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勇華,曾玲玲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皮膚科,湖北 武漢 430022)
?
系統性紅斑狼瘡病人焦慮抑郁與疾病狀態相關性研究
劉勇華,曾玲玲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皮膚科,湖北 武漢 430022)
目的 探討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病人焦慮抑郁與疾病狀態的關系。方法 應用Zung氏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對在我科住院的108例SLE病人的心理狀態進行評估,采用SLE疾病活動性指數(SLEDAI)對疾病活動度進行評估,并采用SPSS 18.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結果 SLE病人的SAS、SDS評分顯著高于國內常模(t=8.46、4.24,P<0.01),并且與疾病活動度相關(r=0.201、0.242,P<0.05)。結論 SLE病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較低,焦慮和抑郁明顯,需進行積極有效的心理干預,以提高病人心理健康水平,降低疾病活動程度,從而提高生活質量。
紅斑狼瘡,系統性;焦慮;抑郁;疾病活動度;心理療法
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是一種非器官特異的多系統受累、病情反復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尚無根治的方法。SLE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與自身免疫功能紊亂從而導致免疫耐受被破壞有關[1]。SLE在我國的發病率約為70/10萬[2]。由于SLE是終身性疾病,病程長,治療手段復雜,并發癥多且危害嚴重,導致病人生理、心理健康狀況與生活質量都明顯低于正常人群[3]。SLE病人的情緒異常對預后影響極大,不良情緒往往導致病人生活質量下降,從而嚴重影響治療效果。如何針對SLE病人焦慮抑郁狀態做好心理護理,應引起臨床護理工作者的高度重視。本研究對SLE病人的焦慮抑郁狀態及其與疾病狀態的關系進行了調查和分析,以期為SLE病人的臨床心理護理提供科學依據。
1.1研究對象
2010年6月—2011年12月,選取在我科住院的SLE病人108例,其診斷均符合美國風濕病學會(ARA)1997年修訂的SLE分類診斷標準,且病人依從性好。排除標準:有精神性疾病和意識障礙;有心、肺、腦、肝等重要器官病變,有狼瘡腦。108例中,男9例,女99例;年齡15~57歲,平均(30.0±9.8)歲。文化程度:文盲6例,小學15例,初中49例,高中24例,大專及以上14例。職業:無業11例,農民43例,工人17例,服務人員32例,干部5例。
1.2調查方法
采用一般問卷調查法,在受試者知情同意的情況下,由經過嚴格培訓的護理人員統一指導后進行調查。當場發放問卷填寫并收回,共發出問卷121份,收回有效問卷108份,回收率為89.3%。如發現錯誤,及時進行糾錯或補充。
1.3調查工具
1.3.1Zung氏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 入院后1周,應用SAS和SDS評定病人的心理狀態[4]。SAS的主要統計指標為標準分,分界線為50分,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69分以上為重度焦慮。SDS的主要統計指標為標準分,分界線為53分,53~62分為輕度抑郁,63~72分為中度抑郁,72分以上為重度抑郁。
1.3.2SLE疾病活動性指數(SLEDAI) SLEDAI是美國和加拿大的風濕病專家選出的疾病活動性評價項目。SLEDAI積分對SLE病情的判斷:0~4分為基本無活動;5~9分為輕度活動;10~14分為中度活動;≥15分為重度活動。
1.4統計學處理
2.1SLE病人SAS和SDS評分與中國常模的比較
SLE病人SAS和SDS評分分別為(44.36±12.97)、(47.41±13.65)分,國內常模分別為(33.80±5.90)、(41.88±10.57)分,SLE病人SAS和SDS評分顯著高于國內常模(t=8.46、4.24,P<0.01)。
2.2焦慮抑郁與疾病狀態的關系
重度活動的病人SAS、SDS評分與輕度活動和中度活動的病人相比差異有顯著性(F=2.84、3.12,P<0.05),其他各組間比較差異無顯著意義。SLE病人SLEDAI與SAS和SDS評分呈正相關(r=0.201、0.242,P<0.05)。見表1。

表1 不同疾病活動度SLE病人SAS和SDS評分
3.1SLE病人焦慮和抑郁狀況
SLE臨床表現多樣,約80%的病人可有皮膚損害[5],且伴有多器官損害情況。SLE病人在治療過程中需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這會使病人出現外貌、身材的變化;而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可產生骨髓抑制、感染和消化道癥狀等不良反應。SLE病情的反復也會給病人造成沉重的精神負擔,病人對治療和預后產生不信任和危機感。由于病人多為女性,而且大多年輕,處在婚育年齡,SLE病情對婚姻和生育的影響也會對病人心理產生負面影響[6]。這些因素都會引起和加重病人的焦慮和抑郁情緒。本文結果顯示,SLE病人的SAS和SDS評分均顯著高于全國常模,說明其焦慮和抑郁情緒明顯高于常人。焦慮抑郁評分雖沒有超出分界線,達不到病態的程度,但足以影響病人的康復,應引起高度重視。在臨床護理中應加強對病人的宣教,讓病人了解SLE的危害和特點,對治療過程中產生的副作用有充分的了解,消除其疑慮,鼓勵病人積極配合治療,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
3.2SLE病人焦慮和抑郁與病情的關系
SLEDAI是目前臨床上常用來反映SLE疾病活動度的指標,它表明了病人臟器的損傷情況及疾病嚴重程度,評分越高,疾病活動越嚴重,病人健康狀況越差。本文結果顯示,處于不同疾病活動度的病人其焦慮和抑郁是不同的,一般來說,病情越嚴重,焦慮和抑郁越重。生活不能自理、較高治療的費用,都會給病人和家屬帶來沉重的負擔,病人容易產生負面情緒,加重焦慮和抑郁。在本文資料中,當病人處于輕度、中度和重度活動期時符合這種情況。但當病人疾病無活動時其焦慮和抑郁評分卻很高,分析原因可能為病人對病情的了解不足,對未來的不確定充滿焦慮;病人對自身的健康狀態非常關注,期望得到好的治療;還因為病情處于無活動期,得到的關懷和照顧會少于病情較重時;當這些情緒得不到安撫,病人的焦慮和抑郁就會嚴重。提示在治療和護理無活動期的病人時也要給予適當的關懷,不要因其病情輕而忽視他們。
本文結果還顯示,SLE病人SAS、SDS評分與SLEDAI具有明顯的相關性。SLE會給病人心理造成影響,病人要忍受各種病痛,同時還必須承受社會壓力和經濟負擔。病人必須改變一些生活習慣和人際交往方式,甚至調換工作,來應對這種疾病。以上情況都會給病人心理健康帶來影響,增加病人的焦慮和抑郁。同時,病人的焦慮和抑郁情緒也會對病情產生影響。積極的心理狀態可以使病人更積極地配合治療,促進康復進程,提高病人生活質量;焦慮和抑郁的心理狀態會使病人消極地隨意地應付治療,不積極與醫護人員溝通和反映治療的效果,延緩康復進程[7]。在醫護過程中,要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幫助病人形成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良性循環,舒緩病人焦慮和抑郁,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
