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林紅
摘 要:農村圖書館是農村文化設施建設的主要內容, 直接影響著農村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我國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大部分,但是農村圖書館事業卻十分落后,造成了城鄉知識文化的差距加大,與我國社會的和諧健康發展不適應。雖然現階段農村圖書館發展還面臨很多困難,然而,近些年來,由于中央和地方的重視,我們認為農村圖書館的發展前景是美好的。
關鍵詞:農村圖書館;建設原因;不利因素;多途徑發展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大部分,2001年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的總人口為13億,農村人口8億,占全國人口總數的64%。[1]因此要提高國民的總體素質,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就顯得尤為迫切,在《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見》中也提出,到2010年,全國農村要實現縣縣有圖書館、積極建立文化室或圖書室,滿足人們就近、經常和有選擇地參加文化活動的需要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主管部門制定的標準。要重點解決無圖書館、文化館的縣和無文化站的鄉鎮的館站建設問題點。
1 農村圖書館建設原因分析
1.1 農村的落后現狀要求建設農村圖書館
據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2000年,我國農村15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6.85年,與城市平均9.80年的水平相差近3年;全國文盲、半文盲的90%以上集中在農村,農村15歲及以上人口中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占52.3%。從生均總支出來看,1999年,小學階段城鄉比為1.84:1,初中階段城鄉比為1.69:1。 另據國家統計局2000年的統計,我國農村的小學與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在總人口中占72.39%,高中文化程度的占4.68%,大專以上比例僅為0.32%,農村的文盲率達到13.8%;城鎮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8.6%,城鎮文盲率為7%,城鄉人口受教育程度方面仍存在著很大差異農村圖書館的缺位在 “知識貧困”拉大的現象中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城鄉存在著很大差異。[2]圖書館在農村的發展情景堪憂,“圖書館館舍狹小、藏書少、藏書陳舊、復本多、利用率低、缺乏專職圖書管理人員”[3]。我國經過建國50多年的努力,在國內和國際都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但是,沒有國民文化素質的總體提高,如何保持我國的發展協調、健康?在這樣的背景下,農村圖書館的建設十分必要。
1.2 加強農村圖書館(室)建設,是農村普及科學文化知識的要求
農村的發展,關鍵是科學文化知識必須全面普及與提高,以科技進步振興農、林、牧、漁業,從而真正改變落后面貌。從目前狀況看;農村文化仍然落后、農業科技含量低、實用性人才少,嚴重束縛著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以普及農業科技知識、哺育農業技術人才、進行社會教育為己任的農村圖書館(室),正是向農民進行科學文化知識普及的公共場所,是為他們提供科學文化教育的理想園地。
1.3 農村居民對知識信息的需求要求建設農村圖書館
圖書館不僅具有收藏知識、保存知識、傳播知識的基本功能,而且圖書館本身保存知識信息的系統性、完整性、廣泛性的特點又為農村讀者的研讀和實踐提供了重要的條件,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今天,農業要發展,實行 “科教興農”的政策是大勢所趨;農村要發展,農民要富裕,農業要興隆都要靠科學技術,廣大農村居民對知識信息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包括農作物病蟲害、家禽家畜疫病預防、治療信息以及娛樂休閑方面的信息。這樣的情況下,農村圖書館有責任也有義務滿足農民的信息需求,建設農村圖書館是廣大農民的呼聲,是滿足農民信息需求的明智之舉,功在當代,利在千秋[4]。
2 農村圖書館建設的不利因素
我國農村的發展滯后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在農村建設圖書館也面臨著種種困難。
2.1 農村經濟落后阻礙著農村圖書館的發展
我國農村經濟發展落后,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農村圖書館要發展存在種種障礙,如用于購買新書的經費在很多的農村圖書館都沒有解決,現有的農村圖書館有的甚至很多年都沒有投入,處于癱瘓狀態,農村圖書館管理員的工資沒有著落等。另外,經濟因素對居民的信息需求產生的影響巨大,試問在溫飽都沒有解決的情況下,還有人思考自己的精神食糧嗎?農村文化科技落后、生活水平不高,農民不可能在解決物質需求之前先行考慮精神需要[4]。
