埋藏在內心深處的。暮春傍晚,酒醒夢回,只見斜陽深院而不見伊人。一股落寞的愁緒油然而生。春的離去,人的離合,斜陽的隕落,一切都是那么的不可預測,真是“多情總被無情惱”。
月意象
在中國的封建時代里,身在異鄉為異客的游子們,在夜晚看到淡淡的月光時,由于交通和通訊條件的限制,禁不住的會想起千里之外的故鄉。此時的明月成了寄托相思、回歸家鄉的象征,正所謂“月是故鄉明”。充滿無限思愁的文人墨客們,寄情寓景,從而為后人留下了一篇篇膾炙人口的思鄉佳作。如兒時就知曉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在月色籠罩的秋夜里,獨自一人在外的李白仰望皎潔的月亮時,便想起了家鄉的一切,思鄉思念親人的愁情,讓他落寞地低下了頭去。
北宋蘇軾的《水調歌頭》亦是思鄉懷人的典型代表,“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月亮本無情,但因人世間的悲歡離合被賦予了有生命的愁情。詞人多次運用月亮這個意象,把月亮作為情感的載體,寄寓自己的離愁別恨。從這聲聲悲嘆中,可以體會到詞人在流放期間的思愁之苦,更是對兄弟深切的思念。
雨意象
李清照是宋朝詞壇上成就最高的女詞人,她以女人特有的細膩和敏感以愁寄雨,對雨的表現別出心裁,即使是平易近人之作,也獨有新意。“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聲聲慢》)。詞人此時是遭遇國破家亡夫死之難,孤凄一人,漂泊異鄉。雨滴在梧桐上,猶如淚滴在詞人的心中,一聲聲地激蕩著人的心扉。從這種凄涼景象出發,暗示出了秋意的到來,更增加了人的愁情,又寫出了黃昏時令,繼而使用疊字“點點滴滴”,增強了詞的音韻。最后全詞以“愁”字總結,直接而情切,表現了女詞人凄涼、憂愁的情懷,令后人能從中感受到一種使詞人難以承受的傷痛。
北宋詞人秦觀被奉為婉約派之“正宗”,他是“蘇門四學士”之一, 頗得蘇軾賞識,在新舊黨之爭中,因和蘇軾關系密切而屢受新黨打擊,特別是人生的后半生屢遭貶謫,最后在被貶謫之地藤州結束了凄涼的一生。他的詞大多描寫男女情愛和抒發仕途失意的愁怨,文字工巧精細,風格委婉含蓄,更多愁情。他的坎坷經歷在其詩詞中盡是顯露,而其中寫離愁別緒的詞,更是形象逼真。如《浣溪沙》中“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這里“絲雨細如愁”密密麻麻,看得見卻抓不住、揮不去。作者寄情寓景,將抽象模糊的愁情比喻成具體的意象,表現出了愁緒的無邊,給人一種縹緲朦朧的愁情意境。
小結
唐詩宋詞中所運用的酒、月、雨這些意象,都是用來寄托作者主觀愁情的客觀物象。文人墨客們把它們表現的靈動活潑,既不矯揉造作,也不雷同死板,千姿百態的愁情都展現出了豐富的內在意蘊。這些事物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經過民族文化的積淀,形成了獨特的審美愁情意象,在詩詞中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給后人留下了一筆珍貴的文化遺產。
參考文獻:
[1]唐圭章主編. 唐宋詞鑒賞辭典[Z]. 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
[2]陳植鍔. 詩歌意象論[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
[3]梁劍峰.以水喻愁, 各有千秋[J]廣西教育報,1992.
[4]詹安泰. 宋詞散論[M]. 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