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菲

浙江電視臺《小強實驗室》對市面上幾款價值30萬元以上SUV前懸架的優劣進行測試,測試以結構、材質工藝兩項為主要衡量標準。
在測試車型范圍內,結果顯示前懸架最好的車型是奧迪Q5、保時捷MACAN、英菲尼迪QX50,都是雙叉臂前懸架,擺臂為鋁合金材質,成本在4000元左右,最高;其次的是奔馳GLK、奧迪Q3、凱迪拉克SRX、路虎攬勝極光,搭載麥弗遜前懸架,擺臂為鋁合金材質,成本在1200元左右,有所下降;然后是寶馬X3、X1,麥弗遜式前懸架,鑄鐵件擺臂,成本繼續下降,在750元左右;測試中表現最差的是沃爾沃XC60、路虎神行者2代、雷克薩斯RX、雷克薩斯NX,前懸架為麥弗遜式,擺臂為鐵質雙層沖壓件,成本最低,在450元左右。

對于以上測試結果,記者采訪了汽車工程師謝暉,他認為,“從理論上進行強度排序的確是這樣,結構上雙叉臂比麥弗遜好,材料上鎂鋁合金比鐵的好,工藝上鍛造好于鑄造,鑄造好于沖壓。但由于懸架設計與車身、車架有復雜的關聯,評判懸架好壞的標準,除了強度,占用空間、定位參數穩定性、定位參數調整難度、前后輪搭配調校、與車體的搭配調校等等因素都要被考慮進去。而且單就強度而言,除了結構、材質工藝,影響因素還有很多。視頻里的結論顯然有些以點概面,斷章取義。”
謝暉認為,麥弗遜結構很多情況下不一定比雙叉臂結構差,這主要源于麥弗遜結構的兩點優勢。首先,麥弗遜結構占用空間較小,因此座艙可以有更大空間,可以提升駕乘者的舒適性;另外,麥弗遜允許更大的負載。麥弗遜式結構僅有一個叉臂承受橫向力,而雙叉臂結構有兩個叉臂來承受橫向的力,承受的強度因此會更大,體現為雙叉臂可調校得比麥弗遜前軸的抓地性更好。而抓地性越好,后面甩尾會越嚴重,反之,搭載麥弗遜結構前懸架,甩尾情況相對較弱,對于普通車主而言車輛操控性更好。
前懸架擺臂工藝方面,正常駕駛無沖撞的情況下,沖壓件質量輕是優點,所謂的沖壓件強度不夠的缺點在激烈駕駛時才會比較明顯。此外,材料方面誰好誰壞也不是絕對的,除了材質,還要考慮鑄造工藝、具體成分的比例等等。
另外,記者還在汽車論壇上了解到,不少網友認為視頻中的結論缺乏事實依據。針對視頻中所說的“把懸掛擺臂的強度作為衡量前懸架強度的關鍵點”提出質疑,“極少聽說車輛因為擺臂強度不足引發事故。”
一位名叫“wingstwo”的網友認為,“前懸具體結構設計各家都有所不同,在不同設計下每個部件承重都不同,但只要在承重范圍內都是可靠的。打個比方,某款車前懸部件需要承受200兆帕的抗拉強度,這樣的話,球墨鑄鐵(400兆帕)就足夠了,沒必要追求鋁合金和鍛鋼。”該觀點也得到了業內人士認可。

《小強實驗室》還對幾款10萬元左右的轎車前懸架結構及擺臂材質進行對比,結果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