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婷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歌唱教學是重點。但是,目前很多小學生卻產生了不喜歡唱歌的現象,這對音樂教學是十分不利的。造成這一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師在小學歌唱教學中沒有關注到小學生這一特殊的音樂學習群體。對于小學生來說,如果采取專業化的歌唱教學形式,他們是很容易產生枯燥感的。小學生有效的學習靠的是一種遷移,遷移做好了,課堂教學自然高效。朗誦與歌唱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溝通這兩者之間的關系,要充分發揮朗誦在小學歌唱教學中的重要作用。要引導小學生在朗誦中感受歌詞的兒歌化特點、歌曲的節奏化特點和情感化特點,從而使小學生的歌唱學習更高效化。
一、在朗誦中感受歌詞的兒歌化特點
歌唱是小學音樂教學的主要內容,通過歌唱能夠有效地培養小學生的樂感,從而促進小學生音樂素養的提高。但是,目前很多教師在小學音樂歌曲的教學中,一般是通過“范唱——指導唱——獨立唱”這樣的模式進行的,在教學模式下,小學生學習音樂歌曲的興趣不濃厚。在小學音樂課上,朗誦與歌唱有機融合,能夠有效地讓小學生在朗誦中感受歌詞的兒歌化特點,從而激發小學生歌唱的興趣。
例如,《兩只老虎》這一首歌短小精湛,幽默詼諧。在教學時,如果只是簡單地讓小學生進行演唱,就顯得比較單調,不利于小學生歌唱興趣的持久性。我在小學生掌握了這一首歌曲的旋律以后,讓他們利用朗誦對這一首歌曲內容進行感悟,在朗誦的過程中,小學生自然能夠感受到這一歌曲的歌詞特點,這樣,課堂氛圍就立刻豐富起來,原本單調的獨唱變得生動活潑,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可見,在小學歌唱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小學生把歌詞內容通過兒歌化的形式進行朗誦,這樣,就能夠有效地提高小學生歌唱的興趣,形成良好的歌唱情感,從而促進歌唱學習效率的提高。
二、在朗誦中感受歌曲的節奏化特點
任何一首歌曲都是具有節奏的,離開了節奏,歌曲也就沒有了生命力。但是,小學生在學習歌唱的過程中卻很難把握歌曲的節奏,這樣,他們的歌曲就不能夠有效地表現歌曲的內容。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通過對歌詞內容的朗誦,充分地引導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感受歌曲的節奏化特點。
例如,在《粉刷匠》這一歌曲的教學中,當學生對歌曲的內容有的深入的理解與把握以后,我讓學生想象如何才能通過自己的朗誦演奏來表達它的歡快。由于這一歌曲旋律比較簡單,因此,我讓學生利用朗誦在小組內進行即興創編,就這樣,他們一個人利用朗誦和動作表演,十分生動地表現小粉刷匠愉快勞動的情景。這樣,小學生音樂欣賞的過程就有了活動的支撐,顯得十分富有活力,他們根據自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有效地創編了歌曲中的藝術形象,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這樣的教學形式是小學生十分喜歡的,也是十分高效的,因為在這個過程中遵循了小學生的學習規律和興趣特點,也有效地達到了歌唱教學的目標。
可見,小學生在朗誦的過程中,很自然地就能夠對《粉刷匠》這一首歌曲的節奏特點進行把握,這樣,小學生在歌唱的過程中也能夠體現出歌曲的節奏特點,從而有效地在朗誦的過程中把歌曲節奏進行不斷內化。
三、在朗誦中感受歌曲的情感化特點
人們都說唱歌最能夠釋放人的情感,確實如此,因為在一首歌曲中總是蘊含著豐富的情感。一名歌唱家的演唱之所以能夠打動聽眾,雖然演唱技巧占了很重要的因素,但最能夠打動人的卻是對歌曲內容富有情感化的演繹。但是,小學生的情感比較外化,往往不能夠有效地感受到歌曲的情感,因此,這便成了音樂歌唱教學的一大難點。小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對于感情朗讀課文是很熟悉的,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小學生在朗誦中感受歌曲的情感化特點。
例如,《小白菜》這一首歌曲敘述的是一個舊社會中失去母愛的女孩孤苦的生活環境,因此,歌曲具有很強的悲傷情感。在欣賞這一首歌曲時,引導學生對其旋律用緩慢的速度進行朗誦,能夠讓學生在朗誦的過程中體驗到它的悲傷情調,體驗到歌曲中小白菜的孤苦和悲哀的生活。這樣,小學生就能夠與歌曲內涵的情感進行深入對話,從而加強對其內容和情感的深入理解與把握。在接下來的歌唱過程中,由于有了前面感情朗誦的鋪墊,小學生自然能夠有效地把握歌曲的情感基調,自然能夠通過自己的理解來表現歌曲內容與情感。
以上案例中,小學生通過朗誦對《小白菜》這一歌曲的情感特點進行把握以后,就能夠通過自己的演唱來表達這一種情感。因此,教師要正確認識感情朗誦對提高小學生對歌曲蘊含情感的價值作用,要讓小學生在感情朗誦的過程中對歌曲內容進行充分內化。
本文系吳江區第五批學年課題(05(14)QX470)以“朗讀”促進小學音樂歌唱教學的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花港迎春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