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磊
[中圖分類號]:G22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18--01
“文化類節目的目標受眾是具備一定層次知識儲備的人群,而大眾文化抹殺人性的性質以及高知識層次的觀眾在現代社會緊張的生活節奏和多種文化休閑方式削弱了這類人觀看的經歷和意愿”。[1]近幾年來,從十分火爆的各式綜藝選秀節目到形形色色的情感相親節目,各大電視臺集體營造了一個泛娛樂媒體時代。文化類節目的發展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頸與挑戰。如何開辟符合“新時代”要求的發展之路成為了文化類節目的當務之急。
“電視作為一種娛樂性、形聲兼備、以形象見長的大眾媒介,它不僅是人們獲得外界新聞和信息的手段而且是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娛樂的主要提供者”。[2]在我國,電視肩負著傳播科學文化知識和傳承中華民族文化,弘揚民族優秀品質的功能。所以,文化類節目則扮演著權重份高的積極角色。而省級衛視作為各個省、直轄市的主流電視媒體,在各地區具有獨特的區域性優勢。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各省級衛視的傳播范圍可觸及全國其他省份及海外地區。因而,各省級衛視應該把文化類節目提到發展日程上來,重視文化類節目的質量和傳播效果。
長期以來,電視文化節目在題材選擇上過于保守和單調。歷史題材多,現實題材少;名人名家多,普通百姓少;陽春白雪多,生活題材少;知識普及多,寓教于樂少。2011年湖南衛視推出中國第一檔趣味解讀姓氏文化節目——《非常靠譜》。著名娛樂節目主持人汪涵華麗轉身高端文化類節目,解讀姓名,追溯家譜。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阿憶(本名周憶軍)和網絡學者發財哥(本名陳芳茗)擔任固定嘉賓。每期節目根據姓氏專題邀請攜帶姓氏符號的名人明星作為嘉賓,在深夜零點溯源百家姓的歷史,暢談百姓家的故事。相比于傳統文化類電視節目多青睞于歷史文學與自然文明來說,《非常靠譜》的選題比較新奇機智,雖然它所選取的中國傳統文化中家族、姓氏文化確實屬于冷門,但是它避開了“大勢”,獨辟蹊徑,開創了新的文化領域。習慣性的從眾行為在傳媒行業里是沒有長足的存在意義的,終將面臨淘汰的境地,只有勇于開拓創新才能獲得一席之地。正是因為湖南衛視的創作團隊洞察到了別人看不到或者看到了卻不敢探索的全新領域,所以《非常靠譜》才能在文化節目叫好不叫座的大窘境下取得良好的收視率,獲得一定的群眾基礎。
傳統文化類節目以“高姿態”灌輸知識文化,難以接近大眾。在傳統文化類節目中,專家學者們的地位不可撼動,雖然強化了文化節目的思想權威性,可是也大大削弱了觀眾的參與積極性。而《非常靠譜》針對此點卻有突破性的嘗試。它每期都會請當期姓氏專題的明星作為姓氏攜帶者的嘉賓參與到節目中來,做到了嘉賓來源充足和嘉賓種類多樣的雙保險。“在電視節目泛娛樂化的大潮流中,電視文化節目必須找到文化與娛樂之間的平衡點,以文化資源作為精神內核,把娛樂作為表現形式”。[3]文化類節目的寓教于樂性如果得到良好的發揮,才能營造出雅俗共賞的氛圍。《非常靠譜》依托湖南衛視傳統娛樂基因和汪涵這一知名娛樂分子,將節目定位為高端文化脫口秀。“三位優質品味男”+“一位姓氏標識攜帶者”的節目形式使節目自成一派。當下電視熒屏上文化類節目趨暖,但大多數是采取坐道論道形式,與百姓距離遙遠。據調查,目前我國電視文化節目的收視人群以大專以下文化程度為主,大眾化應該成為電視文化節目的發展方向,將目標受眾從少數文化精英轉向草根大眾,對于文化類節目的長足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所以文化類節目與娛樂的對接成為了文化節目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滿足受眾需要的必然選擇。
文化類節目經常被看做是陽春白雪、高深晦澀的象征。《非常靠譜》雖然定位為高端文化脫口秀,但“高大上”和大眾化的融合在這個平臺上體現得非常的自然。節目說的都是百姓事,事都來自百姓家,這份大眾化,體現在《非常靠譜》的各個方面。首先,它的選題是姓氏,而每個人都有固定的姓氏,無論是父姓還是母姓,單姓還是復姓,大姓還是小姓,都擁有著共同而又特別的姓氏文化特質。很少有人了解自己姓氏的源頭在哪兒,同姓氏人群信息,姓氏背后形形色色的故事。其次,主持人汪涵與嘉賓閑侃式的主持風格改變了傳統文化類電視節目主持人的呆板甚至近乎死板的主持方式,使得觀眾較為容易地參與交流和探討,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再次,“擺譜團”的設立一改文化的權威性和嚴肅性,不同的觀點看法在此碰撞,交匯,不僅讓人與人之間的傳統交流方式得到了回歸,而且還直接通過現代人的思維和視角解讀了傳統文化,使得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之間產生良性的化學反應,這在全媒體時代的文化快餐中堪稱是難得是美味佳肴。《非常靠譜》正是看中了文化類節目存在的缺口和觀眾渴望了解與自己相關的事物的心理,才得以在非黃金時段獲得大量的固定觀眾,獲得成功。
湖南衛視的《非常靠譜》的成功給各省級衛視帶了個好頭,文化類節目的發展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對各省級衛視來說,秉持“創新發展”理念不斷探索才能推進電視文化的發展。文化類節目對于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意義重大的。創新沒有邊界,發展沒有極限,我國的文化類節目一定會走向真正的成熟之路。
參考文獻:
[1]賀紹磊,《文化類電視節目策劃的策略研究》.
[2]郭慶光,《傳播學教程》.
[3]張建平,《文化類電視節目的創新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