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夜

每當憶及童年,彭璐璐最難忘的就是自己的“兵器柜”。只要小伙伴前來玩耍,他就會自豪地打開柜子,取出里面的鉗子、剪子、錐子給大家炫耀,并規定只許看不能摸。這些“寶貝”是父親用來制鞋的,在20世紀60年代,機械化還沒有普及,人們只能純手工制鞋。看著父親將一根根麻線縫進鞋底,彭璐璐耳濡目染,從小就滿懷憧憬。正是這種眷戀,讓他走上了皮鞋定制這條道路……
當鞋匠遇到鞋匠
隨著年齡增長,上了中學的彭璐璐接過父親的衣缽,前往廣東臺資皮鞋廠做了學徒,跟隨外國制鞋匠人學習技藝。“中國制作的鞋子,粗制濫造,很難打入國際市場。”每當聽到這樣的話,彭璐璐心里都很不是滋味,“誰說中國沒有高端皮鞋了?”抱著這股不服輸的勁兒,他潛心學習制鞋技巧。
那段時間,他意外結識了意大利制鞋名匠Ryad,并學到了流傳百年之久的優良制鞋技藝——GOODYEAR WELT(固特異)接縫法。這種接縫法是美國人查爾斯·固特異爵士1871年發明的,又稱滾邊式接縫:將鞋面與中底先行縫合,然后再將中底與鞋底縫合。其中每雙鞋需要經過280多針縫制,幾十次的燙、擦等顏色處理,至少300余道工序。學藝過程中,彭璐璐的視野逐漸開闊,“國外匠人制作一雙皮鞋,會傾注全部精力,他們會當做是給上帝制鞋,沒有絲毫怠慢。”聽到這種說法,彭璐璐很感動,從那時起,他立志要創造中國的皮鞋定制品牌。
2002年,彭璐璐前往上海,遇到了生命里的重要合伙人——同樣癡迷皮鞋制作的王令宗,兩人相見恨晚。王令宗是復旦畢業的高材生,不僅在鞋廠干過,還去過米蘭深造。眼看上海的皮鞋定制市場趨于成熟,2006年,兩人在上海烏魯木齊路租了間店面,掛上了“JACK PENG”的牌子,開了張。“那是我的英文名,簡稱為‘JP’。”彭璐璐說,他期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打破“MADE IN CHINA”的格局。
創業初期,兩人做了有趣分工,一個只管“說”,另一個埋頭“做”。王令宗帶領師傅們專心制鞋,兩耳不聞窗外事。而彭璐璐則坐鎮門廳,和登門拜訪的每一位客戶悉心交流,只要對方有興致,他就奉陪到底。“邁出第一步,就是用心去交流。”彭璐璐回憶,剛做高端定制,客戶的需求至關重要,這時你要敞開心扉去傾聽,然后調整自己的服務,讓客戶感受到尊貴和獨一無二的定制體驗。
給腳塑像
因為與客戶交流到位,“JACK PENG”的定制業務做得很順利。他們制作的每雙鞋,會按照固特異工藝,嚴格到“絕對不少于280針”。工藝細節由王令宗把關,體驗服務這一重擔,則落在彭璐璐身上。
每次客戶來量了腳后,數據都會交到師傅手中。可制作鞋楦時遇到問題,就需要對腳部重新裁量,但又不能把客戶叫來叫去。彭璐璐想了個辦法:他從韓國進口了一種石膏粉,按照客戶雙腳的尺寸大小專門制作出立體腳模,就算客戶不到現場,也能根據腳模來校正鞋楦。“立體腳模制鞋法”的出現轟動了上海皮鞋定制業,這種以人為本的定制理念引起了不小的反響。“JACK PENG”在圈內一夜成名,很多客戶慕名而來。

5年下來,“JACK PENG”成為了國外領事人員、白領精英、時尚追求者的摯愛,可它的規模并沒有擴展,店面依舊在烏魯木齊路,沒有分店,沒有改建。彭璐璐明白,手工定制皮鞋的受眾群體并不多,產量也低,賺的是慢錢。
有一天,彭璐璐將成品鞋交給一位客戶后,卻被對方叫住:“小伙子,你的皮鞋做得不錯,要不我們一起干吧?”望著眼前這位白發蒼蒼的長者,彭璐璐激動不已。因為他不僅是“JACK PENG”的忠實粉絲,還是臺灣資深金融管理專家、著名投資商——賈堅一。
這位老人在彭璐璐的店里已經連續定制了8雙鞋子,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他對這兩位年輕人十分欽佩,“現在還能靜下心來做一門手藝的年輕人不多了!”感慨之余,賈堅一也清楚“JACK PENG”雖然有底氣,但是它還缺乏資金和發展規劃。干了一輩子投資,賈堅一想在晚年做些更有意義的事,將“JACK PENG”打造成中國高端皮鞋定制品牌,鑄造百年手工文化剛好與他的想法吻合。盡管年齡有所差異,但思想的一致將三個人聚攏,猶如上演了一場“鞋業版”《中國合伙人》,翻開了“JP”皮鞋定制全新的一頁。
“JP”成長記
2011年,三位合伙人共同成立了“令源寶皮具(上海)有限公司”,賈堅一任品牌CEO,將事業逐步推向正軌。為了提升品牌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當務之急就是打造一間有格調的旗艦店……
時隔2年,位于上海香港廣場的“JACK PENG中國旗艦店”順利開業。櫥窗中散漫地陳列著不同時期的手工制鞋工具、鞋油、鞋刷,與凝神制鞋的工匠背景圖揉為一體;店內啞光色的柚木展示柜上整齊地擺滿了各類皮鞋,在暗花墻紙的映襯下,锃亮時尚,讓每位進入的客人心動不已。
從前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師傅們,也來到了店中,在寬敞明亮的環境里制作皮鞋。“我們要讓這些師傅與客戶交流,而不是把他們‘藏’起來。”賈堅一說,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他會優先將工匠師傅們的照片刊登在報刊雜志上。因為“JP”的核心力量,是這些制鞋年限平均在15年以上的師傅們。此外,賈堅一還給師傅們提供優良的住宿環境,并專車接送。在他心里,只有匠人心情好了,才能創作出獨一無二的精品皮鞋。
從創建公司到現在,“JACK PENG”已擁有7家店面,師傅25名。做一雙鞋最快要兩個星期,一年下來,產量不會突破2000雙。鞋子的價錢根據皮料、做工差異,少則2000元,多則上萬。曾有人給賈堅一提議,“JP”的鞋子和國際大牌相比太便宜了,而賈堅一卻認為,中國的定制市場還有沒有完全成熟,定制理念還需要灌輸,價錢不能亂漲。
近來,“JACK PENG”在上海北竿山國際藝術中心收購了四層工作室,準備將師傅們都請到里面工作,成立加工制作中心。雖然步伐很慢,但“JP”一直在前進。3位合伙人看中的,并不是能賺多少錢,而是自己的腳步與夢想是否更加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