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婷婷
摘 要: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得到了較大發展,為社會培養了很多優秀人才。但是,職業院校的教育也存在很多問題亟待解決,尤其是對德育教學重視不足,德育教學收效不明顯,不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需要不斷改進。
關鍵詞:職業院校 德育教學 特點 改進策略
本文闡述了職業院校學生德育教學工作的現狀,并討論了職業院校學生德育工作的特點,提出了職業院校德育教學的改進策略,希望對加強職業院校德育教學工作能有所幫助。
一、職業院校學生德育教學工作現狀
1.教學方式單一
盡管近年來啟發式教學、討論式教學及多媒體教學等現代教學手段開始應用于職業院校的德育教學工作,但說教式、滿堂灌等傳統教學方式依然比較盛行,缺乏實踐性。德育課通常就是教師在課堂上以講授式開展,缺乏與實踐的結合,學生積極性不高,沒有學習興趣。調查顯示,很多職業院校的學生對德育教學工作滿意度低,甚至持冷漠態度。
2.德育教學存在盲區
學生在學校時,與外界接觸不多,德育教學存在的盲區表現不明顯,但是在學生實習階段,這個問題就會顯現出來。實習企業的管理重點在生產經營,不會涉及實習學生的道德教育,學校則因不能插手企業管理而鞭長莫及,因此德育教育難以在實踐中實施。學校聯系好實習場所后就萬事大吉,根本不了解學生的實習狀況,更談不上進行德育教育,由此形成了德育教學的盲區。
3.將德育教育作為文化知識傳授
通常教師在德育教育課堂上講授的內容為思想道德教育的原則、理論、概念等,跟傳統的文化知識教學方法沒有差異,缺乏道德教育應有的實踐活動等互動環節,沒有教學針對性,難以調動學生參與德育教學的積極性。美國教育研究者主張德育教育應與實踐活動結合,反對啃書本教條式的教學,認為只有在實踐中開展德育教育才是最有效的途徑。
二、職業院校學生德育的特點
1.超越性
超越性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要求,發展就意味著超越、變革。職業院校德育教學在引導學生追求真善美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超越自我。職業院校通過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將時代精神及正能量傳遞給學生,將所追求的理想變為現實。因此,德育教育的目的與其超越性是呼應的。
2.引導性
職業院校的德育教育強調教育的引導作用,抵制灌輸式教育,強調不能把人作為“容器”,強行灌輸某種思想,否則任何教育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育。只有通過引導,才能使學生形成真正的道德觀、價值觀。
3.發展性
職業院校德育教育的宗旨就是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道德觀。處于成長階段的學生思想可塑性較強,正處于道德發展的重要時期。因此,學校要以發展的眼光,通過社會實踐等各種形式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使學生的道德觀念發展到更高的境界,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4.實踐性
職業院校的德育教育并非是空洞說教,要實現與實踐的統一,德育教育不但要解決學生的思想道德問題,還要面向社會,在實踐中向學生傳遞必要的人生價值觀及社會責任心等。離開了實踐,德育教育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三、職業院校學生德育教育的改進策略
1.重視職業院校的道德教育
在職業教育中,德育教育非常關鍵,直接影響著勞動者的整體素養,決定其是否符合時代發展。為此,學校應給予德育教育足夠的重視。德育教育也是學生個體發展的要求,只有通過德育教育,學生才能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才能成為合格的勞動者。
2.與心理教育相結合
職業院校的德育教育要結合學生的心理教育開展,心理教育培養了學生健康的人格,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并不是只進行心理教育就能達到德育教育的目標,二者需要相互結合,通過德育教育來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促進心理教育、文化教育、道德教育等協調發展,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3.德育教育要深入到社會實踐各環節
職業院校的教育有其特殊性,主要是為企業培養具備一技之長的技能型人才。在課程安排上實習期比較長,因此學生的社會實踐機會較多,在這段時期,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不能懈怠。例如,通過成立教育集團或校企聯合辦學等方式,為學生提供實習場地,由高素質的指導老師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教學與生產相互促進。
四、小結
德育教育關系到職業院校學生道德價值觀念的塑造,意義重大。學校應給予德育教育足夠的重視,并注重與心理教育的結合。同時,開展多種途徑的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環節滲透德育教育。
參考文獻:
[1]劉振漢.職業院校學生德育教育特點、現狀及改進方案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8.
[2]韋代周.新時期職業院校學生德育工作研究[D].西南大學,2010.
(作者單位:云南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