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東欣
【摘要】 在心理咨詢與治療中,咨詢師不知不覺就運用了暗示法,但很多時候自己并沒有意識到,所以我們要進一步清醒地知道自己正在使用的暗示手段,有目的的進行操控,發揮出暗示更大的作用。
【關鍵詞】 心理咨詢;暗示手段;魅力
我們知道,暗示是一種特殊的信息傳遞方式,它是指在無對抗態度的條件下,用含蓄、間接的方式對人的心理或行為產生影響,使其產生與暗示者的預期相一致的結果。
今天,暗示更作為一種心理治療方法——暗示法,在心理治療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暗示法的運用相對于其他心理治療法來說,要更加靈活,它對人的心理活動的影響要更加隱蔽,因此,我們要更加重視心理咨詢及心理治療中暗示的應用,充分施展其魅力。
科學家已經研究指出: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動物。暗示是最簡單、最典型的條件反射。
那么,為什么很多行為方式,我們不能直接告訴對方,而必須采取暗示的方式呢?
經研究發現,每個人都有著或強或弱的自尊心,無論其強弱與否,當你直接命令某人做某事時,它都會馬上意識到有人要干涉它、控制它,它便會不由自主地生出一種抵抗的力量,不愿就范。因此,即使你的方法再好,對方也不會完全按照你的命令去執行,這就使得一個好的方法不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暗示恰恰繞開了人的自尊心產生的抵抗力量,由于它發出信息的方式是含而不露的,其發出過程是兩個人的心理交流過程,個體無意中受到影響,其信息內容是一種被主觀意愿肯定了的假設,不一定有根據,但主觀上已經肯定了它的存在。因此,個體對暗示詞的吸收就像海綿吸水一樣,毫不費力,并盡可能多地吸收,仿佛“融化到了血液中”而成為自己固有觀點的一部分,這樣形成的觀點在個體的頭腦中會更具有權威性?,F在我們可以肯定,暗示的確對被試個體產生明確的生理與心理的影響,改善情緒,增強機體的免疫、生長于修復功能。
這種對個體不留痕跡的影響是其他心理學手段所不能取代的,因此,在實踐中,我們要巧妙、充分地運用暗示方法。
當然,暗示有其兩面性,即積極性和消極性。莎士比亞曾經說過:“一個人往往因為遇事畏縮的緣故而失去了成功的機會?!蔽房s的原因就在于個體存在著不良的暗示,他總會悄悄對自己說“我能行嗎?”、“我不行吧?”、“我看不可能吧?”等等,這些都是消極暗示。我們應該盡量減少消極暗示的出現而更深層次地挖掘積極暗示的作用。尤其是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要告訴自己“我能行”、“我會很棒”、“我會成功”等,這樣我們就會勇氣倍增,成功的機會自然也就隨之而加大,這就是積極暗示給我們的力量。
在實踐中,掌握心理學知識的人,面臨的來訪者主要是各種心理疾病患者,這些患者對外界各種刺激的承受力多數是比較脆弱的,在對他們的咨詢治療過程中,我們就要充分利用周圍環境的各種有利因素,對他們進行積極的暗示,幫助他們恢復心理健康,如:整潔的就診環境,心理醫生本人的權威性,所用儀器的先進性、擺放的合理性、整潔程度,心理醫生對儀器,藥品使用的熟練程度等,這些都會對患者的心理產生暗示作用。
我們知道,臨床上的安慰劑就是利用了人們的暗示心理而發揮著它獨特的治療作用的,調查表明,有三分之一的臨床患者通過安慰劑的合理使用就能得到完全的康復,積極暗示的魅力可見一斑。
暗示也并非適用于所有的人。研究表明,人群中約有百分之六十五的人可以比較容易的被成功暗示。被暗示者如果獨立性差,缺乏自信心,知識水平低則暗示效果明顯;被暗示者年齡、性別與暗示效果也有關系,年齡越小者或老人容易接受暗示,一般女性比男性易受暗示。另外,被暗示者的氣質類型也和受暗示性的高低有一定的關系,一般粘液質和抑郁質的人較膽汁質和多血質的人易受到暗示。
那么,一個人的受暗示性究竟有多高,這是一個綜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我們在使用暗示法之前一般都要對被試者做暗示性高低的測試。
通常使用的比較簡單有效的暗示性高低的測試法有手臂平衡法、試管液體嗅覺分辨法等。
暗示法可與其他多種心理治療法聯合使用運用于心理咨詢或治療中。如催眠技術、精神分析療法、合理情緒治療、行為治療等。甚至在催眠技術中就將暗示叫做“間接的催眠技術”,曾被美國居催眠治療引領地位的大師米爾頓.艾瑞克森深入研究。許多專業人士發現,間接的催眠技術即暗示很有吸引力,特別是適用于對傳統催眠有阻力的人。
美國人Gloden曾聯合運用暗示催眠法和合理情緒行為治療,治愈了一個有阻抗的考試焦慮的來訪者。被暗示催眠者約翰是一個單身的美國黑人,一個30歲的學生,有考試焦慮。約翰找過5個催眠師,他對治療師說:“我很想讓你催眠,但是并不是不信你能催眠,到現在還沒有人能給我催眠?!盙loden的反應是說約翰說對了,他沒有辦法給他催眠,但是他可以告訴約翰如何自我催眠。他給了約翰間接的放松暗示,小心地讓約翰選擇,比如“通常我是閉眼的,也可以不閉。但是在一開始放松的時候閉眼比較好”這樣,Gloden完成了誘導過程,然后做那些有助于約翰達到學業目標的暗示,經多次治療,最后約翰滿意地離開的他的治療醫生。
以上只是暗示法與其他療法聯合使用的一個簡單案例,可以說,暗示無處不在,其使用方法靈活多變,很多專業人士是在不知不覺中就使用了它,我們應更加明晰它的作用,更加努力摸索其運用規律。相信,如果我們能將暗示的作用充分發揮,那么它對心理疾病患者的積極的治療作用將是不容忽視的。
參考文獻:
[1]郭念峰主編 《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 心理咨詢師》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2]美 Richard S.Sharf博士 著 胡佩誠 等譯 《心理治療與咨詢的理論及案例》(下冊)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00年10月
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