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靜

摘 要:車工一體化課程是一門十分重要的專業基礎綜合課程,本文就如何提高車工實習一體化課程效果展開討論。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闡述了車工一體化課程在機加工技術專業的重要性,并提出這門一體化課程的現狀與不足,引出了關于如何提高車工一體化課程效果的討論。
關鍵詞:四個“最” 數字化翻轉課堂 “7s”管理 校企合作 產教對接
一、車工一體化課程在機加工專業中的重要性
幾乎所有開設機加工專業的職業院校都會有車工這門專業課程,這足以體現這門專業綜合課程的重要性。同學們通過對這門課程的系統性學習,會收獲很多基礎技能并培養良好的動手能力及較強的安全意識。
筆者用四個“最”來概括這門課程。
1.最難學的一門技術
同學們大多在對技能實習一無所知的情況下接觸車工,要學習機床的操作使用方法,學習車刀的角度知識和刃磨方法,學習在生產車間的安全文明生產規范,學習車削技巧和測量方法等。剛開始學習的內容很多,對同學們來講難度還很大。
2.最苦的一門技術
所有車工實習過的學生對這一點也是十分認可的。每天在車床上進行操作練習,一天下來,腰酸背疼是難以避免的,還要經常修磨刀具,有時不小心會把手碰破,小鐵屑扎到皮膚里,所有這些都需要學生有吃苦耐勞的精神才行。
3.最臟的一門技術
每天實習中,我們接觸的不是鐵屑,就是機油,手每天一定要用洗衣粉才能洗干凈,工作服也是要經常洗的。
4.最危險的一門技術
車工專業的自動化程度較低,車削工件時,主軸常常都是高速旋轉,而機床的安全防護程度較低,砂輪間就更是危險重地,所以車工一體化技能老師,一定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安全意識。
正所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經歷過系統的車工技能學習的學生,在這基礎上去學習銑磨、鉗加工、數車、數銑等會發現上手很快,刀具刃磨合角度把握的內容、車削工藝的內容和測量技術在其他加工技術上都有不同程度的運用。此外,學生們牢固樹立起來的安全意識可以使學生受益終生。
二、車工一體化課程的現狀與不足
我國職業教育在進行一體化改革后,車工技能教學模式以講解、示范和實訓相結合,是對之前傳統學習模式的很好補充,但仍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學生在教學和示范環節中普遍反映所學內容比較枯燥,再加上學生的基礎薄弱,學生缺乏學習興趣,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等。
第二,實訓環節注重技能知識點練習,但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提升不重視,導致學生的職業規范意識不強。
第三,校內實訓硬件不足,學生的實訓內容與企業需求脫節等問題。
三、提高車工一體化教學效果的思考
1.改革課堂教學形式,引入數字化翻轉課堂
現在的技能教學還是主要停留在以老師講解為主的模式下,對于需要發揮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一些知識內容,容易導致學生理解偏差,不利于車工實訓的順利開展,最后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越來越低。在技能示范中由于示范條件和學生數量較多等諸多條件的約束,學生在觀看示范時有時只能“管中窺豹”,實訓場地噪聲嘈雜,老師講解很吃力,學生聽得也比較模糊。這些情況都大大限制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和積極性。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快速發展,職業教育也完全有能力來改革課堂教學形式,引入數字化翻轉課堂教學形式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數字化翻轉課堂教學形式是將技能內容進行梳理,按遞進規律分解,運用PPT、視頻、動畫、示范視頻和課堂小練習等數字化資料來進行教學。由學生的自學和老師的講解、提問、練習相結合,改變傳統的“老師喂什么就吃什么”的課堂形式,提高了課堂的趣味性和互動性,使學生積極參與進來;通過數字化課堂小練習可以及時將每位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反饋給老師,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和質量。
2.創新實訓組織與管理模式
我們培養的中職學生畢業后大多數會成為企業的一線工人,因此企業的需要就是我們需努力的方向。從企業信息反饋來看,最為突出的問題就是學生的綜合素養不強,行為習慣有待加強。
目前,很多企業都已實行“7S”管理,營造了管理規范、物資一目了然、沒有安全隱患的工作環境。這一做法值得我們職業院校借鑒和應用。車工實訓中,老師比較注重學生的技能訓練,但由于現場硬件條件的限制,學生在實訓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實訓工、量具擺放混亂(有時還會造成安全隱患),學生花費較多時間在車間尋找工、量具,部分觀摩學生在車間亂串造成安全隱患等問題,既導致實訓時間、設備的利用率不高,還給實訓老師帶來較大的安全壓力。如果我們借鑒“7S”管理,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所以我們應創新實訓組織與管理模式。
“7S”管理的核心就是人、機、物都能有合理的位置,用各種顏色的框格、標記等進行標示,就像馬路上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盲行道等標志,拿了駕照的人都會嚴格遵守各項路面標識。車間管理也是如此:操作的學生站在哪里,觀摩的學生哪里能站,實訓圖紙放在哪里,實習工、量刃具應如何擺放,公用實習工具如何放置等等。下面以車間某臺有編號的車床為例,說明車床的隨車工具箱上面如何擺放實訓用具,如下圖:
“7S”管理應該從學生入學時就開始培養,學校要始終堅持貫徹這一先進的實訓組織和管理模式。這樣,我們的學生才能養成井井有條的思維習慣和良好的職業素養,與企業對接盡可能縮小距離。
3.加強校企合作,引入教產對接
車工實訓課的開展是以單個課題為主,學生學習的情況主要依據評分表來評判,不利于學生樹立良好的質量意識,也使學生的技能知識面比較狹窄,對將來的就業社會需求比較模糊,與企業的實際生產要求有一定距離。所以在學生的學習技能等級達到初級以上時,我們可以加強校企合作,引入教產對接。
十八屆三中全會中指出:“要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是中職教育發展的方向,深化產教融合,引入教產對接,具體展開操作的范圍很廣泛,如把企業部分與車工技能生產內容一致的訂單交由學生完成,既拓寬了學生對企業生產要求的視野,又極大地培養了學生的質量觀念,當然也為企業培養儲備了優秀的技術人才,實現了互惠互利共贏的真正融合。
四、小結
目前,國家對職業教育愈加重視,科技強國的口號如雷貫耳,每一名職業教育工作者都有義務為祖國的職教事業努力添磚加瓦。作為車工一體化的技能教師,我們的工作雖然很辛苦,但隨著國家對技能勞動者的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我們要加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培養更多的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黃志平.論機電一體化課程教學困境及對策[J].職業,2014(14).
[2]沈堯興.“7s”管理在車工實訓中的實踐[J].中等職業教育,2011(4).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