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春峰
摘 要 由于護理倫理學教材編寫,課程設置,任課教師方法等存在問題,使得護理倫理學的理論教學與護理臨床實踐嚴重脫離;設置與護理臨床實踐緊密結合的教材內容,增加護理倫理學課程在醫學教學中的比重,增強護理專業學生對護理倫理學課程重要性的認識,實現護理倫理學教學手段的多樣化,是扭轉護理倫理學教學現有困境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 護理倫理學 教學 道德素養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3.038
On Problems and the Reasons for in Nursing Ethics Teaching Process
WEN Chunfe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epartment, Xi'an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00)
Abstract Because writing, curriculum, classroom teachers and other methods of care ethics textbook problems, making theoretical teaching and clinical practice nursing care ethics seriously out; teaching materials and nursing clinical practice settings tightly bound to increase in medical ethics teaching nursing courses the proportion of the curriculum to enhance nursing students recognize the importance of nursing ethics, nursing ethics diversify teaching methods, is an effective way to reverse the current plight of nursing ethics teaching.
Key words nursing ethics; teaching; moral acomplishmentn
樹立科學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形成符合醫生職業要求的道德水準,清楚自己作為護理工作者的角色與責任,懂得尊重護理對象的人格尊嚴和各項權利,是醫學院校護理專業設置護理倫理學課程的目的,由于護理倫理學教科書、課程設置、學生認知和教師教學方法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護理倫理學的教學內容大部分脫離臨床實踐,教學目的難以達成。
1 當前醫學院校護理倫理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1)醫學院校所使用的護理倫理學教材在編寫中存在的問題。護理倫理思想的發展與醫學實踐同行,但是護理倫理理論的系統化建設在我國卻相對滯后,尚未形成自己獨特的學科體系,所以在教材的編寫過程中難免出現問題。護理倫理學的學科體系究竟是怎樣的,學術界至今尚無成熟意見。由此導致各種版本的教材在體系的設置上既想推陳出新又無所參考,最終不得不套用醫學倫理學的學科體系,不可避免地落入以“醫”代“護”的窠臼。在臨床實踐活動中,醫護職責各有不同,這就導致護理倫理學內容并不能作為臨床護理實踐的理論指導。其次,編寫護理倫理學教材的學者水平參差不齊,使得在教材的編寫過程中出現對理論的錯誤理解。這些錯誤直接說明護理倫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還很不成熟,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學科思想和學科體系,還沒有劃清護理學和護理倫理學的界限。
(2)醫學院校在護理倫理學課程設置上存在的問題。目前,人衛版本科層次的護理倫理學教材大都是14章,每章至少有3~4節,如果要按照一章兩個課時的話,最少需要設置28個課時。由于客觀原因(教室不夠,多媒體等硬件設備不夠,師資力量不符合學科要求等)以及某些主觀因素(校方重視度不夠,教師自身儲備不足等)影響,醫學院校護理倫理學課程的設置也各有不同。有的學校設置27課時(20節理論,7節實踐),但大多的護理倫理學課程課時只有18課時。在有限18節課內想要完成這么多的內容的教學任務,教師就只能大刀闊斧地對教材結構和體系進行重新整合,拋棄一些細枝末節的東西,盡可能地把重點、難點和基礎理論、基礎知識照顧到位。這樣勢必會傷害護理倫理學的邏輯體系,勉強完成教學任務。同時,因為是考查課或選修課,學生的重視度不高。由此,護理倫理學理論教學成為為完成教學任務的走過場行為。
(3)醫學院校護理專業學生對護理倫理學認知上存在的問題。正確人生價值取向的建立,需建立在對技術本身正確的認識基礎之上。作為掌握護理技能的護理專業的學生,在將來的護理工作崗位上僅憑精湛的技術,并不能完全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身心健康服務的醫學目的。古語講:大醫精誠。學醫的人除具備精湛的技術,還應該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但是在當今技術至上的風氣影響下,護理專業的很多學生認為自己來醫學院校就是學護理技能的,對于與護理技能有著同樣作用的護理職業道德視而不見。再加之在學校的課程設置中,護理倫理學大都以考查課、選修課的形式出現,和必考科目相比,學生就會出現重視的傾向性。
(4)醫學院校護理倫理學任課教師在教學方法上存在的問題。護理倫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和靈活性很強的學科,它的學科性質決定了它的教學方法應該是靈活多樣的,如:理論講述,案例分析,情景教學,課堂討論等多種形式。但由于任課教師自身的原因,對這些教學方法的掌握不當,再加之課程課時少,課程內容多等多種因素就會出現:理論講述過于枯燥,案例分析脫離實際,情景教學重點不明和課堂討論流于形式的問題。
