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
【關鍵詞】 英語教學;語言環(huán)境;設置
【中圖分類號】 G62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05—0115—01
《英語課程標準》倡導體驗、實踐、參與、交流與合作的學習方法和任務型教學途徑,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并把“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作為英語課程的重要任務。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語言環(huán)境中,自然地形成對英語語言的認識,主動地進行聽、說、讀、寫訓練,從而較好地掌握這門語言。如果教師能在課堂上合理設置語境,就可以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設置語言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英語是學習英語的啟蒙階段,在這個關鍵時期,興趣尤其重要。我國的小學生在學習英語時缺少像學習母語時的真實語言環(huán)境,興趣也難以得到提高。設置語境為學生創(chuàng)設聽說英語的語言氛圍,刺激學生感官,對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很有幫助。
1. 利用直觀教學手段,設置語言情境。利用直觀教學手段設置情景有三種方式:實物、圖片和肢體語言。實物和圖片主要用于單詞教學,如水果、蔬菜、顏色、動物等可以用實物或玩具。而生動形象的圖片對于那些在現(xiàn)實生活中難以找到的東西也是行之有效的。
2. 運用電教手段設置語言情境。電教手段有很多,有幻燈、錄像、錄音、CAI。錄音機是英語教學中使用最多,操作方便又容易控制的教學工具。它能提供真正的交際語言范例,可播放英語歌曲、配樂小詩、童謠、故事等。錄像的優(yōu)點是聲、像結合,再現(xiàn)真實情境,讓學生能輕松地理解對話的意思并盡快模仿。課件的優(yōu)勢在于可以模擬現(xiàn)實環(huán)境或虛擬現(xiàn)實生活中不易找到的場景和事物,利用視覺、聽覺和觸覺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感官刺激,它在教學中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一般在教學中遇到教材內容離學生的生活較遠、時間跨度大、文化背景知識復雜,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難以奏效時,可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引入新課,向學生展示一個圖文并茂的信息窗口,為學生營造生動、活潑、直觀、有趣的教學情境,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fā)學習動機。
3. 運用豐富的想象力設置語言情境。在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實踐的時候,教師有時可鼓勵學生自己設置情境。如在教學日常禮貌用語后,教師讓學生自己想象一個情境,把所學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樣變被動為主動,培養(yǎng)和提高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4. 利用表演、游戲、故事設置語言情境。低年級學生喜歡表演,通過學生自己表演或做游戲設置情境,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精心設計活動,努力使教學過程情境化
學習知識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運用知識,這一點在語言教學中尤為突出。英語教材中教學內容均放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教材的具體內容,經(jīng)過自己的加工,給學生設置一個切實可行、恰如其分的語境,學生也就自然而然地隨著教師的引導進入角色。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采用“五步教學法”——復習、介紹、操練、練習和鞏固,并分四個階段來實施:
1. 課前5分鐘“自由會話”。這一階段要求學生用以前學過的語言材料自編對話,每天組織2-3個小組,4-6人到講臺上進行表演。這樣滿足了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2. 介紹新知識、新內容階段。這個階段需要教師在10分鐘內,運用不同的教學手段,簡明、生動、有效地向學生展現(xiàn)要學習的主要內容。教師將語言材料與使用的直觀教具相結合,為學生設置一個清晰、自然、生動的語言環(huán)境。教師在情境中教,學生在情境中操練,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3. 情境操練階段。以口頭操練為主,要求學生集中精力,通過看圖敘述、師生問答、模擬對話等形式,熟悉語言結構,獲得說英語的機會,從而牢固地掌握英語基礎知識。
4. 交際活動階段。要求學生盡可能自覺而又比較嫻熟地把通過操練獲得的語言技能運用于語言交際之中。教師提出與交際相關的問題,讓學生根據(jù)實際情況做出回答,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思維、用英語交際的能力。
編輯:楊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