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子萍
摘 ?要:本文以韓禮德語氣隱喻理論為指導,研究語氣隱喻在小說《愛瑪》女主人公愛瑪話語中的應用。發現語氣隱喻應用廣泛,其中陳述語氣、疑問語氣和祈使語氣可以被隱喻為其他語氣,以實現不同的交際目的,從實例分析中可以看出愛瑪嫻熟的交際技巧和聰慧的性格特點。
關鍵詞:《愛瑪》;語氣隱喻;性格特點;交際技巧
[中圖分類號]:H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03--02
一、引言
簡·奧斯丁(1775-1817年)是英國18世紀末19世紀初著名的女性作家,我國的讀者最熟悉的是她的小說《傲慢與偏見》,而《愛瑪》這部小說,就其文學價值而論,并不比《傲慢與偏見》遜色,西方評論家普遍認為它是奧斯汀最嫻熟之作,在藝術上很有魅力(萬漢泉,1985)。
語氣隱喻是韓禮德人際隱喻理論的一部分,和情態隱喻一樣,是實現語言人際功能的重要手段。韓禮德創立的系統功能語法體系中,“功能”是很重要的概念,他提出語言的三大元功能,即概念功能、語篇功能和人際功能,元功能成為系統功能語法的重要理論基石。基于這三大元功能,系統功能語法提出了語法隱喻這一概念,與三大功能分別對應,語法隱喻包括概念隱喻、語篇隱喻和人際隱喻。系統功能語言學為語篇分析提供了一個新視角,眾多學者從廣告英語、書面語篇、新聞語篇、演講、小說等方面進行了研究。《愛瑪》作為簡·奧斯丁的著作之一,鮮少被從語氣隱喻方面進行解讀。本文嘗試從語氣隱喻角度分析女主人公愛瑪話語的人際意義,同時反映出愛瑪怎樣的性格特色和交際技巧。
二、語氣隱喻
由于語言的人際功能由語氣系統和情態系統組成,人際隱喻也分為語氣隱喻和情態隱喻。Halliday認為,語氣隱喻是由一個語氣域向另一個語氣域的轉移。
Halliday根據“給予”和“求取”、“物品”與“服務”這四個變量,將語言功能分成提供(offer)、命令(command)、陳述(statement)和提問(question)四類。這些言語功能往往與一定的句法體現形式有關(即所謂的一致的表達形式,the congruent form),如提問多用疑問句;提供和命令多用祈使句。而不一致的表達形式如用陳述或疑問表示命令就是語氣隱喻的表達形式。請看下面例句:
1. Turn off the light.
2. You should turn off the light.
3. Could you turn off the light, please?
以上例句都是請求聽話人關燈的功能,例1是命令語氣,直接地表達了說話者的請求,例2和例3分別是陳述語氣和疑問語氣,也可以表達同樣的請求。可見對于同一種意義,可在不同的語氣系統中來選擇恰當的形式。但是從人際語法隱喻來看,只有例1 是最直接的表達請求的形式,因此是一致式,例2 和例3則是非一致式表達,即隱喻式。
三、愛瑪話語中語氣隱喻分析
在對話中,四種語氣分別實現各自不同的功能,但是在現實語境下,每種語氣都有可能隱喻性地表達其他功能。下面將以愛瑪在小說中的話語為例,探究語氣隱喻的應用及作用。
1. 陳述語氣隱喻
愛瑪話語中,陳述語氣占有最大的比例,但是除了陳述觀點或提供信息的功能外,陳述語氣也被隱喻化的使用為祈使語氣、疑問語氣及感嘆語氣,實現著不同的功能,也反映出愛瑪不同的性格特點。
1.1 隱喻為祈使語氣
請看下面例子:
例4 “You do not appear so well satisfied with his letter as I am; but still you must, at least I hope you must, think the better of him for it (4). I hope it does him some service with you.”