2 重審護理倫理學教學的現實意義
首先,培養護理專業學生對生命的敬畏。史韋澤強調人應該敬畏生命,護理是維系人類生命健康的神圣職業,由于個體生命的獨特性與唯一性,就要求我們的護理從業者應該樹立敬畏生命、珍惜生命、關愛生命、守護生命的理念,這是護理職業道德教育教學的理念,也是始終貫徹我們教學的一條主線,這是前提和基礎。通過護理倫理學的理論教學要讓學生明白選擇護理專業,就是選擇了對生命的敬畏和責任。
其次,增強護理專業醫學生的道德素養。從事護理專業的主體應該是一個道德素養較高的人,古人講“醫乃仁術”,學醫不僅要有精湛的醫技,更要有崇高的道德品質。護理倫理學教學就是要培養道德素養較高的護理人員。在護理倫理學教學通過理論知識的講解與實際案例的分析,使學生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把握處理各種醫療人際關系的準則,增強醫德情感,進而轉化為醫德信念和醫德意志。學習醫學理論知識固然重要,但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是提升醫學生道德素養的又一個著力點。
最后,提升護理專業醫學生職業良心。婦產科專家林巧稚說:沒有同情心的醫務人員是不合格的。護理學生職業良心的形成最基本的表現就是對病人的愛和同情心。2011年剛走上護理崗位不到半年的護理專業的學生,在網絡爆料“希望患者在自己下班之后再死,免得自己麻煩”等一系列緊張的護患糾紛事件,引起社會一片唏噓之聲,究其原因不是護理人員缺乏專業的護理技能,而是護理人員缺乏對患者的同情、憐憫之心。護理倫理學教學塑造護理醫學生道德人格的過程就是在培養學生的職業良心。
3 醫學院校護理倫理學教學改善的途徑
(1)更新護理倫理學課程的知識體系。護理新技術、儀器設備的應用和新理念的出現,都對臨床護理實踐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我們的教科書對臨床的護理實踐活動的倫理指導還僅僅停留在基本的護理活動中,并沒有進行具體的分析;再加之醫學模式的轉變,患者自我意識的增強,社會不信任危機的出現,都使得護理實踐活動中出現很多之前從未出現過的人際關系問題,如患者知情權的實現與護理人員保密義務之間的矛盾,護理人員在遵守醫院制度與維護患者利益之間的矛盾等等。我們現在的教科書也僅限于告知我們在護患關系,護際關系中應該怎么做,并沒有針對特殊的實際問題給出倫理學的解決方案。尤其在很多護患矛盾問題的解決中當法律沒有涉足的時候,倫理上最多也是點到為止,沒有具體的指導方法。中南大學護理學院的楊麗教師在其護理倫理學教學調查結果中顯示,大部分學生認為護理倫理學講授涉及面太廣,但是具體內容不叫局限,欠缺目前我國臨床護理急需的有關倫理決策問題,未能滿足臨床實踐的需求,突出反映了護理倫理教學內容構成上的問題。所以,作為實踐性很強的護理倫理學,在知識體系的設置上,要著眼于護理的實踐活動本身,給出一些具體的指導方案,讓學生能夠了解面對問題,我們應該怎么做。
(2)提高護理倫理學課程在護理教學中的地位。從2009年、2013年全國兩次醫務人員從業調查結果來看,從業者自身的職業素養對醫療矛盾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作用,醫學院校作為培養合格醫護人員的核心場所,不僅要關注學生專業技能的掌握,更要關注學生良好職業道德的養成。正如吳階平先生所說,作為一名醫護工作者:首先要具有高尚的醫德。醫護人員高尚醫德的培養,首先就要來自醫護學生護理倫理學課程的學習,從而把一種外在的他律性的道德規范內化為醫學生一種內在的自律性的道德良心。因此在醫學院校所開設的課程中,護理倫理學課程應該具有和護理專業基礎課程同等重要的地位,要實實在在地賦予護理倫理學一定的地位,從根本的教育制度上改善護理倫理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前提條件。
(3)增強護理專業學生對護理倫理學學科重要性的認知。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以及現代護理模式的轉變,護理學教育正面臨著新的挑戰,如何培養適應社會的高素質護理技術應用型人才成為護理教學研究的熱點。而僅有的護理學專業知識不足以滿足這一實際的社會需求,簡單的護理倫理學理論也無法勝任,只有通過強化考試或增加教學的生動性和實效性,這一手段作為提升學生對護理倫理學教學重要性的認識。
(4)改善護理倫理學課程的的教學方法。護理倫理學是應用倫理學,這就決定了它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如果在課程的講授中,過分地壓縮理論部分,就會使得沒有倫理學理論背景的醫學生,在分析和解決臨床實踐中的問題時出現困難。護理倫理學課程的教學方法靈活多樣,理論教學占據核心地位,其中護理倫理學基本理論部分講解起來,如果只看理論本身,的確是相當枯燥。但是這些理論本身來源于社會實踐和護理實踐活動本身,結合臨床護理案例講解,可以將枯燥的理論生動化。同時,護理理論知識掌握得如何,對臨床實踐中遇到學要解決的問題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倫理學的三大理論應該給學生進行全面的講解。很多相關的文章都認為應該將理論講授的課時壓縮,多講臨床和生命科學的熱點問題,筆者認為這種做法不恰當。
其次,在理論教學的過程中,運用案例教學能夠起到理論生動化的效果。案例教學法古已有之。實際的臨床工作中,涉及護理倫理學的實際案例冗繁復雜,如何挑選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案例,并進行教學就顯得非常重要。
最后,情景教學在護理倫理課程中可以適度使用。選取教材中可以展開教學的內容,教師組織,學生編排。如護理倫理學理論中對于患者知情同意原則,尤其是“壞消息”告知原則的講解;護患交往過程中,護患溝通部分。多樣的教學方法只有被恰當地組合,被恰當地利用,才會產生最好的效果,這就需要任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
作為醫學院校的任課教師和學生都應該增強對護理倫理學教學重要性的認識,使得護理倫理學這一關系合格護理工作者的職業精神培養的課程發揮其真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