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被”字句是漢語中的常見句型,而在翻譯漢語的“被”字句時并不是只能將其翻譯成英語的被動句,有時也可以翻譯成其他句型,所以在翻譯“被”字句時不能將其簡單化,程序化。本文通過對“被”字句的例證及具體分析,研究有關“被”字句翻譯問題。
關鍵詞:“被”字句;被動句型;翻譯問題
作者簡介:劉杰(1990-),男,漢族,河南信陽人,2014級研究生,單位:鄭州大學外語學院英語筆譯專業,研究方向:英語翻譯。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18--02
1.引言
“被”字句是一種典型的被動句不光在漢語中大量存在,同時大量存在于英語中,因此一直受到語言學家的關注。 隨著時間的推移形式語言學家們又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了被動句,認為被動句產生于動詞被動化,名詞詞組提升了這一生成機制。近年來,一些學者對英漢被動句的原型進行了研究,分析了英漢被動句的差異及其所具有的時代特征。但是都沒有從翻譯的角度來分析漢英“被”字句轉化問題,本文將在前人的基礎上,對“被”字句翻譯問題進行研究。“被”字句是漢語中的常見句型,而在翻譯漢語的“被”字句時并不是只能將其翻譯成英語的被動句,有時也可以翻譯成其他句型,因為英語除了被動語態表達被動意義之外還有其他的表達方法,下面本文會從“被”字句的基本特征、結構形式、語態暗含義分析總結出“被”字句翻譯的對策和方法。
2.漢英“被”子句的差異比較
英語的“被”子句有十分規范的形式標志,而漢語只有一個助詞“被”可以勉強算得上是被動句的形式標志。在使用廣度上面英語“被”子句使用要比漢語廣的多,而漢語則不然。漢語被動式的作用基本上是表示不幸或者不愉快的事情,而英語被動句可以表示任何意思,褒義的、貶義的、愉快的、不幸的都可以。如果不出現施動者,漢語句子也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被”子句了。英語中及物動詞作謂語時,后面可以帶一個賓語,也可以帶兩個賓語,或復合賓語。所以在“被”子句中就可能保留賓語,但是在漢語中是沒有這種句式的。
英語中的“被”子句有結構的和意義的兩種,而漢語中,由于“被”子句沒有明顯的形式標志,界限不清所以對意義“被”子句存在不同的看法。英語中可用作意義“被”子句的動詞數量有限,而漢語中可以用作意義“被”子句的及物動詞就數不勝數了。
3.“被”字句類型及翻譯
被動語態是英語中的一種常見語法現象,使用被動語態基本上成了一種常見的表達習慣,其廣泛的應用在科技英語中,因為被動語態把所要論證和說明的科技信息放在句子主語的位置上,以便使敘述更加開門見山、簡短明快,引起讀者注意。此外,被動語態比主動語態更少主觀色彩,更能體現科技語體的習慣特征。英文作者出于各種需求,非常廣泛的使用此類語態。但是有些“被”字句是不能翻譯成被動語態的,因此我們要學會區分,靈活運用。
3.1.受事+被+施事+及物動詞(動賓組合不及物動詞或情感有關的不及物動詞)
這種結構是漢語“被”字句最基本的結構,可以完全按著被動語態意思去理解,并且與英語中被動語態的基本結構相吻合即 受動者+be+動詞過去分詞+施動者,因此可以把這類句子翻譯成英語中的被動句。
1)物質既不能被創造又不能被消滅。
Material can neither be created nor be destroyed.
2)他被上級撤職了。
He was removed from his office.
He was dismissed from his post.
3)我被他的英雄事跡感動了。
I was moved by his heroic deeds.
例子1中“被”后面的動詞為及物動詞例子,可直接用被動。由例2可知“被”字后面動詞撤職是雙音節不及物動詞,一般無法構成被動,但動賓組合中的動詞為二價動詞,這類動賓組合而成的不及物動詞可以理解成被動句,翻譯按及物動詞處理。例子3中感動也是不及物動詞,但是與人的情感有感,人在受到外力作用時可以產生這種反應,所以翻譯時可以轉換成英語典型的被動語態。
3.2.受事+被+施事+(動結式)復合動詞
一般的動結式復合動詞可以用在“被”字句中,但往往后面會加上“了”。這類的結構英語中沒有,但其意思一般用一個英語動詞就可以表達,所以這類“被”字句在翻譯時可以轉換成典型的英語被動句。
4)敵人被我們打敗了。
The enemy was defeated by us.