3.3SLE病人的心理干預
SLE病人的焦慮和抑郁程度高于常人,而病人的心理健康對其康復具有積極的作用。故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應高度重視心理社會因素,及時了解病人的心理障礙,并給予有效的心理干預。
在SLE病人入院后,護士應全面收集病人資料,包括病人的不適癥狀、生活自理程度、文化職業特點、心理承受能力和社會支持系統。同時重視對病人和家屬的健康教育,介紹典型成功的病例,幫助病人正視現實,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讓病人了解SLE疾病外在表現、并發癥狀,消除病人的緊張心理[8]。加強藥物治療的指導,向病人及家屬主動介紹糖皮質激素及免疫抑制劑的主要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 應按醫囑服藥,切不可擅自加量、減量甚至停藥。同時讓病人了解治療過程的復雜程度,對病情的反復做好心理準備,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力。培養病人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自我保健意識。注意飲食衛生,合理安排休息與生活,避免日曬,注意保暖,勿過度勞累。以病人為中心,讓病人感受到家庭成員的親情、病友間的友情以及廣泛的社會關愛,擁有一種和諧的人際氛圍。護士應多與病人溝通交流,主動關心、體貼病人,了解其需求, 使之產生信任感和安全感。建立醫患信任,使病人擁有良好的心理狀況, 積極主動配合治療。臨床護理時要求醫務人員在日常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對病人的心理狀況給予高度重視,采取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尤其是心理干預,使病人擁有良好的心理狀況,從而獲得更高的生活質量。
[1] 莊超,常紅,張秋業,等. 兒童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臨床特點[J]. 齊魯醫學雜志, 2012,27(2):139-140,143.
[2] 何偉,鄧丹琪,張佩蓮,等. 云南省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生存率情況分析[J]. 昆明醫學院學報, 2010,31(10):61-63.
[3] 劉娜艷,陳美芝. 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心理健康狀況與生活質量的相關性研究[J]. 中國醫療前沿, 2011,6(7):77-78.
[4] 張明園. 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 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3:38-41.
[5] 尤黎明,吳瑛. 內科護理學[M]. 4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6:449-454.
[6] ZAKERI Z, SHAKIBA M, NAROUIE B, et al. Prevalence of depression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Iranian experience[J]. Rheumatol Int, 2012,32(5):1179-1187.
[7] 蔣媛,魏蔚,趙岳. 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健康相關生存質量分析[J]. 天津護理, 2010,18(1):1-2.
[8] RINALDI S, DORIA A, SALAFFI F, et al.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Italia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Ⅰ.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and mental dimension and impact of age[J]. Rheumatology, 2004,43(12):1574-1579.
(本文編輯 馬偉平)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 CORRELATION STUDY
LIUYonghua,ZENGLingling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Union Hospital Tongji Medical Colleg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22, 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nxiety-depression and morbid state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MethodsUsing the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and the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to assess the mentation in 108 patients with SLE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 and SLEDAI to assess the disease activity. The data obtained were analyzed by software SPSS version 18.0.ResultsThe scores of SAS and SDS in the SLE patients were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norms (t=8.46,4.24;P<0.01), which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 activity of the disease (r=0.201,0.242;P<0.05).ConclusionThe level of mental health in SLE patients is relatively low with obvious anxiety and depression. Taking an active and effectiv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s needed to improve the patient mental health level and reduce the degree of disease activity,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lupus erythematosus, systemic; anxiety; depression; disease activity index; psychotherapy
2014-09-13;
2015-03-28
劉勇華(1970-),女,碩士,主管護師。
R593.24;R749
A
1008-0341(2015)03-03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