(Volume III Chapter XV)
這是愛瑪對奈特利先生訴說的話。奈特利先生一直對弗蘭克·邱吉爾沒有好感,后來知道弗蘭克·邱吉爾故意隱瞞和簡·菲爾費克斯訂婚,還和愛瑪調情,奈特利先生更加生氣,因此當愛瑪讓奈特利先生讀弗蘭克·邱吉爾的解釋信時,他推辭了。但是愛瑪并不想奈特利先生對弗蘭克·邱吉爾心生嫌隙,因此極力勸說其放下意見,讀下那封信。此時愛瑪和奈特利先生已經是情侶關系,無論如何她不會命令她的愛人去執行某種行動,因此愛瑪用陳述語氣(4)句弱化了命令語氣,既禮貌地提出了請求,也體現出了對奈特利先生的尊重,可以看出愛瑪尊重他人、禮貌待人的性格。
1.2 隱喻為疑問語氣
請看下面例子:
例5 “Mr. Martin, I suppose, is not a man of information beyond the line of his own business. He does not read? (5)”
(Volume I Chapter IV)
這是愛瑪對哈麗埃特說的話。哈麗埃特收到馬丁先生的求婚信后向愛瑪咨詢意見,愛瑪認為在自己的影響下哈麗埃特已經融入更好的社交圈,應該嫁給更優秀的男士,而不是農民出身的馬丁先生。愛瑪知道自己作為朋友不能替哈麗埃特決定這么重要的問題,但她明白自己的觀點會對哈麗埃特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愛瑪提出馬丁先生是否讀書的問題。在問哈麗埃特馬丁是否讀書時,愛瑪故意沒有使用疑問句,而是用陳述句提出,只是通過提升句末語氣體現出疑問,這樣一來可以實現提問功能,二來暗含了肯定語氣,即馬丁先生不讀書,從而影響哈麗埃特的想法。其實愛瑪根本不了解馬丁先生,僅靠主觀猜測就暗指馬丁先生不讀書,可見愛瑪在這件事情上帶有一定的偏見,同時愛瑪深知哈麗埃特對自己的依賴性,故意去影響她的決定,說明這段關系是不平等的,愛瑪稍顯強勢。
1.3 隱喻為感嘆語氣
請看下面例子:
例6 “Great has been the pleasure, I am sure (6a). I never met with a disposition more truly amiable (6b).”
(Volume I Chapter VI)
這是愛瑪對埃爾頓先生說的話。愛瑪一直撮合埃爾頓先生和哈麗埃特,因此總是不失時機地在埃爾頓先生面前夸獎哈麗埃特。這里愛瑪用了兩個陳述句來表達感嘆,(6a)是倒裝語序,表達自己能對哈麗埃特有好的影響很開心,(6b)是最高級表達,突出哈麗埃特性格的可愛。愛瑪采用陳述語氣來表達感嘆語氣,既增加了感嘆的程度,也暗含陳述句的肯定語氣,從而使自己的表達更加的可信。可以看出愛瑪情感豐富,表達夸張,但也是為了實現自己明確的交際目的。
2. 疑問語氣隱喻
2.1 隱喻為陳述語氣
請看下面例子:
例7 “But Mr. Knightley does not want to marry. I am sure he has not the least idea of it. Do not put it into his head. Why should he marry? (7) - He is as happy as possible by himself; with his farm, and his sheep, and his library…”
(Volume II Chapter IX)
這是愛瑪在和威思頓太太討論奈特利先生是否喜歡簡·菲爾費克斯。威思頓太太因為看見奈特利先生用馬車接送簡·菲爾費克斯到聚會,所以猜測奈特利先生可能喜歡簡,并有可能結婚,愛瑪此時還沒發現自己喜歡奈特利先生,但她的本能反應是否定威思頓太太的猜測,并試圖證明自己是對的。這里愛瑪用(7)提出奈特利先生為什么要結婚的問題,但她并不是想從威思頓太太那里得到答案,這只是一種自問自答的表達,用以闡述自己的觀點,所以通過將疑問語氣轉換為陳述語氣,一方面引起聽話者注意,另一方面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可見愛瑪很善于引導對話,促進交流,表達自己的想法,但同時也不可否認,愛瑪對一些事情的認識上堅持己見,甚至固執而不自知。
2.2 隱喻為命令語氣
請看下面例子:
例8 “You are sick of prosperity and indulgence. Cannot you invent a few hardships for yourself, and be contented to stay? (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Volume III Chapter VI)
這是愛瑪與弗蘭克·邱吉爾的對話部分。弗蘭克·邱吉爾因為和簡吵架心情不好,因此和愛瑪傳達自己想去國外度假的想法,但是愛瑪不知道其中原因,只是覺得他是閑來無事,生活太過平淡所致。為了表達出自己對弗蘭克·邱吉爾度假想法的不贊同,愛瑪想請求弗蘭克·邱吉爾應該去多經歷磨難,但是身為朋友,愛瑪知道自己不能用命令弗蘭克·邱吉爾去這么做,所以愛瑪用疑問句(8)來實現這一表達,這么一來命令語氣弱化,也引起了弗蘭克·邱吉爾的注意,引導其思考自己的建議。從這里可以看出愛瑪還是很尊重朋友,聰明地選擇適合的語氣進行交流,盡量保持對話雙方的平等關系。
