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軍
【關鍵詞】 閱讀教學;興趣;方法;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33.33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07—0093—01
一、激發閱讀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閱讀教學的關鍵在于激發學生興趣。教師要盡力選那些學生讀起來愛不釋手,非一口氣讀完不可的讀物,激起學生心中的波瀾,深深地吸引學生。
1. 創設情景,激發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創設情景,通過圖片、音像等多媒體教學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讀書欲望,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動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敏銳的直覺,根據教學需要,遵守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充分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
如,我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再現地震情景,讓學生從視覺上感受地震的可怕以及地震帶來的災難之大,然后結合一張慘不忍睹的畫面講解:在地震面前人的生命是脆弱的,但同時又是堅強的,有一對父子在地震面前演繹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創造了生命的奇跡。直觀的畫面,加上教師的激情講解,把學生的心緊緊地系在地震中的父子身上,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2. 開展活動,培養興趣。根據課文內容,結合學生實際,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如故事會、經典誦讀、演講賽等,讓學生介紹在課外閱讀中所了解的要聞、民情風俗、奇聞怪事,跟大家交流,可以是個人發言,也可以是集體辯論,讓學生自由地表達讀書心得體會。同時,也可建立班級圖書角,學生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進行閱讀。這樣一來,就穩定和保持了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二、教給閱讀方法
1. 精讀與略讀相結合。作為語文教師,一定要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讓學生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精讀就是重點地選擇一些與學習密切相關或自己最感興趣的章節進行閱讀,讀的時候邊讀邊想,在文章緊要處,感觸最深處圈點勾畫。略讀即瀏覽全文,讀書前,要指導學生先讀前言、目錄,讀報先看標題、欄目,在瀏覽中形成粗略印象,理清文章大概內容,借此獲得重要有用的信息。只有精讀與略讀相結合,才能既提高閱讀的速度,又能獲得較多的知識和信息,真正做到讀有所得,讀有所悟。
2. 摘錄與隨筆相結合。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時,要求學生在文中或作勾劃、或作批注、或寫提綱,隨時把精彩優美的詞句、片斷摘錄下來,內化吸收,學以致用。特別是閱讀完名著之后,要作好讀書筆記,思收獲、談體會,發表見解和主張,寫讀后感。學生在閱讀中要善于抓住重點,深入鉆研,相互交流閱讀心得,討論解決疑難問題,做到摘抄與練習寫作相結合。
3. 范讀和朗讀相結合。教師范讀要以真情實感激發學生的情感,使語言文字變為鮮明的形象或場景,使學生雖在教室之中,卻有身臨其境之感,與老師、與作者、與書中人物產生共鳴。教師范讀和學生朗讀要有機結合起來,學生在朗讀前,教師要根據文章主旨、人物、情節、線索等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讀后掩卷沉思,能復述出課文主要內容和故事情節,讓學生在閱讀中,通過形聲的摹擬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4. 閱讀與思考相結合。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對重點片段進行必要的模仿訓練。讓學生閱讀后,結合不同的文體,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果是說明性的文章,要讓學生通過閱讀,把握基本觀點,認真思考獲取主要信息;如果是小說,讓學生通過閱讀,知道小說的三要素、主要內容和故事情節;如果是議論文,要讓學生通過閱讀,能區分觀點,明辨事非;如果是古詩文,要求學生通過閱讀,注意積累特殊字詞的含義;如果是現代詩詞,要讓學生盡可能的背誦。這樣,不僅會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同時還能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朗讀水平。可見,學生只有學到了讀書的方法,才能由要我讀變為我要讀、我想讀、我會讀。
三、培養閱讀習慣。
在平時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1. 制訂閱讀計劃。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個人讀書規劃,確立讀書目標,在平時的教學中,定期或不定期地檢查學生的讀書筆記,適當舉辦讀書之類的活動,讓學生有目的地按計劃地開展讀書活動。
2. 創設閱讀環境。在班級圖書角里,放置一些適合學生閱讀的雜志,如《讀者》《青年文摘》等。或讓學生辦一些手抄報、板報、墻報,或辦一些刊物,出幾期學生作品。通過這些途經向學生傳遞閱讀信息,學生隨時可以在這些材料中閱讀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良好地讀書氛圍可使學生由被動閱讀轉變為主動閱讀。
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