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娛樂至死”精神在互聯網媒介的推波助瀾下變得更加肆無忌憚和無孔不入,靠“美女”、“網絡視頻互動”等吸引眼球的視頻站點近年來一直呈現“突發式增長”態勢:六間房,YY,酷狗繁星……各大網絡直播平臺應景而生。本文主要從傳播學,受眾心理和互聯網營銷的角度來分析直播秀場存在的原因以及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網絡秀場;用戶關系;“擦邊球”;六間房
作者簡介:尤元學(1988.8-),男,河北大學藝術學院,戲劇與影視學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03--01
隨著媒體對登上第三季《中國好聲音》舞臺的歌手周深、徐劍秋的關注,基于他們身份特征的互聯網在線秀場模式也顯露在大眾娛樂視野,他們都是網絡秀場的主播—不需要華麗的表演舞臺和精心設計的燈光音效,只要有一臺聯網的電腦,一個高清的攝像頭和一個音效尚可的耳麥就可以實現互聯網的在線直播。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14年底,僅六間房一家娛樂平臺就有超過千萬次簽約主播進行直播表演,日均瀏覽量過百萬,吸引了過億觀眾參與在線互動,成為強力的網絡吸金加速器。而類似的直播秀場頗多:YY、酷狗繁星、新浪秀場等都大行其道賺得金盆缽滿形成了奇觀化的眼球經濟圈。
一、網絡在線直播秀場的存在契機
1.“消費社會”為秀場提供溫床
物質的極大豐盛會導致消費結構發生轉變,高度發展的今天,消費格局的天平已經傾斜于服務以及文化產業,“娛樂性消費”變得更為迫切。網絡秀場借助于互聯網絡媒介,擁有著巨大的潛在消費群體,這一部分消費群體直接使用現金購買網絡虛擬禮物,給網絡秀場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秀場簽約主播按照觀眾打賞的虛擬禮物收益與秀場分成,直接兌換現金,秀場又招募更多的簽約主播以此構成循環盈利。
2.“擦邊球”平臺的泛娛樂化優勢
網絡直播秀場面向所有受眾,有直播意愿的受眾都可以借助這個平臺與人溝通或者展現自己。直播者自身資質或者才藝的可觀性都不像電視選秀欄目一樣有嚴格準入標準,這就為廣大網絡媒介受眾提供了一個平等公開的平臺,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當下秀時代的自我表現訴求。此外,網絡秀場使用匿名制,每個人都可以隨意修改用戶名,就如同戴著面具一般,可以毫無顧忌的吐露心聲,甚至于在虛擬的網絡社交中建立起第二身份。這也正是網絡秀場的一個弊端,沒有約束下的行為更加離經叛道,所以會導致秀場內涉黃,涉暴等不良現象,雖然各自秀場都有相應的審核機制,但是收效甚微,因為秀場本身就靠打擦邊球為生,正是這樣的曖昧成就了網絡秀場。
3.用戶關系才是王道
六間房老總劉巖在接受英才采訪時表示:“我再也不做沒有用戶關系的產品了”誠然如此,在網絡直播秀場中,所有的用戶都是主播的顧客,主播收益與用戶消費掛鉤,因而主播才會更好地與用戶溝通建立良好關系,用戶的權益被網絡無限放大:試想一個在現實生活中根本不可能有任何交集的女神在網上極力地討好一個宅男,這個宅男自然便會獲得心理的極大滿足并樂意花錢;而對于土豪、金主來說,在現實生活中即便揮金如土也只有熟知的社會圈子人知曉,但在網絡秀場卻不一樣,好的主播一個直播間就有好幾萬人最大限度滿足了他們炫富、攀比的心理。網絡直播秀場便抓住了用戶的心理訴求設置財富等級,用戶建立自身社區地位的過程也是網站賺錢的過程,級別越高享受的特權越大,秀場儼然成為一個虛擬的微型社會。
二、網絡秀場的存在隱憂
1.虛擬化社區造成現實人際關系的疏離
科技的發展與人方便的同時也疏離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基于web2.0技術建立起來的網絡在線秀場在某種程度上已構成一個微型社會,很多人陷在秀場中不能自拔。網絡秀場中設有家族和幫派,在吸引相同興趣人交流的同時也構成了“江湖”。家族與主播,主播與用戶,用戶與家族等構成了復雜的虛擬社交關系,甚至比現實生活更加真實。已婚夫婦因為玩秀場直播而分道揚鑣的不在少數,更有甚者在網絡秀場中談戀愛一擲千金致使現實生活陷入窘迫。當然不能全歸咎于秀場,但是秀場為大眾創造了一個疏離現實,消解主流意識的平臺,而秀場自身又缺乏正確的價值引導,反而利用用戶糾葛謀取利益。
2.釋放罪惡的一扇門
網絡秀場中,主播使出渾身解數與用戶保持著曖昧關系,自然涉及到低級趣味,而秀場又是一個虛擬的平臺,善與惡在這里無限的放大,用戶如果長期處于這種無秩序,無主流意識的氛圍中就會沾惹不良習氣。不少在現實生活中老實本分的人一到虛擬網絡中就變得插科打諢,無所不說就像被打開的潘多拉魔盒一樣,一發不可收拾,即便是在虛擬網絡,給罪惡打開一扇門也將后患無窮。
三、結語
以“低級趣味”和“擦邊球”為支撐的網絡直播秀場,憑借對用戶訴求的超強把控和營運能力形成的眼球化經濟奇觀不會從根源上被遏制,網絡秀場自身應當在堅持社會主流意識的前提下,提高自身的凈化和把關的能力,尊重用戶權益的同時進行合理的價值引導。目前不少網絡秀場在開展線下的演藝活動,不管是六間房的“唱戰”還是呱呱視頻的“超級星主播”都是開展秀場新產品的探索,在這探索的過程中,處于虛擬網絡的秀場會漸漸突顯在大眾媒介的視野之下并且在和傳統的演藝界融合過程中汲取精華而提升自身品質使網絡語境更加綠色健康。
參考文獻:
[1] 張涵.波德里亞關于“消費社會”與“符號社會”的理論.山東社會科學,2009(01)
[2] 劉建強,劉巖.六間房:虛擬社會的稅務局.英才, 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