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佑夕
摘 要:在近現代的歷史上,有關保守主義的思想潮流有很多的中國哲學作品都在研究,而且在近幾年中已經有很多篇的文章對這個問題加以論述了,但是在這些研究近現代文化的保守主義的思想潮流的中對于其內涵和性質還有思潮流派的界定上面仍然具有很大的歧義。本文將對于近現代文化的保守主義的這一思潮在中國哲學觀的角度進行一些分析。
關鍵詞:近現代文化;保守主義;思潮
[中圖分類號]:G1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14--01
一、兩種保守主義文化
近現代以來,西方文化開始向中國的傳統文化不斷的發出很多的挑戰,具有五千年歷史的中國傳統文化是否能夠繼續延續其綿延不絕的生命,是思想界的一場戰爭,進行戰爭的兩方思想分別是文化保守主義和激進主義,文化保守主義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堅持著肯定的態度,人文中國一定能夠重塑中國的傳統文化并且能夠繼續綿延其五千年的歷史,這是一種能夠身體力行的社會思潮。當人們談論起保守主義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比較落后和守舊的思想,為什么大部分人都對于保守主義持這樣的態度呢,這也是有一定的社會依據的,但是這種思想并不是完全的正確的,可以說這種思想并不很全面,保守主義除了這種守舊的思想之外,還擁有一些積極的意義,這些積極的意義體現在保守主義往往對于社會變遷的時候經常會持有保持其原有狀態的一種傾向性,保守主義之所以會持有這樣的思想,主要是因為他們的一種力求穩健的觀念,本文中談論的中國近現代的保守主義也存在著兩種不同形態和性質的保守主義,其中的一種是我們所不贊同的封建文化的保守主義,我們之所以對這種保守主義持否定的態度主要是因為它不僅是主張在文化和形態上保守一切的傳統,而且這種保守主義拒絕一切外來的文化加入,除了拒絕外來文化,更多的還堅持在政治上保留封建制度,除了這種保守主義之外,還存在著在一定意義上能夠獲得我們贊同的文化保守主義,這種文化主義的持有者,他們雖然也對傳統的文化懷有強烈的依戀感,也非常的希望能夠延續歷史,也傾向能夠以傳統文化為主體的近現代文化進行道路的建設,但是卻始終的秉持著理性,不盲目的維護傳統社會體制。他們秉承著理性的思維去實現推翻封建專制的理想,并且積極地投身于建設現代的民主制度,這種保守主義他們本身雖然也非常的熱愛和尊重中國的傳統文化,但是卻能夠做到不一味的偏祖,他們所具有的文化觀的內涵都是背離封建的近代文化的建設意向。
除了本文以上所介紹的兩種近現代的保守主義中,有對其持肯定態度的人,也有對其持否定態度的人,在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出現了另外一種傾向,這種傾向主要是對于所有對封建文化有所保留的思想和人物都看做是近現代的保守主義并且對其進行批判,之所以會有這種情況的發生主要是由于對保守主義本身所具有的復雜性理解的偏差所造成的,如果我們想要避免這個理解上的偏差的話,就要對于近代文化現象進行一個更為細致的分析,我們需要對這兩種不同的性質進行嚴格意義上的區分。
二、 近現代史上保守主義的中國哲學觀
近現代史上的保守和激進是中國哲學觀主要探討的問題之一,對于這個問題的探討中比較有代表性意見的是對于保守主義和激進主義這兩種主義都持批評的態度,之所以這種態度會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態度主要是因為我們主張一種對于近現代的建設更加合理的途徑,這是我們多年之后才意識到的一種冷靜判斷。如果從近現代的歷史上看的話,不得不認為,這兩種文化之間的沖突和爭論是歷史上所不可以避免的,而且這種爭論的存在其實是合理的。而現代化的潮流也在不斷的推進,而在現代化的潮流和文化不斷的進步的同時,會將舊的體制進行不但的淘汰。陳寅惜曾近說過,當一種文化衰落的時候,必將會有人為這種文化而感到痛苦。更主要的是,當進行文化交替的時候,保守派和激進派之間的爭吵又會使中間人對于這種爭論產生更多的思考,在現代工業資本的社會的發展中,每時每刻都在暴露著危機,并且這種危機都很難得化解,所以這種爭論就更加的嚴重,其實這就是文化保守主義在社會的發展中長期的存在的原因之一。而近現代的文化的建設當中,有人主張以西方文化的發展為主,這種主張雖然存在著很多的片面性,但是這種思想在當時卻和我國的社會體制改革開放相結合,正因為如此我們肯定了這種主張,而保守主義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是被冷落的,這種背景是在被侵略的時候被迫救亡和啟蒙的兩個重要的歷史使命的催迫,在這種背景之下,富國強民成為主要的社會目標,在那個時代任何的文化思潮、流派主張與運動,都是以富國強民為主旋律的。所以在當時保守主義所主張的內容被理所當然的否定,這也是和中國當時的社會背景有關的,而且還由于大家都對保守主義有一定的偏見,保守主義雖然是呈現保守的想法和主張,但是這并不代表它在歷史上對文化的進步都是起到一個阻礙的作用,在這里指的人注意的事情是,保守主義的代表人物都是愛國主義者。他們的主張雖然都存在著一些片面性,但是卻都透露著對于祖國文化的熱愛和對于民族命運的深切的關注。所以應將這種激進與保守間思想互動所形成的合力從幼稚走向成熟。
參考文獻:
[1]史華慈:《論保守主義》,《中國近代思想人物論—保守主義》臺灣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0年版第33頁。
[2]陳寅烙:《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下冊)審查報告》.《陳寅烙學術文化隨筆》中國青年出版社1996年版第17頁。
[3]艾愷:《民初時代的文化守成論者:在世界史視野上的中國反現代化思潮》,見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中華民國初期歷史研討會論文集(1912一1927)》(下冊)1984年版第1025, 107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