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愛輝
【摘 要】現在學生作文內容都是四平八穩、千遍一律,情感上矯揉造作、虛情假意,語言上貧瘠干巴。如何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成了教師們的一個迫在眉睫的任務。本文從學生寫作興趣的培養、寫作素材的獲得、教師批改作文的優化,加強閱讀的積累等四個方面作了一些較粗淺的探討。
【關鍵詞】寫作興趣;觀察生活;優化批改
作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初中生大多數都害怕作文,思想上也不重視作文。每逢作文課,學生們都異口同聲地嚷嚷著不想寫。霸王硬上弓,一篇作文憋上一個小時總算出爐了。最后出來的內容都是四平八穩、千遍一律,情感上矯揉造作、虛情假意,語言上貧瘠干巴。總之作文教學現狀堪憂,學生作文平庸。
面對如此現狀,我開始思考解決之道。要想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必須多管齊下。
一、激發興趣 真情流露
現在的作文教學基本上都是以考代練,學生苦不堪言。作文教學為了什么呢?就是為了考試的分數高一些。作文教學陷入了應試的漩渦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興趣,激發情感,作文教學才有生命力。例如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作文是個寫人訓練,題目是《我的母親》。怎樣讓學生打開真情的閘門呢?偶然間在網上看了一個熱帖《瘋娘》,據傳大家都是滿含熱淚讀完的。找來一看,太感動了。我心中一動,以此為素材,對學生進行一個感動專題的訓練。先播放《燭光里的媽媽》,喚醒學生塵封許久的記憶。然后教師深情朗誦《瘋娘》故事,許多學生潸然淚下,泣不成聲。同學們一邊抹眼淚一邊奮筆疾書,作文紙都被打濕了,一氣呵成,寫了一次最好最快的作文。作文收上來后,發現真的都是真情實感,毫不掩飾,雖然偶有重復,但文章涌動著濃濃的親情,掩蓋了所有的缺點。我很滿意,也覺得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情感,作文就會富有真情實感。
二、觀察生活 細節感人
作文源于生活,觀察是作文的源頭。孩子要寫好作文,就要學會觀察生活,作文中要有細節,才能打動所有人。
平時學生對周邊事物基本上是無意注意,回憶起來都是走路吃飯上課睡覺之類沒有什么可寫的瑣碎東西。在這種狀況下,教師要善于發揮調節作用,為學生營造一種寫作氛圍,將學生的無意注意轉換成有意注意。例如學習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是寫參觀游覽的文章,教授了寫這類文章要注意移步換景和抓住景物的特點。作文題目是寫一處風景名勝,學生抓耳撓腮,幾欲抓狂。正好學生將要去實踐基地學習。那不如把這次作文放在這次活動之后。在游覽前,我抓住這次機會,組織學生安排好怎樣的游覽順序。到時觀察海濱基地各種景物的特點。學生在我的指導講解下,觀察得非常仔細。隨后歸來我又引導他們把海濱基地各種景物的特點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學生此行下來很有寫作欲望,作文寫好后,效果較好,基本達到當初的教學預設目標。
三、優化批改 提升能力
兩周一次大作,學生看到自己作文批改好已在一兩周之后,這時間太漫長了。對于老師辛苦認真批閱的評語,仔細斟酌的學生太少,絕大多數學生只看個分數,頂多改正錯別字就束之高閣了。作文批改的效果很差,如何在評改作文這一環節激發學生創作的興趣呢?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借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所以優化批改,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一)訓練學生自我修改的能力。像《紅樓夢》這樣的名著,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滴淚成墨,研血成字,嘔心瀝血經過再三修改而成。更何況我們年幼的學生呢?一學期8篇大作,8篇小作草草而成,鮮有佳作。不少作品都是“次品”,而從“次品”打造成“正品”,正是花心思最多的時候。但每次學生都放棄了。所以學生一學期寫了這么多作文總與佳作失之交臂。因此我覺得要著重培養學生自我修改的能力。作文寫完之后,學生應從謀篇布局,斟詞酌句等諸方面精雕細刻,反復修改直至佳作。然后組織學生參加各項作文大賽和向報刊雜志投稿,爭取獲獎發表,以滿足他們的成功感。
(二)引導學生互評互改。這樣有利于教師從繁重作文批改中解放出來,讓教師精心備好作文指導課和作文評講課;也有利于學生相互批改共同切磋,培養他們的分析欣賞能力。互評互改的方法是由四人小組作文最優秀者擔任組長進行評改,其他三人再進行點評。在互評互改前,老師先把習作目標向學生交代清楚。具體做法:1.典型的作文作引導,老師先出示一篇學生作文,組織大家一起修改,形成示范,再讓學生互評互改。2.以講評引導。老師瀏覽全班作文后,就具有突出共性的問題進行點評,在學生中形成共識后再進行互批。需要強調的是:學生互批之后教師還要二次打分,對互批情況做適當的評點,不可一放了之。
四、加強閱讀 厚積薄發
許多教師在課堂上花了大量時間講一些“審題”、“構思”、“立意”、“選材”等一系列的寫作技巧,學生在聽的時候頻頻會意,但寫作文時卻無用武之地。我覺得倒不如讓學生多上一些閱讀指導課。學生閱讀的少,寫出來的文章味同嚼蠟。
我們要設計一個民主寬松和諧的氛圍,引導學生主動閱讀。老師和學生必須都帶一本好書進行讀書漂流活動,在書的首頁寫上漂流寄語,然后放入圖書角。老師和同學一起借來看,借期為一周。在每周閱讀課上,老師先推薦自己所讀書目之中的一篇美文,聲情并茂地朗讀并讓大家一起欣賞。而后每個小組把早已準備好的推薦美文朗讀并說明推薦理由。每次閱讀課后由每小組輪流形成一張手抄報,記載各個小組的學習成果。這樣學生們的閱讀熱情高漲。周復一周,學生的積累豐厚起來,這樣他們“腹有詩書氣自華”,寫作文時才會厚積薄發。
總之,只有多管齊下,初中學生作文才能走出平庸的洼地,高效作文課堂才不會是夢想。
【參考文獻】
[1]《陶行知教育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第2版.123頁
[2]《語文學習論》.“學科現代教育理論書系”.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142頁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東縣大豫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