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凱
翻看蔡舜任的履歷,有一條很醒目:第一位進入意大利烏菲茲美術館修復喬托畫作的華人修復師。一個來自東方的黃種人,竟然能夠進入歐洲最高的藝術殿堂,修復文藝復興先驅的畫作,不由得讓人心生敬佩。
西裝革履,陽光自信,今年36歲的蔡舜任出現在公眾面前時,舉止言談總會讓人把他和職場精英聯系在一起。對此,蔡舜任說:“文物修復師是一個非常專業的職業,只有專業的修復才能讓文物走更長的路。”
最好的修復
2015年3月11日,臺南市假僑昱接待會館,臺南佳里黃氏崇榮堂濕壁畫修復成果發布會在這里舉行。被“長槍短炮”包圍的蔡舜任面對各大媒體的爭相提問,侃侃而談,專業又不失風趣。
現場一角,展示著已經修復完成的濕壁畫《百壽圖》,由臺灣省已故彩繪大師陳玉峰于1953年創作而成。經過60多年的時間洗禮,它原本已經畫面斑駁,但經由蔡舜任的精心修復,如今再次“容光煥發”,連人物的雙眼皮和缺牙都清晰可見。
其實在臺灣省,對濕壁畫的修復一直都在進行。不過,作為整個修復工序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在遷移濕壁畫時,傳統的做法都是先用電鉆打孔,把整個畫面切割成“九宮格”后取下來,然后再組合到新的壁面上。切割、劇烈震動難免對畫面造成破壞,不僅難以保全畫作,還為后期修復增加難度。不過,這一次在修復黃氏崇榮堂的濕壁畫時,蔡舜任卻率先采用了源于國外壁畫修復經驗的“揭取法”,運用特制的膠粘劑和布料,把整幅壁畫從墻上直接“撕”下來,開創了中國臺灣修復史上以非破壞性的方法修復濕壁畫的先河。
“聽起來,就像女生把敷在臉上的面膜揭下來一樣簡單。”蔡舜任笑著說,接著話鋒一轉,“可做起來才知道麻煩,前后一共花了兩個多月時間才完成。”濕壁畫是在墻壁上的濕灰泥未干前畫上去的,在墻壁干燥過程中,顏料會滲入墻體,與細灰泥發生化學反應,形成一層約1毫米厚的彩繪層。所謂“揭取法”,就是先把涂滿膠粘劑的布料覆蓋在濕壁畫上,待布面與畫作表面緊密結合時,再把壁畫的彩繪層剝下來。臺灣省本來氣候潮濕,在等待膠粘劑凝固的那段時間,不巧又遭遇臺風侵襲,雨水不斷,導致膠粘劑無法徹底凝固。蔡舜任只好耐心等待,直到一個多月后才達到安全揭取的時機。“如果是采用傳統的切割法,半天時間就可以全部取下來,根本不用這樣費時費力。不過,想到這樣做可以讓大家認識揭取濕壁畫的新方法,還是很值得。”蔡舜任說。
接下來,蔡舜任還要刮除濕壁畫背后殘余的粗灰泥顆粒及其他污垢雜質,并對破損處進行填補。等干燥之后,將它移植到新載體上,再以高溫軟化凝固的膠粘劑,揭去布料,然后才開始修復畫面。
“好像繞了一個大圈子,不過這樣操作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文物原貌。”蔡舜任說,文物修復師好比外科醫生,好的外科醫生會讓病人在體力消耗最小、流血最少的情況下完成手術,同樣,一位好的修復師也要在讓藝術品保留更多原本東西的前提下完成修復,“也就是說,最少的修復才是最好的修復。”
分享比秘訣更重要
成為一名修復師,并不在蔡舜任最初的人生規劃里。蔡舜任大學時就讀美術系,畢業時發現自己以前的油畫作品發霉,于是產生修復油畫的念頭。然而,10年前的臺灣,關于油畫修復技藝的資源可以說為零。在他的大學老師、著名藝術家蔣勛的鼓勵下,蔡舜任只身前往遍地都是修復工坊的意大利佛羅倫薩學習油畫修復技藝。
之后的近10年時間,蔡舜任經過刻苦努力終于在國外修復界嶄露頭角,除了意大利,他還先后到美國、荷蘭從事油畫修復工作,收入頗豐,然而卻在2011年回到臺灣省。“我想把在國外學到的東西帶回來。”然而,回到臺灣后的他,卻看到一件件文物被粗暴地對待,“不專業的文物修復,簡直是修一件毀一件。為了追求效率,在修復廟宇梁柱時舍棄傳統的卡榫,以釘槍、膠粘劑代替;屋頂壞了不重燒瓦片,而是直接鋪上鐵皮……如此一來,我們失去的不僅是有形的古跡,更是無形的文化資產。”如今,回想起當初的所見,蔡舜任仍然憤憤不平。
出于讓臺灣省文物得到專業修復的初衷,蔡舜任在臺南成立了TSJ修復團隊。2011開始,他帶領團隊花了兩年半時間修復了彩繪大師潘麗水繪制的四扇門神,他將修復經驗總結成冊,報送到“建筑室內彩繪修復研討會(APR)”,獲邀前往瑞典向齊聚一堂的西方頂尖修復師做經驗分享,贏得了諸多贊譽。在國際上獲得了認同,蔡舜任又在臺灣省舉辦門神修復巡展。每一次展覽,他都會舉辦發布會,將修復門神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宣講出去,連選用什么刀,如何刮除門神彩繪上老舊的保護層這樣的細枝末節都會講到。“你要問我怕不怕同行學過去后搶我的飯碗,我當然也怕啊,不過,就目前臺灣省修復行業的現狀來說,我認為分享專業的修復經驗比保守秘訣更重要,只有讓更多人知道這個事情,大眾的修復觀念才能慢慢改變。”蔡舜任說。
用更專業的修復精神,與臺灣的古老文物重修舊好,讓它們繼續在時光中旅行。這無疑是蔡舜任內心最大的愿望。
對話蔡舜任
做一名修復師,需要具備哪些基本條件?
要了解藝術史,對科技、化學有涉獵,手上還要有技巧,另外要有醫者般如履薄冰的態度,才不會失手把文物給“醫死”。
在修復畫作時,有哪些需要特別注意的事項?
修復者不能有自己的創作欲望,他必須隱藏在畫家的原作之下,不帶有任何主觀想法進行修復。若是在創作欲望的驅使下修復畫作,很有可能將一幅古畫修改得面目全非。
一幅畫作要修復到何種程度,才算達到目標?
把畫作清理干凈不并是修復的目標,而是要在清理重建的過程中,讓畫作呈現出最協調的整體性觀感,這才是修復師應該掌握的原則。此外,沒有最完美的修復,只有最適合的修復。
文復修復過程有沒有固定的流程?
事實上,臺灣相關單位的確制訂了文物古跡修復的標準作業流程(SOP),不過古跡修復的首要條件就是不能有SOP。就拿門神彩繪來說,每一幅老舊門神彩繪受損的原因都不同,那么修復的方法和流程也不同。
對于TSJ修復團隊,你的規劃是什么?
目前,團隊里有幾名頗具潛力的年輕人,我希望通過專業的訓練,在5年之后他們能夠獨立完成一件作品的修復工作。不只是在臺灣修復門神,還要到大陸,到西方修復更多的文物瑰寶。
對于修復,你還有什么未實現的理想?
我希望有生之年可以修復到卡拉瓦喬的作品,他是我最喜歡的畫家。另外,我希望有機會協助臺灣的美術館或博物館,成立半開放式的修復中心,讓民眾可以近距離接觸修復,進而加深對修復的了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