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秀+++楊連梅
新的《課程標準》倡導“合作、交流”的學習理念,而課堂教學中的“合作、交流”主要是通過“課堂討論”的途徑來實現的。“課堂討論”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互相合作,主動參與學習,探究知識,實現教學目標的一種方法。組織學生討論,既發(fā)揮集體智慧,又開展合作學習,它是學生自主學習、探求知識的好形式。課堂討論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較大限度的參與其中,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對激發(fā)他們的興趣、發(fā)展他們的思維有著不可小視的作用。因此,讓學生在學習中暢所欲言,展開討論是體現學生主動性的重要方面。怎樣開展課堂討論呢?教師把握討論的契機是開展課堂討論的保證之一。課堂討論的成效及作用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討論契機的捕捉和確定。
一、教師要善于捕捉課堂討論的契機
課堂討論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方式之一。能否把握好課堂討論的契機,直接影響著討論的質量和效果。討論的契機教師要把握好,不是所有的問題都需要討論,因為討論不能代替獨立思考,討論要源于教學的需要。課堂討論要及時捕捉契機,錯過良機,就要影響討論的效果。因此,教師在對學生深入和全面了解的基礎上,要能捕捉出一些能產生新思維和新方法的問題組織學生討論。
1.在學生有不同見解時開展課堂討論
由于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以及認知水平的不一樣,不同的學生對同一個問題,產生不同的想法,這是思維真實的表現。對于學生不同的見解,教師不能簡單否定,要從尊重學生的個性出發(fā),鼓勵勤于思考,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師可以從學生的想法中,捕捉出有代表性的意見,組織學生展開討論。
2.在學生解題出現錯誤時開展課堂討論
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不同,以及思維方法的不合理,在解答問題時經常會出現錯誤的方法,這正暴露出他們真實的情況:學習的內容沒有掌握好。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及時捕捉學生的錯誤,引導學生去探究、討論,并及時予以糾正,這對保護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很有好處。
3.在學生提出問題時開展課堂討論
學生經常會對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產生懷疑、困惑,從而促使他們提出問題。學生會提問題,這是主動求知、掌握學習方法的基點,教師要結合問題,抓住契機,讓學生在集體討論中解決問題。
二、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課堂討論的契機
課堂討論和學生掌握知識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認識、理解、應用是緊密結合的。它可使教學的諸項目標準得到全面落實。因此教師要緊密結合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特別在知識的重點處、疑難處和關鍵處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知識水平,提出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采取恰當的方法組織學生開展課堂討論。
1.在教學的重點處開展課堂討論
圍繞教學重點組織討論,往往能使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思維步步深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促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加地牢固。因此,教師要認真鉆研和熟悉教材,把蘊藏在教材中的知識點挖掘出來,組織學生開展課堂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研究能力。經過教師對教材知識的挖掘,并精心設計討論活動,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加了學生探討問題、研究問題的能力。不僅完成了教學目的,突出重點,還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學生通過自己討論歸納出的規(guī)律與老師教給他們規(guī)律,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2.在學生理解的疑難處開展課堂討論
教學難點是縱橫交錯的外關節(jié)點。學生年齡小,對有些抽象的知識,會產生理解上的困難。如果在教學中采取直觀性、形象性的教法,就能幫助學生完成認知目標。
3.在知識的關鍵處開展課堂討論
教學中的新知,常是舊知的延伸或幾塊舊知的結合。這些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就是教學的關鍵。一些問題,要解決它有一些“突破口”,這些“突破口”就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在這些關鍵處,組織小組討論,能加深對新知的理解,使一些問題得到順利解決。
總之,課堂討論是學生參與教學并實現自我教育的好方法。組織學生開展課堂討論是體現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改變以往單純地依賴模仿記憶的學習方式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的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探索課堂討論的新形式、新思路。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應該讓我們的學生在每一節(jié)課上享受熱烈的、沸騰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
(作者單位:吉林省蛟河市拉法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