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永剛 張艷超 何佳諾
摘 要:該文通過對新塘口岸進口舊工程機械檢驗監管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故障及所采用的判定依據進行分析,指出現有檢驗監管模式和合格判定方式在進口舊工程機械檢驗監管過程中存在標準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強、判定方式模糊、后續監管困難等問題。對進口舊工程機械檢驗監管模式和結果判定方式進行初步探討,提出改變現有檢監管模式,實行按檢驗項目和整機性能分別評定的結果判定方式,依據各檢驗項目故障對整機性能影響程度的不同,形成不同的結果判定,并通過流轉記錄完善后續監管的新思路。
關鍵詞:進口 舊工程機械 故障 檢驗監管 合格評定
中圖分類號:F4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12(a)-0205-02
近幾年,隨著我國社會的飛速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基礎設施建設規模也越來越大,工程機械作為工程施工的重要設備,需求量也因而不斷增長。進口舊工程機械因其性價比相對較高,成為國內工程機械用戶的主要選擇對象之一。由于進口舊工程機械是相對價值較高,且涉及到安全、健康、環保等敏感項目,也是檢驗檢疫部門重點關注的進口商品。因此,在進口舊工程機械檢驗方面,如何做到既嚴格把關又快速通關也是檢驗檢疫人員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現結合新塘口岸對入境舊工程機械的檢驗情況對進口舊工程機械檢驗監管模式進行探討。
1 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要求
按《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實施條例》《進口舊機電產品檢驗監督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及文件的規定,滿足以下至少一項要求的機電產品即為舊機電產品:(1)已經使用(不含使用前測試、調試的設備),仍具備基本功能和一定實用價值的機電產品。(2)未經使用但超過質量保證期(非保修期)的機電產品。(3)未經使用但存放時間過長,部件產生明顯有形損耗的機電產品。(4)新舊部件混裝的機電產品。(5)經過翻新的機電產品。
對價值較高,涉及人身財產安全、健康、環境保護項目的高風險進口舊機電產品,依據國家相關規定應實施裝運前檢驗,進口時,收貨人應當提供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或者經國家質檢總局認可的檢驗機構出具的裝運前檢驗證書。收貨人憑《裝運前預檢驗報告》(正本)和《裝運前預檢驗證書》(正本)等必要單證到入境口岸檢驗檢疫機構辦理進口報檢手續。
按照《進口舊機電產品檢驗監督管理辦法》規定,由入境口岸和目的地檢驗檢疫機構負責進口舊工程機械的口岸查驗、到貨檢驗和監督管理。進口舊工程機械多以銷售為目的,且進口前尚未確定最終用戶,因此,口岸查驗、到貨檢驗和監督管理工作均由入境口岸檢驗檢疫機構負責。
2 現有檢驗方式及存在問題
2.1 口岸查驗和到貨檢驗
(1)資料核查,在收貨人憑相關單證報檢后,檢驗人員首先要現場核對報檢資料,確保進口舊工程機械與裝運前檢驗及報檢資料相一致,核對無誤后,需要對進口舊工程機械進行靜態和動態檢驗,并根據檢驗情況做出結果判定。
(2)靜態檢驗,主要查看機械的銘牌內容、技術參數是否完整,與報檢單證是否相符;操作指示、警示標志是否明顯、清晰、整潔、正確;機身有無明顯缺陷,駕駛室玻璃是否完整,照明燈、反光鏡、門鎖等有無缺失、損壞;裝配的完整性,有無缺件、損壞等情況;主要受力構建有無嚴重塑性形變、裂紋、焊接缺陷,螺栓、鉚釘等有無松動;液壓系統密封情況,有無漏油、破損等情況;機身是否攜帶泥土、油垢、生活垃圾、放射物等不符合衛生和環境保護要求的物質。
(3)動態檢驗,動態檢驗就是通過對舊工程機械的操縱,模擬工況,了解機械的整體情況,檢查電氣系統、液壓系統和機械系統的工作情況,檢查電氣裝置、儀器儀表、燈光和喇叭等能否正常工作,動態檢驗液壓系統密封性,了解各機構、裝置的操作可靠性和運行平穩性。
2.2 常見故障情況
進口舊工程機械常見的故障主要涉及電氣系統、液壓系統、機械結構及外觀,具體如以下幾點。
(1)電氣系統故障,電氣系統故障主要有:蓄電池沒電、電子顯示儀表故障、吊臂照明燈缺失、吊臂照明燈壞、吊臂照明燈不亮、吊臂照明燈電源線斷、前照明燈無、前照明燈不亮、發動機啟機后無法熄火、照明燈無法熄滅、喇叭不響等,主要原因一是進口舊工程機械使用時間較長,配件老化或者損壞而出現故障;二是部分舊工程機械長時間閑置而導致蓄電池沒電或者線路問題而無法啟動、不能提供照明,甚至出現發動機無法熄火;三是因碼頭吊裝過程中不夠專業而造成的電線拉斷和燈具損壞。
(2)液壓系統故障,液壓系統故障主要有吊臂液壓缸滲油、旋轉底盤滲油、液壓油管爆裂等。這部分故障主要原因是密封圈失效導致密封效果不好而漏油,也有吊裝過程中導致的液壓有關斷裂原因。