2.3 隱喻為感嘆語氣
請看下面例子:
例9 “How odd you are! What has Mr. Frank Churchill done, to make you suppose him such an unnatural creature? (9)”
(Volume I Chapter XVIII)
在弗蘭克·邱吉爾回到哈伯里之前,愛瑪對其一直很有期待,但他到來的事情因為他姨媽的事情落空幾次,奈特利先生就覺得一個成年人連回家看父親都做不到,實在是不成熟的體現。愛瑪不以為然,質疑奈特利先生的判斷依據,因此她說出了(9)這句話,這句話形式上是疑問句,但實際上并不是要求奈特利先生去回答,而是強烈地表達出自己的無法相信。這里疑問語氣轉換成感嘆語氣,弱化了感嘆,增強了質問,一方面引起奈特利先生的注意與思考,另一方面表達出愛瑪對奈特利先生的質疑與不解。相比之下,質問語氣較感嘆語氣更加尖銳,體現出愛瑪咄咄逼人的性格。
3. 祈使語氣隱喻為感嘆語氣
請看下面例子:
例10 Emma then looked up, and immediately saw how it was; and after a moments debate, as to whether it should pass unnoticed or not, replied,
“Never marry! (10)- This is a new resolution.”
(Volume III Chpater IV))
愛瑪正和哈麗埃特討論哈麗埃特喜歡的某位男士。哈麗埃特提到自己珍藏了那位男士,其實就是奈特利先生,用過的橡皮膏。但是因為父母身份不明,哈麗埃特在當時社會地位低下,而相比之下奈特利先生家境富裕,在當地屬于上層社會,因此哈利埃特自認為配不上奈特利先生。于是當與愛瑪討論到婚姻問題時,哈麗埃特便心生“never marry”的想法。愛瑪聽完很震驚,此時應該用一致式感嘆語氣表達自己的感情,但愛瑪卻采用(10)這一祈使句來表達。形式上是祈使句,(10)句卻沒有歧視的含義,因為愛瑪作為哈麗埃特的朋友,并沒有命令她不結婚的權利,這里(10)是愛瑪驚訝情感的表達,因此是隱喻式。值得注意的是,愛瑪故意重復這句話,用以強調哈麗埃特重新考慮自己的決定,相比之下,隱喻表達比一致式表達能更好地實現愛瑪的話語意義。這可以看出,愛瑪感情豐富,表達直接,懂得選擇適當的語氣傳達自己的交際目的。
四、結論
通過分析《愛瑪》愛瑪話語中語氣隱喻的使用,發現語氣隱喻論大量存在,每個語氣可以分別隱喻為其他幾種語氣,以實現不同的交際目的;語氣隱喻通過轉換,使話語同時具有兩種語氣功能,便于傳達愛瑪復雜的意義;同時,通過語氣隱喻的使用,可以看出愛瑪個性聰慧、禮貌,善于交際,但時常堅持己見,帶有偏見性,在與聽話者交流中中不自覺產生一種強勢態度。
參考文獻:
[1]Austin, Jane. Emma [M]. Hertfordshire: Wordsworth Editions, 2007.
[2]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94.
[3]Martin, J. R. English Text [M]. Philadelphia/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92.
[4] Givon, T. Functionalism and Grammar [M] .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 ?1995.
[5]Thompson, Geoffrey. 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 [M]. London: Arnold, 1996.
[6]范文芳, 英語語氣隱喻[J]. 外國語, 2004,4: 29-34.
[7]李戰子, 話語的人際意義研究[M].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4.
[8]劉世生, 西方文體學論綱[M].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 1998.
[9]方漢泉, 試論《愛瑪》 [J]. 外國語,1985,4(38): 71-75.
[10]朱永生,嚴世清. 系統功能語言學的多維思考[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 2001.
[11]胡壯麟,朱永生,張德祿,李戰子,系統功能語言學概論 [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12]胡壯麟,評語法隱喻的韓禮德模式 [J]. 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