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紅 ,涂 茜 ,楊 博 ,葉一華 ,梅愛琴
(1.上饒師范學院圖書館,江西 上饒 334000;2.廣西大學藝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4;3.上饒市沙溪中學,江西 上饒 334000;4.上饒市第三小學,江西 上饒 334000)
目前,“旅游熱”不斷升溫,觀光旅游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旅游由一種特定階層的休閑方式演變為大眾文化活動。2013年,筆者從江西上饒城鄉各抽取3所學校,對540名學生進行調查,“閱讀媒介”調查數據顯示:城鄉小學生旅游閱讀比率均高于報紙與雜志閱讀媒介,說明旅游景區是當今學生獲取信息的新型閱讀媒介,是學生重要的閱讀資源之一[1]。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有關讀書與旅游的至理名言,也是自古以來中國精英的成長之路,先哲的一種求知模式,名人自我修養的一種途徑。孔子說“智者樂水,仁者樂山”,魏源說“游山淺,見山膚淺;游山深,見山魂魄”。中國閱讀學研究會名譽會長曾祥芹教授提出:“讀書、閱網、觀景”三結合,是適應全民閱讀的、老少皆宜的、帶有普遍意義的閱讀新方略[2]。
對于讀書與旅游的密切關系,在國外也有“英雄所見略同”的論述。古代西方哲學家圣奧古斯丁說:“世界就像一本書,不去旅行的人只讀到了其中的一頁。”厄里(Urry)也認為,旅游是現代社會的地位標志,把“旅游者凝視”看作是同現代性相聯系的、社會化和系統化了的觀察世界的方式,是現代社會與文化實踐的“培訓”和建構的產物[3]。
可見,背起行囊旅游,脫離了家庭與學校這兩個溫室課堂,經歷文化、體驗文化、欣賞文化,也是閱讀的一種方式,引人思索、催人奮進。
任何人只要旅游,就在進行旅游閱讀。借助旅游熱推廣“旅游閱讀”,是依據“自然與社會是活課本”的思想,吻合全民閱讀建設要求。因此,圖書館發揮行業力量積極推廣全民閱讀是本職,積極帶動旅游閱讀是拓展服務。圖書館應大力推廣旅游閱讀,為游客創造良好的共享環境,成為游客了解、運用旅游信息的學習型組織。
旅游文獻專柜可以涵蓋紙質圖書、紙質期刊及電子資源。紙質圖書可以包括F59-F597類(旅游經濟理論與方法、中外旅游業)、G895類(拓展運動性旅游)及K919類(世界旅游經濟地理)、K928.7—K928.8類(中外名勝景點介紹)等。紙質期刊有《中國國家地理》《中國城市旅游》《時尚旅游》《國家人文地理》《華夏地理》《旅游天地》《Voyage新旅行》《當代旅游》《旅行者》《旅行家》《旅游界》等。電子資源有“博看期刊”“超星圖書”等。圖書館通過周到的旅游指南,引導游客構建健康旅游需求,是很有意義的指導工作。
在圖書館網站上設置旅游網頁,提供豐富的服務內容,能夠使游客集中獲取全面、深入的旅游閱讀信息。在現有數字圖書館基礎上,圖書館可以增加語義Web的技術,利用RDF、FOAF提升查找和瀏覽的有效性和易用性,并且系統建立用戶興趣模型,對用戶進行聚類,為用戶有針對性地推薦相關資源[4]。具體措施可以包括以下方面:
圖書館加強與用戶交流,努力為游客提供優質服務,旅游閱讀服務項目主要包括旅游咨詢、旅游文化和旅游向導,具體內容見表1。

表1旅游閱讀服務項目
2.2.2 提供旅游閱讀方式
圖書館依據旅游資源不同的分類方法,為用戶提供多樣的旅游閱讀方式(詳見表2),能夠盡可能地滿足游客“求新、求知、求樂”的多元旅游閱讀心理需求。

表2旅游閱讀方式
2.2.3 提供有效的閱讀載體
