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勝文
【關鍵詞】 習作備課;課標;編者;教師;學生;
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24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07—0120—01
備課是教學的起點。古人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備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如何在習作教學中進行有效備課,以達到有效的課堂教學呢?本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在此談談淺薄的看法。
一、大處著眼備課標
備課標,即要求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從大處著眼,了解課標對小學各個學段的要求,這樣可以使學生的知識發展具有持續性。教師需要清晰地把握課標,了解課標里的總目標和自己所教年級所處學段的學段目標、年級目標、單元目標,再把這些目標一一細化到每節課的課時目標中去。例如,筆者為了明晰對三年級習作的教學要求,反復學習課標,以達到不拔高、不降低對學生要求的目的,明確了指導三年級習作主要應側重于“樂于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為此,筆者把作文教學的重點確定為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樹立學生的寫作信心上,讓學生喜歡作文。所以在寫作文之前,筆者會帶學生玩游戲,組織學生進行活動競賽,引導學生做實驗等,在豐富的生活中讓學生有感要發,有話要說,有情要訴,然后再稍作指導,一篇篇生動的作文就產生了。
二、“三心”相通備教材
所謂“三心”是指編者的心、教師的心和學生的心。
首先,明白編者的心。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習作訓練,都是編者精心篩選的結果。所以,教師要了解編者的心,要有目的、有重點地使用教材。人教版教材每組課文都是以一個單元主題來編排和組織的,而每組習作練習的編排都和單元主題密不可分。所以,教師應明白編者的意圖,在閱讀教學中,根據不同的課文傳授不同的寫作方法,在習作備課中,有的放矢地指導學生學習寫作技巧。
其次,確定教師的心。教師對習作訓練的解讀很重要,它決定了本次習作的主要任務,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還是讓學生學習寫作順序,或是鍛煉學生收集運用材料的能力。發現習作訓練的重點,才能采用有效的策略進行教學設計。
最后,了解學生的心。學生在進行習作訓練時,會有哪些優勢和困難,是選材方面的、寫作方法方面,或是中心立意方面的,這些教師都應有所了解。如,在習作教學“成長故事”時,經過對教材的解讀,筆者覺得這次習作有兩個方面需要仔細斟酌:一是指導學生選材。二是指導學生把事情寫具體。通過試講筆者發現,舉例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選材,而大部分學生卻很難做到將事情寫具體。了解了學生的實際情況后,筆者便將本次習作的訓練重點放在了指導學生如何把事情寫具體上。
三、有的放矢備學生
無論進行怎樣的習作教學,都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的觀察能力如何,表達能力怎樣,是否掌握了書寫格式等。備課設計再精彩,如果沒有考慮到學生也很難成功。如,在一次習作教學觀摩活動中,筆者執教一篇習作——“我的自畫像”,為了引導學生做好自我介紹,筆者首先介紹了自己,包括姓名、年齡、外貌、興趣愛好等,然后讓學生自由地在作文本上進行自我介紹。本以為這并不是很難的事情,可事實卻高估了學生,當筆者巡視學生時,發現很多學生并沒有用連貫、通順的語言來介紹自己。究其原因,是筆者在備課時沒有備學生,缺乏對學生現有水平的了解。其實,教師以為簡單的問題,對于學生來講也許并不簡單。所以教師在備課時要關注學情,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問題、教法和學法。
四、靈活有效備策略
教學方法得當,教學效果可以事半功倍。教師在進行習作備課時,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不同的習作訓練內容,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不能流于形式。如,筆者執教的“一次實驗”,因為是在課堂上進行的現場實驗,已經使學生進入到一種情境里面,所以就不必使用多媒體,也不用提供范文,最直接有效的策略就是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獲得感官材料進而有話可說。
常言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習作教學的備課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做到心中有目標、有文本、有學生、有策略地去備課。只有這樣,教學方法才能得當,教學效果才能事半功倍,才能幫助學生有效地進行習作學習。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