(3)機械結構及外觀故障,主要故障有駕駛室玻璃碎、駕駛室門鎖壞、駕駛室變形、發動機罩變形、鏟斗損壞、履帶破損、配件缺失、發動機排煙管脫落、雨刷器斷、反光鏡損壞或缺失、發動機機箱蓋損壞、潤滑油管斷等,主要是舊工程機械使用和維護保養不當,造成的配件損壞、丟失或老化失效所致。
2.3 存在的問題
從以上故障情況可以看出,進口舊工程機械檢出的故障很大一部分是使用過程中因配件壽命和維護保養不當而出現的故障,不影響舊工程機械的主要技術指標和正常使用,大量此類故障的檢出,有確實存在此類故障的原因,也與進口舊工程機械檢驗所采用的標準及判定依據有關。
目前檢驗工作主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實施條例》《進口舊機電產品檢驗監督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相關文件和現有檢驗標準進行?,F行的進口舊工程機械檢驗規程主要有SN/T《進出口舊機電產品檢驗規程 第3部分:液壓挖掘機》(1795.3-2007),而該標準只針對90 t以下的輪式和履帶式挖掘機的檢驗監管工作,對于90 t以上挖掘機和推土機尚沒有相關的檢驗規程,在檢驗過程中,只能參照上述標準和《出口工程機械 推土機檢驗規程》(SN/T 1081-2002)等標準開展檢驗工作。
《進出口舊機電產品檢驗規程 第3部分:液壓挖掘機》(SN/T 1795.3-2007)標準,除未涵蓋大噸位挖掘機以外,該標準部分條款與進口舊工程機械檢驗監管工作不太適應,如“檢驗項目、內容和方法”部分,基本參照新品檢驗標準。而《出口工程機械 推土機檢驗規程》(SN/T 1081-2002)標準針對的是出口新品推土機的檢驗,采用的抽樣原則與進口舊工程機械批批檢驗的要求不相符合,因此只能采用部分檢驗項目,其結果判定方式無法應用于進口舊機電的檢驗工作。
舊工程機械不同于新品工程機械的特殊性,決定了完全照搬進出口新品工程機械的檢驗規程及標準進行檢驗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因此,參照新品工程機械檢驗標準,結合舊工程機械的固有特點,摸索出一套實用的進口舊工程機械檢驗監管方式很有必要。
3 對合格評定方式的思考
鑒于每臺機械都由機械系統、電器系統、液壓系統等幾部分組成,結合現有的法律法規、文件要求參照新品檢驗規程,可以采取對檢驗項目和整機性能分別評定的結果判定方式。即按照不同的檢驗項目,針對檢驗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和故障,分別按照“符合;不符合,可整改;不符,無法整改;不適用”等標準,對各個檢驗項目分別進行評定,并根據各個項目對整機性能影響的不同做出結果判定,分別為:合格;不合格,可整改,整改后重新檢驗;不合格。
由于各個檢驗項目對整機性能影響的重要程度不同,因此,相同的檢驗項目評定結果可以做出不同的整機檢驗結果判定,如對整機性能影響不大的項目,即使該項目的結果評定為“不符合,可整改”,仍可判定整機合格而放行,而要求收貨人進行整改并將結果上報,由檢驗檢疫機構監管(如:吊臂燈線斷開等故障);而影響較大的項目,如果出現“不符合,可整改”的情況,則要將整機結果判定為“不合格,可整改,整改后重新檢驗”,要求收貨人進行維修整改,重新檢驗合格后才能放行(如:吊臂漏油等故障)。同樣道理,對于對整機性能影響不大且從技術經濟角度考慮沒有修復價值的檢驗項目,即使該項目評定為“不符,無法整改”,整機性能仍可忽略該項評定而根據其余項目判定整機為“合格”或“不合格,可整改,整改后重新檢驗”,并按規定放行或重新檢驗(如:機械金屬外觀輕度變形、輕微劃傷等情況),但對于涉及到安全、環保等重要檢驗項目被評定為“不符,無法整改”,則整機結果判定只能為“不合格”。
要實現上述結果判定方式的轉變,需通過對大量進口舊工程機械的質量水平、使用情況、維護保養狀況及基本特征進行綜合分析,探索工程機械各零部件的使用壽命及對機械整體性能和技術參數的影響,識別主要風險評估因子,合理確定檢驗規程和結果判定條件。同時應加大日常監管力度,一是加強對收貨人和代理公司的管理,實行登記建擋管理,以便了解舊工程機械的流向和收貨企業的變化情況。二是對現場檢驗的實際情況進行記錄,做到了對每一臺機械的故障情況能夠隨時查詢。三是加強對舊工程機械維修場的有效監管,確保需要整改的機械得到維修處理,逐步完善涵蓋到貨檢驗、結果判定、不合格處理和后續監管的進口舊工程機械檢驗監管體系。
4 結語
舊工程機械作為重要敏感進口商品,如何確保對其進行準確檢驗,是檢驗檢疫機構面對的重要課題,在現有技術標準基礎上,完善合格評定方式也已經成為規范檢驗工作的客觀要求。相信通過全體檢驗檢疫人員的共同努力,各項規章制度和檢驗標準將會日益完善,對整個檢驗檢疫事業的發展也必將形成有力地推動。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Z].
[2]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實施條例[Z].
[3] 進口舊機電產品檢驗監督管理辦法[Z].(質檢總局令第171號).
[4] 出口液壓挖掘機檢驗規程[S].(SN/T1069-2002).
[5] 出口工程機械 推土機檢驗規程[S].(SN/T1081-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