圖書館將游客中心、標示標牌、游客手冊、解說詞、導游詞、宣傳光碟及景區亭、臺、樓、閣等相關信息介紹放置在網頁上,能夠使其成為有效的閱讀載體。比如,如果游客在前往宜春明月山之前,閱讀了“絕壁驚人,怪石爭奇,蒼松斗妍,山花織錦”“山稱明月好,月照遍山明。欲上諸峰去,無妨夜半行”等詩句,那么在游覽時,對宜春“明月之都”“月亮文化”一定會有更深的感受。
圖書館宣傳旅游文化載體,能夠提升游客旅游審美和旅游文化的水平;圖書館網頁的旅游文獻信息,不僅能提供有效的閱讀,增強旅游文化氛圍,而且可有效改善游客的行為模式,讓讀者純凈美化心靈,提升思想境界。所以,圖書館為旅游閱讀建設提供專業技術支撐,能夠促進閱讀方式的變革、閱讀質量的提升,也能進一步推動“智慧旅游”的整體發展。
旅游過程中,有些旅游者過于追求享樂和愉悅,漠視旅游對象的意義,所以出現了一些不太正常的現象。為了擺脫“重經歷,輕體驗;重物質,輕精神;少了凝神靜觀,多了浮躁喧鬧”的旅游思想,圖書館可加強旅游輔導。
2.3.1 激活旅游生命力
當代著名學者陳傳席說:“人在俗世中,如不讀書,不去俗,則必俗!如何去俗?要么讀書,要么壯游。以書卷開啟心智,再接受山川清秀之熏陶。一定要在年輕時讀書出游,多移居有益人生。歷史上,杰出人才鮮有終身在一地的。一地得一地之氣,數地則得數地之氣矣。”旅游前輔導,是圖書館對旅游閱讀服務項目的具體實施,是圖書館提高旅游質量、激活旅游生命力的策略。圖書館依據用戶的旅游目的,為旅游者量身定制旅游行程,引導旅游者通過查找旅游文獻信息,對景區的歷史文化、風俗信仰、自然資源等有所了解。如針對學生群體,設計游覽黃河、長江,親近中華民族之根;游覽大海、草原、名山,記錄成長足跡;設計參觀工廠、大型工程現場,激發創造性思維,踐行“理想始于足下,付諸努力實現”的理念。此外,還可根據游伴情況,組成親子游、同齡游、學友游。總之,將景區變成無字天然圖書館、快樂無盡書屋,是圖書館的知識服務與藝術服務的體現。
在本質上,審美是旅游的靈魂,旅游的根本目的在于尋求審美和愉悅的體驗[5]。如何找回旅游的“審美”?把旅游的體驗情緒,以文字、影像等方式記錄下來,就是審美在精神文化領域的具體表現和延伸。因此,圖書館可設計不同主題,設置不同獎項,舉辦攝影展覽、游記欣賞、旅游演講、導游競選等活動,展示旅游閱讀的豐碩成果,盡顯旅游者的精神價值和藝術價值。
依托強大的旅游事業,圖書館擴大閱讀場所,發掘、組織和提供更多的旅游閱讀信息,引導公民以旅游啟迪智慧、孕育思想、培育豪情,或培養人們“要么讀書,要么旅行,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的境界。圖書館這種本著“相互促進、協同發展”理念,承擔旅游閱讀推廣的責任,不僅能為地方經濟、旅游文化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而且能夠促進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推動閱讀型社會的建設。
[1]徐小紅,夏志紅,吳京紅,等.城鄉小學生閱讀調查及推廣對策——以上饒城鄉小學生閱讀為例[J].上饒師范學院學報,2014(2):114-117.
[2]曾祥芹.紙本書、電子書、無字書與讀書、閱網、觀景——與時代文化和世界閱讀潮流同向共進的“漢文閱讀學”[J].圖書館雜志,2013(4):8-11.
[3]URRY J.The Tourist Gaze:Leisure and Travel in Contemporary Societies[M].London:Sage,1990.
[4]董曉霞,龔向陽,張若林,等.智慧圖書館的定義、設計以及實現[J].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11(2):76-80.
[5]謝彥君.基礎旅游學[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