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代文學在進入90年代以后發生了極大的轉變,更加趨向于日常生活化,同時描寫物質與精神相矛盾相沖突的主題也不在少數。時至今日,許多描寫80后一代生活的小說、影視作品重復出現,反映了這一代人作為當下社會生存的新生一代主力軍所面臨的諸多困境。蔣一談的《林蔭大道》是一篇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本文通過文本細讀的方式,試圖從這篇小說的細節當中體會出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當下的都市女性所面臨的生存困境,本文主要探討的是在當代都市女性在社會現實面前所面臨的生活困境。
關鍵詞:文本細讀;都市女性;困境
作者簡介:劉盟(1990-),女,內蒙興安人,沈陽師范大學在讀碩士,專業: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思潮。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03-0-01
2012年五月,蔣一談出版了他的短篇小說集《棲》,包含了8篇短篇小說,其中這篇《林蔭大道》的主人公是有原型的,蔣一談聽說一位名牌大學畢業的女博士要到中學去教書,心生感觸,寫下此文。
在一篇關于蔣一談的訪談中他提到,這篇小說最初的題目叫做《下午》,是想講述一個母親在北京做保姆,女兒去看她這一下午發生的事。后來幾經修改有了這個故事,名字也改成了《林蔭大道》。在小說中,作者安排夏慧通過一條林蔭大道,來到了母親工作的那戶人家,體會到了從未經歷過的另一種生活狀態。
一、虛實之間
作為一篇描寫女性的作品,這篇小說里主要出現了三個女性:夏慧、夏慧的母親以及母親工作的人家的女主人。幾位女性原本的生活可謂毫無關聯,但是生活就設定了這樣一個場景,讓幾位女性在這樣一個下午齊聚一堂,當然,他們的出現有些是實的,有些是虛的。
夏慧和母親工作的人家的女主人之間存在著極其微妙的關系。兩人一個在實,一個在虛,夏慧在生活中的每一分艱難都是實實在在被描述出來的,而女主人則是只出現在母親的口里。母親作為被雇傭的保姆,在這里生活的竟然比在家里還要愜意,夏慧多次留意到母親的“皮膚比以前滑潤了許多”,并且產生了不讓母親回家鄉的念頭,此處也是對于現實生活的諷刺。文中多次提到夏慧和女主人的年紀,只差兩月,生活境遇卻完全不同。夏慧博士畢業,即將到高中任教,男友一樣博學但貧窮,本本分分的想要依靠個人奮斗在北京掙得一席之地。女主人學歷未知,年輕漂亮充滿朝氣,嫁給一個比自己大26歲的男人,現正在夏威夷度假,有豪宅名犬名牌服飾等一切繁華的物質傍身。兩人的生活誰更好些呢?作者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但在他安排的這一場闖入之下,女主人的生活沒有變化,但夏慧和蘇明的心里卻掀起了一場巨大的風浪。夏慧仔細地體會著在這座豪宅里的每一刻,文中多處出現這樣的句子:“這一切,何時想象過?又何時在內心深處浮現過?如果沒有體驗,壓根就想象不到。”“夏慧,什么也別想,什么也別多想,現在,你應該放松神經,享受眼前的一切”“夏慧,這輩子,你會有這樣舒適的生活嗎?記住此刻的舒適感。”這幾處都是夏慧的內心獨白或是自言自語,是說給她自己聽的,對應文章的結尾處“他在想,此時此刻,如果蘇明把她推下露臺,她將無怨言”,這幾處讓我們感受到的是夏慧對于這種繁華是陶醉的,但同時仍然用理智克制著自己,提醒著自己,她仍然可以回到夏慧往日的生活里,帶著對于這些奢侈生活的記憶。如果給她選擇繼續做夏慧還是做女主人,她的答案一定是做夏慧。雖然在她和蘇明的爭執中她也感覺到自己在撒謊,她也承認了她對于這種生活的向往。現實生活給她的啟示就是記住這一刻,然后回到自己來時的地方。這條林蔭大道通向的只是另一處如同幻境一樣繁華的虛妄,而這些都不屬于她。
二、男女之間
這篇小說里的男女是很常見的一對都市青年人,如果說他們有什么特殊之處,大概就是二人都是是“高級知識分子”。但是這篇小說又呈現出一種微帶諷刺意味的對比,或者說作者作為一個描寫女性的男性作家,對于中國傳統教養下成長起來的男性在面臨當下社會的現實面前微不可查的自卑和無奈。
在小說的前半部分,剛剛博士畢業的夏慧正面臨所有畢業生都要面對的難題:找工作。然雖求學多年,但想留在北京也并非易事:“現在去研究機構和大專院校找工作很難,博士畢業生越來越多了”“想在北京找到好單位立足,沒有特殊關系,幾乎是不可能的。”在夏慧和蘇明的對話中可以看出兩人所面臨的求職的困境,因此夏慧的失落、不甘心都是理所當然的。
原本兩人的感情是一種很稀薄的情感關系,這也是當下都市男女之間一種情感常態。他們在三個月前相識,隨后開始交往,“他們雖沒有過多的激情,但都認可對方的性情和生活態度,有一種微弱卻又可感知的力量牽引著他們走下去”,在這樣的情感之下,兩個人開始為了未來而謀劃,工作、房子、戶口,夏慧按照這種牽引一步步走下去,而這種牽引是什么,夏慧不能確定。因此,當蘇明和夏慧在母親主人的房子里發生爭執的時候,這股微弱的牽引似乎就要折斷了。
人在物質和金錢面前很難不動心,夏慧面對自己的欲望是勇敢而又直接的。但蘇明的表現則更加讓人唏噓。他一面固守著文人的尊嚴,一面被這突然呈現出來的刺眼的繁華所刺痛。他在自己即將共度一生的女人面前如此失態又是如此的痛苦,這種尷尬的境地也是當代平民出身的男性更加艱難的處境——女性可以通過出賣身體來獲得物質,而男人的出路更為狹窄,而他們承擔的壓力又更為沉重。如果沒有這個下午的遭遇,他們或許可以平淡安定的共度此生。但當屬于這個物質社會的一切不平等的差距呈現在他們面前時,我們不知道他們以后該如何繼續。
在這個下午,作者在這條林蔭大道的盡頭,向他們呈現了一個繁華的世界,這世界像是一面鏡子,讓兩人照出了心中深藏的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