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地方戲曲作為民間戲曲的一種傳統的藝術表現形式,它以多種獨特的美呈現給世人。在它發展的這條漫長而曲折的道路上,總是和廣大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在它的發展演變過程中,地方戲曲的生命力來自時代,取材民間,對人們的精神文明建設和弘揚民族文化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對經濟的發展也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地方戲曲;人民呼聲;文化發展
作者簡介:王克軍(1978.6-),男,漢族,學歷:中專,單位:河南省內鄉縣宛梆藝術傳承保護中心,研究方向:非物質文化遺產戲曲類。
[中圖分類號]:J614.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18--01
地方戲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根據各個不同的地域特點形成的各具特色的戲曲。在它的發展成長過程中,不僅是和廣大群眾的好惡有直接的關系,而且還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審美情趣,娛樂方式,道德倫理等方面。在地方戲曲發展的同時,還帶動了當地政治觀念的穩定,經濟效益的提高,文化產業的發展。對社會發展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地方戲曲取材民間,深入民間,反映人民的呼聲和時代的潮流
地方戲曲走著一條漫長的而曲折的道路,在發展過程中總是和人民息息相關的,地方戲曲充滿著藝術魅力,把生活內在的真與人物內心的真冶煉成詩化的美。它在廣泛的生活題材的領悟中探尋美,并且把這種樸素的美加以詩化,因而,常常不是著眼于一些生活具象的真,而且著眼于刻畫人的精神美,情感美,為開倔生活的真實內涵,塑造真實的人物形象,發揮自由而嚴謹的結構美。
他們在自己喜歡的藝術之中,對生活進行高度的鍛煉,夸張,再加上鮮明的節奏,優美的音樂,皆宜表達自己的理想和展望,以及對精神美的追求,他們熱愛勞動,贊美勞動,有很多戲曲直接描繪了勞動的高尚,并創造了許許多多熱愛生活,勤勞勇敢的人民形象。民間戲曲中的是是非非,劇中人物的善惡好壞,都反映了人民的道德標準和美學理想,他們希望有一個清明的社會,有廉潔奉公,為民做主的清官,主張人們忠厚善良,樸實勤勞,反對奸詐虛偽,為惡霸道,欺良壓善,贊美好人,同情支持受害者,善良,勤勞,都是美的價值之所在。善的必然也是美的。所以民間戲曲中的許多人物形象,并不是按照歷史的真實和生活的真實記錄下來的,而且按照人民群眾,也可以說是農民的道德觀及其審美觀,經過藝術加工而創造出來的理想人物。
二、地方戲曲是反映社會現實,對人們道德倫理的規范
地方戲曲的作用,對人民群眾來說,主要是它的娛樂性,但它寓教于樂,也有著重要的教育功能,地方戲曲在它的成長發展過程中,就和宗教等民俗活動聯系在一起。從先秦的“象神”“樂神”之巫術,到后世的祀神 娛神之戲,一脈相通,綿綿不息,娛神之戲也是娛人之戲,它演變為娛樂民俗的重要內容。
戲曲藝術多反映的社會生活內容是多方面的,因此它也就具有了多種教育功能,在許多戲曲劇目中所包含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主精神,歷代人民為追求自由生活堅持不懈的斗爭意志,仍然激勵著今天的人們為美好的生活而奮斗。地方戲曲是認識社會,了解社會的一面鏡子。地方戲曲是一種綜合藝術,因此它對生活的反映也具有立體效果。如果僅從民俗學的角度來看,那么它的最大價值就是,據此可以認識社會,了解社會,查看社會的各種風情和習俗。
許多戲曲不僅深刻的揭露了社會矛盾的本質,而且描繪了各個歷史時期人們生活的真實畫面,從而加深對社會的認識,對生活的了解,還有有些戲曲直接描寫和反映了民俗活動,對研究民俗都有著很高的參考價值,民俗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滲透在個戲曲之中,使得我們通過它可以看到時代的風情習俗,從而也可以查知社會文化的發展水平,同時對于研究社會學,語言學等學科的學者,都可以找到足以借鑒的資料
三、地方戲曲是弘揚民族文化,提升文化軟實力和經濟效益的重要內容
在這個社會分工日益精細,休閑,娛樂,藝術欣賞的方式日漸多樣化的商業時代,各種文化藝術形式的迅猛發展,外來藝術的傳入,廣播電視等傳媒的高度發達和普及,來越多的人足不出戶即可欣賞到多種藝術節目,甚至可以直接參與某些文藝形式,人們對于娛樂方式和文化消費的多樣化,高層次追求迅速導致了戲曲舞臺了不景氣。年輕人開始轉移對單一的戲曲娛樂方式的注意力,對戲曲的興趣逐漸減弱,民間戲曲被有意無意地疏遠和淡忘。地方戲曲正是這一種單一的藝術形式的表現,重新對地方戲曲的關注和重視,是對弘揚民族文化的體現。對中國傳統的藝術的重拾,正是對本民族文化的一種傳承和和弘揚。
地方戲曲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世界上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更要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提高文化競爭力,我們在發展地方戲曲的同時,有利于推動國民經濟的發展,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有利于增加經濟收入,改善人們的消費結構,進步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地方戲曲的各個劇團以社會主義的大背景下,機制靈活的經營方式,以通俗的眼和鄉間情趣,包容農村大眾的文化心理結構,貼近生活,以適應人們的審美需求,借以發展自身的同時,豐富了文化的內涵,在發展自身文化產業的同時,也為自身帶來了不少的收入,這樣的收入,拉動當地的經濟發展,和文化氛圍的活躍,促進當地社會地區的穩定與和諧。
參考文獻:
[1]《民間戲曲》1997年 韓德英著 海燕出版社
[2]《戲曲表演研究》1992年黃克保著 中國戲劇出版社
[3]《當代劇壇沉思錄》1992年金芝著 中國戲劇出版社
[4]《被改造的民間戲曲》韓曉莉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