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芳芳
摘 要:漫畫是一種簡筆而注重形式的畫作,漫畫家從政治,經濟或者文化等多種角度出發,通過畫作來向讀者講一個故事,從而表達一個主題。漫畫可以說是繪畫的小說,其中的文字也具有一定表達主題的語用含義。文章將以日本漫畫家宮崎駿的代表作品《千與千尋》為例,分析人稱指示語在漫畫中的語用功能。
關鍵詞:漫畫;人稱指示語
1 引言
指示語一直以來都是語用學研究的重要范疇,“ 指示語(deixis)源于希臘語,意為“指點或指明”。指示語是指一些在語境當中才能確定所指對象的詞語或結構,是用于表達語言指示信息的詞語。”(索振羽 2000)“指示語可分為以下五類:人稱指示語,時間指示語,空間指示語,社會指示語以及篇章指示語,其中,人稱指示語是指說話雙方用話語傳遞信息時的相互稱呼,包括說話人,聽話人,以及出說話人和聽話人之外的其他人。”(鄭樹堂 2008)人稱指示語和其他指示語一樣,都有常規用法和非常規用法。在文章中筆者將利用漫畫這一藝術形式,找出其中人稱指示語的非常規用法,并指出語用含義。由此來探究出人稱指示語在表達漫畫主旨上的語用功能,從而更好地指導實際的人際交流。
2 漫畫中人稱指示語的活用
2.1 人稱指示語數量的違反
在本章中,筆者注重介紹了人稱指示語在一些非常規用法下的使用。“漫畫的作者在確定人物對白的時候不是隨意的設置人稱指示語,而是根據既定的現實對應關系,且遵循量(單數和復數)和質(性別、人或非人)的準則,從而更好的實現人稱指示語的語用目的。”(杜小紅 2003)而這種一般的、慣常的或約定的用法稱作“無標記用法”;與之相對的“有標記用法”指的是特殊、個別、例外的或不常見的用法,如用 we 表示聽話者,用 she、he 表示說話者等。本研究中人稱指示語的非常規用法屬其分類中的“有標記用法”,它是指:話話人( 或寫作者) 為達到一定的語用目的, 故意違背人稱指示語的使用常規而產生的一種語言現象。按格賴斯關于合作原則遵守和違反的論述,人稱指示語的這種變換應屬于說話者有意地不去遵守某一準則,而讓聽話人越過話語的表面意義去推導其中的語用含義。(黃國文 1999)
在這個漫畫中,有時人稱指示語會違反數量的準則,如復數人稱指示語代替單數人稱指示語,如:
(1)白龍對千尋說:他會發現我們的。
(2)鍋爐爺爺對千尋說:你突然來到我們這里。
(3)湯婆婆:這里不是你們人類該來的地方。
以上三例都是對人稱指示語數量違反的例子,用復數的人稱指示語來代替單數的人稱指示語。通常情況下,復數的人稱指示語代替單數的人稱指示語是為了達到移情的目的,拉近說話人和聽話人之間的心理距離。而在漫畫中,情況就有些特殊。(1)中,白龍說的“我們”指的就是千尋自己,此處用“我們”來代替“你”表現除了人物之間更近的心理距離,為而后千尋和白龍的感情發展做好鋪墊。類似的還有(2),鍋爐爺爺的對話中也用了“我們”來代替“你”表現出兩人之間親切的關系。但是這種用法在(3)中就不在適用,此處湯婆婆用“你們”來代替“你”,就擴大了人物之間的心理距離,體現出湯婆婆在內心對于千尋的不接受,以及兩人之間的等級關系,還有就是湯婆婆居高臨下的語氣。此處人稱指示語的使用就很好的體現出了湯婆婆與千尋之間的人物關系和情感距離。可見,復數的人稱指示語代替單數的人稱指示語在日常交際中的語用功能與在漫畫中的實際運用存在這一些不同。
2.2 人稱指示語性質的違反
人稱指示語除了有數量上的準則,在性質上也遵循一定的準則,如第一人稱指示語用來形容說話人,第二人稱指示語用來形容聽話人,第三人稱指示語用來形容除說話人和聽話人之外的其他人。但是有的時候為了達到一定的語用效果,說話人會違反性質的準則。如:
(1)小玲對千尋說:這里就是我們的房間。
(2)小玲:他已經吃掉我們三個人了。
(3)白龍對千尋說:她會奪走他的名字,然后支配他。
(4)胖寶寶:寶寶如果哭的話,婆婆馬上就會過來,把你殺掉。
以上四個例子都是漫畫對白中對人稱指示語性質的違反。(1)中的“我們”實際指的是千尋,這是一種語用移情現象,由第二人稱轉向第一人稱,就達到了一種表達人物之間親切關系的目的。用第一人稱代替第二人稱容易使聽者與說話人產生共鳴,而此處的對白設計是為了表現出小玲善良的本性,她對于千尋的照顧和內心深處對于千尋的接納。而(2)中的“我們”是指“他們”,很顯然如果被吃掉的是“我們”就不會有這段對話了,小玲這里說的“我們”指的就是湯室里的人,包括說話人自己,聽話人以及其他人。這種第以人稱指代第三人稱指示語更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3)中,白龍說的“他”在字面上是指除了說話人和聽話人之外的其他人,但實際上也包含了說話人和聽話人,千尋和白龍都是被湯婆婆奪走名字的人。此處人稱代詞“他”的使用,說明白龍和千尋的內心對于被湯婆婆奪走名字這件事的悲傷,他們不愿提起自己的這個不幸的遭遇,而是選擇用不相干的“他”來指代自己,通過人稱指示語用第一人稱道第三人稱的轉移,實現了一定的語用目的。此外(4)是第三人稱指示語借指說話人,其中的寶寶并不是對他人的稱呼,而是說話人對于自己的稱呼。這種用法體現出說話人的性格特征,他以自己是孩子為借口,刁蠻任性的要求別人做事。“這種用法在語用學上被稱為“曲折所指”。”(陳治安,彭宣維 1994)
由此可見,人稱指示語人稱指示語非常規用法的語用效果不可能在人稱指示語本身的層面上產生,針對不同的情況,我們要根據語境認真分析其語用內涵,不能盲目歸類。
3 結語
縱觀以上的分析,在漫畫中,人稱指示語的使用還能起到表達人物性格特點和推動情節發展的目的。可以說漫畫的對白雖然簡短,但是人稱指示語作為其中的一部分,往往起著重要的作用。需要說明的是,人稱指示語的研究還需要更多的努力,能夠準確的把握人稱指示語的使用規則和語用效果,也絕非易事。而人稱指示語對于我們日常交際的重要意義也值得我們關注。
參考書目
1.陳治安、彭宣維,人稱指示語研究[J].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94 (3).
2. 杜小紅,人稱指示語的非常規選擇及其語用探析[J].山東外語教學.2003(2):25
3. 黃國文,言語交際中的人稱指示語.[J].四川學報.1999(1)
4. 索振羽,語用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5. 鄭樹堂,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M].北京: 北京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2008.
6. 張朝陽,人稱指示語的非常規用法分析[J].北京:中國石油大學周刊.2010(31):106
7. 王初明,應用心理語言學[M].長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