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雨
摘 要:《了不起的蓋茨比》是美國作家弗·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后,美國進入了歷史上一個空前繁榮的時代。“美國夢”像一個在半空游蕩的色彩斑斕的大氣球,使一代美國人眼花繚亂,神魂顛倒。蓋茨比是20世紀20年代美國文明孕育出來的產兒。本文試通過對蓋茨比所追求美國夢的分析,來闡明蓋茨比的“了不起”之處。
關鍵詞:美國夢;幻滅;蓋茨比;了不起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18-0-01
一、美國夢
“美國夢”起源于殖民時期,本杰明富蘭克林曾提出關于追求個人主義,通過自力更生獲得幸福的信條。任何人,不論他的出身、種族及宗教信仰如何,憑借勇氣、勤奮及運氣,都能獲得成功。之所以稱其為“美國夢”,是因為那些剛踏上“新大陸”的歐洲人,面對這片富饒的土地,相信他們的夢想可以在這片廣闊的土地上實現。而《了不起的蓋茨比》卻給狂熱追求“美國夢”的人們潑了一盆冷水,在作者的筆下,它不過是人們對于物質不惜一切手段自私而冷酷地追求的一種依托。小說中尼克、蓋茨比、湯姆和黛西都意圖從中西部到東部去實現他們的夢想——對金錢、名譽、成功、刺激的追求。黛西不會嫁給一個一文不名的男人,她和湯姆的生活必須由豪華的房子、馬球、旅游和每天盤算著如何打發時光構成;而蓋茨比也只有在通過各種非法手段賺到大筆的錢,住進海濱別墅,過上一擲千金的生活之后,才感到自己有信心去追回黛西——他的“美國夢”。
二、縹緲的夢,幻滅的人生
小說的背景是20世紀20年代美國社會中上階層的白人圈內,偶然的機會,窮職員尼克闖入了揮金如土的大富翁蓋茨比隱秘的世界,驚訝地發現,他內心惟一的牽絆竟是對河岸那盞小小的綠燈——燈影婆娑中,住著心愛的黛西。年輕時的蓋茨比和黛茜深深相愛,但是自己貧寒的家境和養尊處優的黛茜門不當戶不對,這樣的現實讓蓋茨比心中的幻想第一次破滅。懷揣著對黛茜的愛和對理想憧憬,他發誓要成為百萬富翁,滿足物質女黛茜。蓋茨比的地位和財富,在黛茜結婚五年后才取得。沒有她,這一切所謂的成功也就沒有意義,因為在他所幻想的美好世界中,黛茜是主角,其他的只是陪襯。最終黛茜看到了這一切,她所流露的激動與熱淚也使蓋茨比深深地感到黛茜也愛他,也讓蓋茨比無比堅信他心中的世界就在眼前。
然而,冰冷的現實容不下縹緲的夢,到頭來,蓋茨比心中的女神只不過是凡塵俗世的物質女郎。當一切真相大白,蓋茨比徹底成為自私而殘忍的黛西的犧牲品,他的悲劇人生亦如煙花般,璀璨只是一瞬,幻滅才是永恒。蓋茨比重溫舊夢的幻想一去不復返了。最終,只有蓋茨比唯一的朋友尼克理解了他的等待。在他無限的悵惘中,蓋茨比的夢也已經飄散,留下的是逆水行舟后的倒退,還有他鎮定而緊張的等待愛情與夢幻的孩子一樣的眼神。
三、“了不起”的蓋茨比
蓋茨比是小說的核心,他那模糊的背景,神秘的發髻,溫情的戀愛,都與全書浪漫抒情的氣氛相吻合。5年來他含辛茹苦,就是為了重溫一場舊夢,他至死期待著那個永遠也不會打來的黛西的電話。蓋茨比的死是“美國夢”的破滅,他的生命信仰之火熄滅了。 他從年輕時就一心要追求“一個絢麗得無法形容的宇宙”。一旦愛上了“黃金女郎”,他的悲劇也就開始了。她成為他理想的化身,盡管他清楚地聽出她的聲音充滿了金錢,他仍不改初衷,固執地追求那個虛無縹緲的愛情夢。黛西每一個丑陋的點都被他自欺欺人的蒙混過去,并且為這整段實現夢想的過程添加各種虛幻而美麗的泡沫。因此,他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和獻身精神也超越了世俗的男歡女愛的恩怨。為了重溫舊夢,他不惜投身紐約金錢世界的污泥濁水,但是他對財富本身和花天酒地的生活并無興趣,出污泥而不染。他的靈魂在受難,但是他無怨無悔,從一而終。小說敘述者從一開頭就表白從不輕易褒貶人物,卻在和蓋茨比訣別之前理直氣壯地喊道:“他們是一幫混蛋,他們那一大幫子都放在一堆還比不上你。”他為了實現夢想而奮斗,成為百萬富翁后還抱有最初的夢想,為了夢想付出生命,雖然這代價在第三者看來太沉重,太不值。所以,蓋茨比是“了不起”的。
四、尾聲
整個故事的最后可以感受到作為旁觀者的“我”,尼克的心灰意冷,在蓋茨比死后,東部在他的心中變的鬼影憧憧,面目全非到超過了自己眼睛矯正的能力,所以他又回了老家。不管這是逃避現實還是重新出發,如同烏龜遭到攻擊躲進殼里,還是如同螃蟹全副武裝準備戰斗,捍衛自己做人的原則和道德底線是永遠不能退讓的人生準則,當我們不愿同流合污又不能改變現實的時候,保持沉默已是維持尊嚴最后的保護傘。
小說最后寫道:我們繼續奮力向前劃,逆水行舟,不停的倒退,回到往昔。(So we beat on,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
參考文獻:
[1]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蓋茨比》,姚乃強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
[2]張伯香,龍江.英美經典小說賞析[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
[3]張冬梅.“美國夢”的追尋和幻滅——《了不起的蓋茨比》象征藝術手法淺析[J]. 青海師范大學學報,2008(3):97-99.
[4]甄曉倩.“美國夢”的破滅——《了不起的蓋茨比》評析[J]. College English,2008,5(1):146-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