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筆者經過專業(yè)人際溝通課程的學習和實踐,結合當下大學熱點話題和自身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體驗和感悟,從理論和現(xiàn)實兩個層面對男閨蜜這種社會角色進行個人化的闡述和分析。
關鍵詞:男閨蜜;人際關系;社會角色
作者簡介:路智鵬(1993-),男,北京人,社會工作專業(yè),心理學研究方向。
[中圖分類號]:C912.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14--01
一、前言
《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對閨蜜的定義是閨中密友,女性對親密女友的稱呼??梢?,“閨蜜”一詞已經被賦予女性色彩的標簽。但隨著《我愛男閨蜜》和《失戀33天》等都市情感劇的出現(xiàn),“男閨蜜”、“藍顏知己”和“婦女之友”等新生詞匯不斷被社會大眾所認知和理解,并在大學生群體的人際關系中普遍地接受和使用。
通過查閱相關文獻,筆者發(fā)現(xiàn)目前學術界對男閨蜜群體的研究非常少,而且基本都屬于質性研究,對男閨蜜概念的界定沒有明確統(tǒng)一的標準。筆者對男閨蜜的定義是:可以從女性的角度思考和理解人和事物,并自發(fā)地與女性建立良好友誼關系的男性群體。但男閨蜜在人際關系中劃分還是非常復雜的,超越了一般友誼感情,但沒有達到親密關系的程度,是介于普通朋友和親密情侶之間的特殊社會角色。
二、理論基礎
(一)社會交換理論
社會交換理論強調人際交往中投入和產出的均衡關系,解釋了男閨蜜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本質原因。作為大學生群體而言,需要面對生活適應、學習考試和學生工作等多方面問題,并處理與老師、同學、戀人和其他社會群體的人際關系,內心可能會有強大的表達的傾訴需求和動機。所以,基于男生和女生各自的社會性動機,希望從異性的角度來獲得關于人際關系溝通的不同理解和思考,從而滿足自己內心表達觀點和抒發(fā)情感的心理需求。
(二)刺激—價值—角色理論
刺激—價值—角色理論解釋戀人之間親密關系發(fā)展的三個階段,同樣可以分析男閨蜜這一現(xiàn)象以及女大學生選擇男閨蜜的標準。具體來說,女生會在不同階段,從男生的外貌氣質、興趣愛好、家庭背景、價值觀念、溝通方式、處事原則和感情風格等方面,選擇與自己相適應的男閨蜜,而在這種選擇與自己價值觀相同男生的過程中,與所選擇男閨蜜之間的人際關系會更加友好和親密,形成安全感和歸屬感。
三、現(xiàn)象分析
(一)對男閨蜜角色扮演的分析
“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男閨蜜在人際關系中扮演的,其實就是一種知己或知音的社會角色,強調的是彼此之間的一種默契和心有靈犀,只要通過一個人眼神,一種表情或者一個手勢,就可以意會對方內心的心理感受和狀態(tài)。因此,男閨蜜這個社會角色需要具備一些人格特質和行為特征,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具有英俊瀟灑,積極樂觀,客觀理性,承擔責任等男性特質;另一方面是具有情感細膩,體貼周到,做事細致等女性特質。
男閨蜜群體的性格優(yōu)勢是具有多元化的人格特質,介于多血質和粘液質之間,可以相互補充并完善自己的性格特征。近些年來很多關于性別角色的研究也表明:當今社會,同時具有男性化和女性化特征的人在心理狀態(tài)、應對方式和人際交往等方面適應更好。所以,男閨蜜這種社會群體具有其獨特的角色特征和人際交往模式。
在大學生群體中,很多指標和類型的劃分也可以看出男閨蜜的標志性特征。從性格類型上看,往往那些具有大男子主義和英雄主義的男生不太容易成為女生的男閨蜜;從專業(yè)類型上看,文科男生比理工科男生更容易成為女生的男閨蜜;從戀愛狀態(tài)上看,單身男生比戀愛中的男生更容易成為女生的男閨蜜,而作為女生一方,是否選擇男閨蜜與是否處于單身狀態(tài)之間并沒有顯著的相關關系。
(二)對男閨蜜人際關系的分析
根據(jù)自我表露理論的性別差異,女性一般都會比男性自我表露的內容更豐富和充實。所以在其人際關系模式中,女生一般扮演傾訴者的角色,而男閨蜜一般扮演傾聽者的角色,當然傾訴者和傾聽者的角色會在不同的場合和不同的背景下發(fā)生轉變。另外,安撫在男閨蜜的人際關系中十分的重要,尤其是處在特殊情境下的女大學生,比如與女性閨蜜出現(xiàn)分歧或男朋友發(fā)生矛盾時,男閨蜜發(fā)揮的作用就是向女生提供心理支持和慰藉,并進一步提供建設性的指導和勸告,從而使女生滿足內心需要和情感聯(lián)結。
(三)對社會文化和性別認知的分析
從歷史發(fā)展的進程看,社會大眾對男性和女性的性別觀也在不斷地進行改變和調整,即從傳統(tǒng)文化中的男尊女卑,已經基本上轉變成現(xiàn)代社會的男女平等,從社會性別分化的刻板印象和偏見,逐步轉變成社會角色分工的多元化認知圖式。而男閨蜜一詞在大學生等群體的廣泛傳播和使用,恰恰印證了社會大眾對創(chuàng)新型性別觀的接納程度。
社會大眾需要了解和認識男閨蜜,形成對男閨蜜這種社會角色全面客觀的認知圖式和價值判斷,從而在人際交往中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所扮演的不同的社會角色,并建立一種全方位和多元化的人際關系網絡模型,達到一種良好信任,有效的溝通目的。
四、總結
不僅是男閨蜜,很多新生的概念在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應運而生,我們在人際關系中所扮演的社會角色也在不斷地接受新的標簽化定義。在當今社會背景下,我們應該以一種包容理解的態(tài)度和多元化視角,全面地看待和積極地認可不同社會角色或群體之間建立的人際關系,使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更加信任和和諧。
參考文獻:
[1]俞國良著.社會心理學(第2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74
[2]王晶晶,賈曉明.大學生異性交往與性別角色認知[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6):44—45
[3]楊杰.“男閨蜜”現(xiàn)象之微探[J].東南傳播,2014(10):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