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胡伊嘎
摘要:流行音樂在西方已經有百余年的發展歷史,在一個多世紀的發展和演變中,逐漸形成了一部支系眾多、風格眾多的浩瀚流行音樂藝術。近二十年來,流行音樂在我國得到了長足發展,逐漸占據了音樂文化的主流舞臺。流行音樂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其音樂素材多源于日常生活,具有很強的娛樂性,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故流行音樂又有大眾音樂的訴稱。探討現階段流行音樂演唱的現狀,分析演唱中的得與失,對流行音樂的快速發展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當下我國流行音樂演唱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對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流行音樂 演唱現狀 觀察思考
音樂作為一門藝術,對陶冶人們性情、釋放生活壓力、活躍邏輯思維有著不容忽視的巨大作用。流行音樂是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現階段,流行音樂以其短小的結構、活潑的形式、通俗的內容和真摯的感情成為演唱歌曲中的佼佼者,倍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而大眾化、個性化和時尚化的唱法也深得音樂愛好者的青睞。然而隨著流行音樂的不斷發展,流行音樂演唱也逐漸顯露出缺乏真實情感、個性化不突出和文化內涵不高等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音樂內在的美感和藝術性。筆者基于對流行音樂演唱多年來的觀察,對改進當下流行音樂演唱提出幾點思考。
一、流行音樂演唱的模仿演唱
隨著流行音樂的快速發展,優秀的流行音樂演唱者也逐漸成為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名人。比如說有將西洋發聲法和民族唱法結合在一起的李谷一;引進西方搖滾樂,提倡搖滾樂中國化的崔健;具有音樂天賦和造詣的劉歡;還有唱法獨特韻味,唱法風格別具一格的毛阿敏等等。他(她)們之所以在流行歌曲的演唱中脫穎而出,經得住時間的考驗,主要是由于他(她)們不僅具有扎實的演唱功底,豐富的演唱技巧,還能夠從模仿中走出來,創建適合于自己的音樂風格。沒有模仿就學不會唱歌,唱歌剛開始都是從模仿開始的,模仿其他歌手的發音方法、口型和面部表情等等。但是盲目的模仿容易讓人們走上誤區,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邯鄲學步的故事吧,一味模仿不僅毫無意義,還很難取得進展性的突出。比如酒吧歌手陳胤希之所以很難被大眾接受,主要就是由于在音樂演唱活動中過于模仿其他歌手。例如在他翻唱“devil may care”(加拿大爵士后Diannakrall的代表作)時,只是在配器上有所改動,其他方面幾乎是照搬原套。
二、流行音樂演唱的情感表達
音樂是一門情感藝術,而歌唱是情感表達的有效途徑,為了說明歌詞而沒有感情的歌唱是對藝術的一種褻瀆。好的音樂作品都具有特定的創作背景和社會環境,包含了作者的某種精神依托和情感向往。因此,在音樂演唱中,演唱者要能夠自然流露出創作者真實的內心情感,把聽眾朋友帶入到歌曲意境中來,引領觀眾進行情感體驗,引發聽眾與演唱者內心世界的共鳴。那么,演唱者如何展現出歌曲作品中的喜怒哀樂,傳達出作品的美感和思想情感呢?筆者認為要達到這一效果,演唱者不僅需要對音樂作品有細膩和準確的理解,把握作品思想感情的變化走向,還要使用豐富的肢體動作、情緒化的聲音和飽滿的面部表情等來感染聽眾。比如說在演唱黃綺珊的流行歌曲《等待》時,演唱者在演唱前就應當把握住作品中所蘊藏的悲傷凄涼的情感基調,在演唱時巧妙使用帶有略帶哭腔的聲音語氣,向聽眾朋友展現苦苦等待絕望和壓抑的內心世界。而在歌唱到歌曲結尾階段“等待永久的等待,在這世界上,你是我的唯一”時,就應當提高歌曲的音量,增強聲音的強度,最好是一種撕心裂肺的吶喊,從而自然表現出長久等待的壓抑得到了釋放,形象傳達出內心情感的變化。
三、流行音樂演唱的個性化表現
個性化是演唱者對歌曲音樂的二度創作,提高演唱者競爭力的有力法寶,也是流行歌曲倍受廣大群眾喜愛的原因之一。有時候我們往往能夠聽聲音就辨別出是我們熟悉的某位歌手,這是因為每位歌手的音色存在差異,具有個性化。個性化即非大眾化,能夠在大眾化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特征,添加獨特、另類的元素,給人一種獨具一格,別開生面的新鮮感。那么,如何在流行音樂的演唱中降低外來因素的影響,做到真正的個性化呢?這就需要結合演唱者個特征采用個性化的演唱方法了。許多歌手個體特征都會存在很多不同。比如說音色,音色的個體特征差異最為顯著,由于每個歌手共鳴腔不同,導致歌手在發聲、語氣等方面存在顯著性差異。演唱者可以緊密結合音色的個體差異提高其個性化,進而提高其知名度。比如大眾熟悉的歌手孫楠、林俊杰、劉歡等就是這樣提高其個性化和知名度的。另外演唱方式、演唱習慣、綜合表現也可以提高歌手的個性化。比如歌手楊坤的踩煙頭、蓮花指等就是很好的例子。
四、流行音樂演唱的文化分析
我國大多數流行歌手在演唱時缺少對音樂文化的認知,片面性的認為唱歌就是比嗓子、比技巧,導致其演唱作品沒有文化養分,甚至出現為了說明歌詞而演唱的現象,這樣演唱常常被譏諷為文化貧弱的演唱。之所以造成歌曲文化缺失,演唱缺乏文化性主要是由于長期以來,我國演唱教育存在重聲輕文的教學弊端。許多音樂學院只是單一的向演唱者講授發音技巧、演唱技巧等,對音樂文化、音樂作品的內涵疏于分析。另一個原因是我國流行歌曲的發展歷程較短。西方的流行音樂發展已有幾百年的時間,已經具有獨特的歐美文化特色,而深厚的歷史文化又支撐著流行音樂的快速發展。與西方流行音樂相比,我國流行音樂發展由于歷程較晚,尚未形成中國元素的文化背景。因此,我國流行音樂要想得到長遠發展,找到立足之地,就應當結合我國五千年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和民族文化,彰顯我國流行文化演唱的藝術化。比如歌手沙寶亮的《尋人啟事》演唱,編曲雖然采用了爵士樂的風格,但卻有效地融入了中國名族文化。
總之,歌唱演唱由于是舞臺表演,就應該有很強的歌唱藝術性。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物質生活不斷提高,人們勢必會越來越關注和重視我國流行歌曲演唱的發展。作為一名專業的歌曲演唱者,在處理好唱歌與模仿兩者的辯證關系時,就要做到有文化、有情感、有個性的歌唱的同時,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和演唱技能,積極投身于我國流行音樂的發展中。
參考文獻:
[1]梁曦昀.加強高職流行唱法教學[J].音樂大觀,2013,(03).
[2]李姝.中西音樂美學的比較研究[D].成都:四川大學,2007年.
[3]王彬.當代流行歌曲的修辭學研究[D].成都:四川大學,2005年.
[4]李倩.青歌賽“民通”現象研究[D].南京:南京藝術學院,2010年.
[5]蔣明云.論民族聲樂新傳統的形成[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