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宜理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市場化改革推動了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在發展背后,是社會矛盾的不斷積累,這些矛盾給政府的治理帶來了各種挑戰。經濟發展和社會沖突的并存,使得當代中國的政治-社會轉型呈現出一幅悖論的景象,蓬勃發展并逐漸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與傳統政治體制之間能否長期和諧共存亦成為民眾與執政者需要思考的問題。與上述現象并存的則是中共在相應領域采取了不同的應對措施——惠民政策的推行、更嚴格的黨內紀律以及恩威并施的社會管理,通過諸如此類的政策實踐,中共期望能夠保持其治理的有效性。矛盾的復雜性與應對措施的獨特性,使得對中國政府的治理路徑的考察——相較于對中國政權更迭的預測——更有價值,畢竟中國當下正在進行的“改革開放事業”仍然處于不穩定狀態,同時也具有高度的不可預測性。有鑒于此,美國《狄德勒斯》雜志組織了一批高質量的論文,闡述了中國的政治/社會治理的運行實態。本文系對這組文章的綜述,在此基礎上,作者指出,將中國獨特的政策路徑置于比較研究的視野下頗具啟發意義:一方面,將中國與其他大型、非均衡的發展中國家相比較,或許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中國政府所面臨的政策困境;另一方面,在全球化時代,諸多政策問題都是跨國性的,中國的政策實踐本身就具有全球性的意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