5)沉睡了百年的歷史記錄被刷新了。
The record held for a century has been broken.
例4與例5中動詞打敗與刷新都屬于動結式復合動詞,即打這一動作造成了敗這一結果,刷這一動作造成了新這一結果。這類的結構在英語中找不到對應項,但是它的意思一般用一個英語動詞就能表達,所以這類“被”字句可以翻譯成英語典型被動語態
3.4.受事+被+施事+動詞+補語
動詞后加補語這種結構的句子多表示對承受動作的主語所造成的影響,也是常見“被”字句的表達方式之一。雖然比起前面的分類中只是多了一個補充成分,但是翻譯起來卻會大不一樣,往往即使是一個字的增加就會改變譯文的結構。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動詞和補語可以翻譯成一個詞就可以轉換成被動語態;如果不能的話,就不能用被動語態形式翻譯,而要根據具體情況要改用其他形式。
6)劉先生被電視機聲音吵醒了。
Mr. Liu was wakened by the noise of TV.
7)中國的GDP數字被縮小了。
The GDP figures of China were reduced.
8)王強被雨淋病了。
Wang qiang fell ill after walking in the rain.
例6中動詞“吵”后面帶了個補語“醒”,表示對動作承受者劉先生所造成的影響。因為吵醒可以在英語中找到一個單詞“wakened”來表示,在這種情況下,該“被”字句仍然可以用被動語態來翻譯。例7同上面一個例子一樣,“小”是“縮”的結果,而在英語在能找到一個詞表示其意思,所以可以用典型被動語態。而例8中“病”作為動詞“淋”的補語,在英語單詞中找不到一個詞可以翻譯成淋病,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就不能夠翻譯成被動語態而是用主動語態來進行翻譯。
3.5. 受事+被+非施事名詞+動詞+補語
一般情況而言,“被”字后面的動作都是由施事名詞發錯的,而我們要討論的是動作是由非施事名詞發出時的情況。雖然在翻譯時一般也可以轉換成被動語態,但是要在翻譯的過程中添加主語補足語或者是狀語。如果有兩段且前段為主謂結構那么翻譯時要轉換成英語的復合句。
9)他打籃球球時被球砸傷了眼睛。
His eyes were hurt by ball when he played it.
10)張大爺的兒子在工地干活時被磚頭弄傷了腿。
While working at a building site, the son of Uncle Zhang was injured in the leg by a brick.
11)多數孩子被眼前的困難嚇到了,寧可放棄也不愿動手試試。
Frightened by the difficulties at the moment, most of the children would rather give up than try their hand.
例9中“球”作為一個非施事名詞,因為“球”不會發生動作,而是由人來支配發出動作。例10中“磚頭”同樣是一個非施事名詞,也不會發出任何動作,只是在人的控制下才會有動作。所以在翻譯時可以采取正常的被動語態,但是要添加狀語來補充完整句子的結構。例11中“困難”同樣不會發出任何動作,翻譯時采取正常的被動語態。
4.結語
本文簡單分析了“被”字句的來源以及“被”字句的特點,比較了英漢“被”字句的差異,并通過對“被”字句結構的分類詳細介紹了“被”字句的英譯,希望能對以后的英語學習者起到一定的幫助。在翻譯此類句型時,需要認真推敲和分析漢語句子的語義特征和結構特點,靈活采取不同的翻譯技巧和翻譯方法進行處理,力爭找到最合適的英語表達方法,保證翻譯的質量。但由于所收集到的材料有限,對“被”字句中“被”字的研究還很不全面,存在很多不足之處。“被”字句在現代漢語中占據著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要進一步加深對“被”字句的了解,從而更好地服務于漢英翻譯實踐。
參考文獻:
[1]程文格.英漢被動句對比研究[J].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1):55-57.
[2]程永生,漢譯英理論與實踐教程[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8:12-2。
[3]馮年偉,最新英漢翻譯實例評析[M].西安: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5.9.:22-30.
[4]尤芳,被字句的翻譯[J]. 金田,2013,(6):17-21.
[5]劉宓慶,新編漢英對比與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6.2:33-42.
[6]李運興,漢英翻譯教程[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6.3:27-32.
[7]王憲生.漢英句法翻譯技巧[M].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40-47.
[8]張培基譯注.英譯中國現代散文選(一)[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2:55-59.
[9]張培基. 英漢翻譯教程[M]. 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3: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