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卓
摘 要:語言的習得分為輸入與輸出兩個環節,輸入是語言的積累階段,輸出是語言的實踐階段。從某種意義上說,語言的輸出體現了語言運用的綜合能力。本文針對目前技能型學生英語輸出能力培養的現狀,提出了在英語教學如何培養語言輸出能力的措施,希望能給技能型學生語言輸出能力的培養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技能型學生;語言輸出能力;養;措施
[中圖分類號]:H3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14--01
培養技能型學生是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提出的重點培養的目標。英語作為一門國際性交流語言,在培養技能型學生方面應該注重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與發展。學生在語言積累的輸入過程中,不能忽視語言輸出環節對語言技能培養的作用。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單方面偏重于學生對語言的積累,還必須在積累的基礎上,進行語言輸出實踐活動。這需要搞清楚語言輸入與輸出之間的關系:輸入是語言積累階段,而輸出是語言的實踐階段,語言在輸出實踐中,得以鞏固與更加豐富,從而內化為自身的語言素養與語言交流能力。
流行于上世紀的Krushen的語言輸入假說理論,對人的語言學習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是該理論會使人陷入對語言學習的誤區,即使人過度依賴于語言的輸入,把輸入作為語言學習最重要的環節,忽視語言輸出對語言能力的培養作用。Swain完善了語言輸入與輸出的理論學說,她不否認語言輸入的重要性,但同時強調輸出與輸入在語言學習中占有同等重要的位置,強調如果只重視輸入就不會獲得更高的語言技能,輸出是對語言的實踐,在積累基礎上的語言應用與實踐,可以使語言能力達到較高的層次。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技能型學生語言輸出能力,一直是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課題。
一、技能型學生語言輸出能力欠缺的原因
(一)語言的輸入能力不高
輸入是輸出的基礎,輸出是輸入的實踐與升華。所以說,語言的輸入是輸出的準備階段,沒有穩固扎實的輸入環節,語言的輸出能力培養也就無從談起。由于學生的基礎較差,對英語失去興趣等原因,學生在英語詞匯量、語法及表達方式方面與語言輸出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在進行英語交際的輸出階段,學生會感到力不從心。在教學中,作為聽力訓練的語言輸入教學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沒有注重對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很差,不能主動在課外進行語言的輸入學習。
(二)語言輸出培養力度不夠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偏重于對語法知識及語言點的講解,學生只是被動接受教師所傳授的內容,死記硬背,教師的講解占用了課堂的時間,而學生很難有語言輸出的訓練。在教學手段的運用上,教師只是憑借教材和黑板傳授知識,缺乏英語輸出的環境,導致地道的英語材料學生很少接觸得到,課堂英語交際訓練得不到足夠重視。
二、加強學生語言輸出能力培養的策略
(一)加強語言輸入的訓練
輸入是輸出的基礎,所以提升學生輸出能力的根本措施在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輸入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從方法上加以指導。例如,教會學生記憶詞匯的技巧,注意一些合成詞、加前綴后綴構成新詞以及派生詞等的構詞知識。在英語閱讀輸入方面,教師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技巧,要掌握略讀法、精讀法、視讀法、跨讀法等基本閱讀技巧。并且讓學生掌握通過閱讀掌握更多詞匯的能力。閱讀學習積累詞匯,詞匯的積累會為閱讀掃清障礙,實現閱讀與詞匯積累的良性循環。大學階段,決不能忽視聽力訓練的輸入作用,強化聽力訓練,可以使學生掌握更標準的語音語調,掌握語言在特定語境的語感。
(二)強化語言輸出的訓練
1、課堂教學要注重語言的實踐
傳統的英語教學,滿堂充滿了教師的講解,學生很少有語言的交際訓練機會。因此,教師要樹立學生主體的觀念,針對教學內容設置學生語言交際環節,例如,讓學生根據視頻材料進行模擬對話,分角色進行課堂對話訓練。讓學生根據語言文本創編對話,并進行語言的交際表演訓練。教師在課堂教學的交際語言要克服單調的指令性傾向,而是通過豐富多彩的語言形式給學生以交際的啟發與啟迪。
2、充分利用多媒體創設英語學習環境
對于母語是漢語的學生來說,漢語會對英語的學習形成干擾。學生學習英語的環境局限于課堂,英語課結束以后,又陷于漢語的語境當中,這對英語的交際訓練形成阻礙。因此,教師的教學應該注重使用多媒體手段,為學生創設濃厚的英語交際氛圍,讓學生在濃厚英語語言氛圍中產生交際的欲望,在交際的過程中,吸收對方的語言材料,領略彼此的語言技能,相互取長補短,通過語言的交際實踐,達成共同提高的目標。
3、加大課外英語交際的訓練
英語教學的主渠道在課堂,但實踐證明,只憑課堂有限的訓練時間,學生的語言輸出能力很難形成。所以需要構建由課內向課外延伸的語言輸出模式。例如,組織學生參加課外英語角、舉行英語戲劇表演、英語演講、英語故事會、英語歌曲演唱會等。此外,還要充分利用網絡工具,鼓勵學生通過網絡與國際英語人士進行語言交際,與國外英語人士做筆友,從而以多種渠道加強自身的語言輸出能力的訓練。
三、結語
學生輸出能力的訓練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給學生以語言輸出的訓練機會,要創設各種平臺、開辟各種渠道,加強學生的語言輸出能力的訓練。同時,學生也應該自覺提升自主學習能力,自覺地加強自身語言輸出能力的培養,為將來踏入社會做準備,為適應未來的崗位要求做準備。
參考文獻:
[1]秦艷榮:培養跨文化交際意識,提高跨文化文化交際能力[J].考試周刊,2010(36)
[2]何周春 、龔彥:知語言意識研究中的問題與相關思考 [ J].中國外語教 育2 0 1 3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