2.2 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資金仍然缺乏
雖然各級政府對此有所重視,但資金投入大部分還得靠就地解決。因此投入也就參差不齊,而投入不足較為普遍 我國各地經濟發展不均衡, 經濟欠發達地區需要國家財政給予支持, 加大投資力度, 調整城鄉資源配置, 使農村圖書館得到均衡發展
2.3 農村圖書室普遍缺乏科學的管理
大多數圖書室都沒有建立分類存放書柜和目錄卡片,借閱的手續和管理制度也不完備,造成部分圖書丟失。
3 農村圖書館建設的策略
農村圖書館發展雖然有上述不利因素的存在,但是農民的文化權利是憲法賦予的,神圣不可侵犯。
3.1 加大政府對農村圖書館建設的投資力度
圖書館的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的生存與發展需要源源不斷的資金投入。文化部、國家計委、財政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基層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中指出,文化設施是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傳播先進文化的重要陣地,要防止文化設施被擠占、挪用,要堅決收回被擠占、挪用的文化設施。對于群藝館、文化館、圖書館等公益文化事業單位的日常工作給予必要的經費保障,保證各級公共圖書館有一定數量的購書經費。我國農村圖書館目前的滯后狀況, 主要原因是辦館經費短缺和重視不夠所致。新農村建設增強了對農村圖書館建設的重視程度, 中央要求各級政府把包括圖書館在內的文化建設擺上議事日程, 納入財政支出預算, 主要由政府對圖書館建設承擔責任。如果將所需新館建設投資、管理人員工資及購書等業務活動費按照一定比例列入財政預算, 那么這樣的農村圖書館就會擁有一個穩固的財源, 保證圖書館開展工作的日常需要,那么農村圖書館一定會越辦越好。
3.2 有圖書館意識的農村居民,是發展農村圖書館廣大的群眾基礎
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是社會公民全體需要層次升華的結果。因而,農村圖書館的建設,不應當僅靠外在其他因素,而應通過農民圖書館意識的覺醒而產生對圖書館的自覺追求來實現。,使發展農村圖書館成為廣大農村居民的一種自發行為。
4 農村圖書館建設的模式
由于各地的實際情況不同, 發展農村圖書館在場館規模、配套設施及管理形式方面不能千篇一律, 要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多途徑,多形式發展農村圖書館。
加大政府投入是發展農村圖書館經濟保障的主要來源,爭取多渠道籌集資金也是發展農村圖書館的有效措施。基于我國的基本國情, 由政府出資辦館一般集中于鄉鎮及以上級的圖書館, 形成市、縣區、鄉鎮三級結構的公共圖書館網絡中心。而村一級圖書館( 室) 的發展大多需要自力更生, 采取多途徑的方式。一是發揮集體經濟的優勢, 依靠集體收入投資辦館,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這種辦館的實力將會越來越強。二是農民集資辦館,讓農民以較低的經濟支出來獲得較高的知識,今天的農民將不再是只會機械地種地的農民,而是需要越來越多的知識來武裝自己,準確的信息來指導自己。三是鼓勵個人辦館。一些先富起來的熱衷于社會公益事業, 自愿為家鄉辦好事的人, 采取一些激勵措施鼓勵他們辦圖書館向農民開放。四高校援建的方法建館。高校圖書館在各種閑置資源的前提下,有責任和義務參與到農村圖書館的建設中來,為農村圖書館的建設提供各種可能性的援建,為農村居民創造讀書條件,帶動他們讀書,保障他們的文化權利。六是接受社會捐助?!拔幕鲐殹笔菄业囊豁椃鲐毠こ蹋?國家有關部門和一些社會機構、團體及有識之士積極參與這項扶貧工程, 為農村捐錢、捐物、送書下鄉, 幫助農民建設圖書館。中央四部委聯合開展的“萬家社區圖書館援建和萬家社區讀書活動”, 計劃從2006 年至“十一五”期末, 每年援建3- 5 萬個農村圖書室, 5 年內力爭在全國1/3 以上的村委建立農村圖書室,使億萬農民受益。因此, 社會的援建力量是發展農村圖書館的重要基礎[5] 當然, 發展農村圖書館的途徑還有很多, 要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 只要對發展農村圖書館有利有益的形式都可以采用。
5 結語
今天的農村, 比以往更需要文化與知識,農村圖書館是他們獲取知識的樂園,而農村圖書館建設是一項長期艱巨的工作,只要政府和各級干部高度重視,廣大農民積極參與,社會各界熱情支援,我國農村圖書館建設一定能夠取得喜人的成就。
參考文獻
[1]劉戀.論“武漢宣言”的時代精神和歷史意義.圖書館,2006(1),18-19+23
[2]劉義強. 建構農民需求導向的公共產品供給制度.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06(2),32-33
[3]韓浩.文化是新農村建設的關鍵因素. 精神文明導刊, 2006(6),21
[4]高兆云.論圖書館農村建設,中國鄉村發現網,2007.9.28
[5]曹在芬. 發展農村圖書館的基本對策,圖書館學刊,2007(2),40-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