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英蘭
[摘要]胡錦濤總書記指出文化傳承創新是高等教育的根本所在,同時,文化傳承創新也是高校黨建工作的新使命。本文從高校黨建的外在規定和本質要求兩個方面論述了高校黨建與文化傳承創新的辯證關系,此外,還簡要介紹了高校黨建工作新使命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高校黨建;文化傳承創新;新使命
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以及我國高校領導體制的特性業已表明和決定黨的建設工作是整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系統工程的重要核心與著力點。具體而言,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有賴于黨組織的有力領導,先進校園文化有賴于廣大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校園精神文化更以黨的思想建設為堅實基礎和思想保障。
一、高校黨建的外在規定——文化傳承創新
毋庸置疑,當今時代是經濟、政治和文化全球化的時代,是地球村的時代。在這種獨特的時代背景下,時代、社會呼喚和要求高校承擔起文化傳承創新的重任。這不僅是高校自身的訴求,更是高校黨建的外在規定。
首先,文化傳承創新是新時期、新時代賦予高校黨建工作的新使命。上世紀發展至今,西方各種思潮猶如走馬燈一般在世界文化舞臺上輪番上演獨角戲。在這種新的時代形勢下,無論在政治領域、經濟領域還是文化領域,我黨都面臨著長期復雜的嚴峻考驗。
其次,文化傳承創新是民族精神提出的新要求。崇高的精神是偉大事業的奠基石與堅強支柱,它不斷促進和推動著偉大事業邁向更大的輝煌。時代前進的步伐也為民族精神注入了強大的創造力。盡管高校校園文化只是時代文化的組成部分之一,但勢必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也承載著民族精神的將來與希望。
第三,文化傳承創新是高校履行社會義務的必然要求。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將會是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內東西方文化的主流。在這次東西方文化百舸爭流的大潮中,我國能否昂首挺胸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國文化在新時期、新形勢下的適應能力。
二、高校黨建的本質要求——文化傳承創新
眾所周知,黨建工作是高校系統工程的重要一環,它勢必會受到高校文化特性的熏染。不可否認,高校是各種新思想,新文化的發源地,“外來的思潮也往往會在高校匯聚、放大”。高校的這一特性就決定了高校黨建工作的特點。高校黨建工作的落腳點就體現在了文化傳承創新方面。
首先,高校黨建工作的特點來自于高校的文化特性。與社會其他企事業單位的黨建工作相比,高校黨建工作有其特殊性和獨特性。在長期的理論和實踐檢驗中,無論是在黨建工作的切入點,還是在黨建工作的內涵拓展方面,它都已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其次,文化傳承創新與高校黨建工作并不矛盾,二者是一脈相承的。社會的發展不僅需要科學技術這一第一生產力,同時還需要強大的精神動力。文化建設則充當了精神動力的角色,不管是在民族精神的養成方面,還是在社會輿論導向的指引方面,它都是難以取代的。培養具有較高思想覺悟,同時智力、體質等各個方面良好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是我國高校的基本任務之一,同時也是高校黨建工作的核心與重點。
三、高校黨建工作新使命的發展趨勢
文化傳承創新的推廣與開展絕非一帆風順、一條坦途,其中必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新問題,面臨各種各樣的新挑戰,新情況更會層出不窮。在這種新形勢下,如何轉變黨建工作思路、如何創新黨建工作途徑、如何增強黨建工作的感染力和號召力,從而實現黨建與文化共同繁榮的新局面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首先,繼承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一如既往地做好黨員干部的教育和學習工作,使他們能夠在建設先進校園文化中發揮帶頭示范作用。應用黨內領導帶頭講黨課的方式,對廣大黨員開展三觀教育,牢固共產主義信仰;嚴格貫徹學習制度化,以學習小組為依托,注重學習知識的更新,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做好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的培養工作,力求做到“學以致用”,并在實際工作中積極實踐和踐行;適時開展專題學習和研究,充分挖掘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等等。
其次,在積極借鑒外來文化“為我所用”的同時,也要弘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毫無疑問,經濟全球化以及隨之而來的文化多元化是兩把“雙刃劍”,它既給我國高校黨建工作帶來了新問題,同時也給予了我們諸多新啟示:一方面,我們應當融入時代潮流,承認某些道德觀、價值觀的存在;另一方面,我們也不應輕視和拋棄我國的文化傳統,而應該汲取其中的合理因素為現世服務,力求促成優秀文化傳統與時代精神的綜合統一。
最后,認真梳理文化傳承與創新之間的辯證關系。文化創新的前提與基礎是文化傳承,文化傳承的動力乃是文化創新。總而言之,文化傳承創新就是當今高校的生存根本所在,也是當代教育肩負的歷史使命,同時,它也是高校黨建工作不可推卸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
[參考文獻]
[1]《胡錦濤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單行本,人民出版社.
[2]龔新波.高校黨建工作與校園文化建設互動探析[J].《法治與社會》,2009(9).
[3]鄭存庫.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目標導向與特色培育[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