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峰 冼懷靈(.西安科技大學圖書館,陜西西安70054;.河海大學圖書館,江蘇南京0098)
?
基于館員能力發(fā)展的圖書館學術交流機制研究?
——以陜西圖書館為例
張峰1冼懷靈2
(1.西安科技大學圖書館,陜西西安710054;2.河海大學圖書館,江蘇南京210098)
[摘要]通過調研陜西省當前的學術交流環(huán)境,對陜西省圖書館界培養(yǎng)館員核心能力的學術交流體制進行了深入研究。學術交流體制應從學術團隊帶頭、學術輔導引入、學術網(wǎng)絡溝通3個方面保障館員的學術能力得到發(fā)展。
[關鍵詞]館員能力學術環(huán)境學術交流體制
[分類號]G251
*本文系2014陜西省教育廳專項研計劃項目“地方高校圖書館研究服務質量評價理論與實踐對比研究”(編號:14JK1443);西安科技大學培育基金項目階段性研究成果(編號:201259)。
圖書館的能力集中表現(xiàn)為圖書館的服務能力,而圖書館員是圖書館服務能力的根本。持續(xù)地關注圖書館員的能力建設問題,特別是核心的學術能力,將成為圖書館不斷創(chuàng)新、持續(xù)發(fā)展的不盡源泉。筆者以陜西圖書館學術交流的情況調查為契機,深入研究適合館員學術發(fā)展的核心能力培養(yǎng)機制。
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ies)是一個組織的員工在特定的組織環(huán)境下所應具備的技能、知識、能力和特點,是一個人在某學科領域的基本知識、能力或專長與技能的總和[1]。核心能力是新形勢下大學圖書館員都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是提升圖書館員職業(yè)技能和服務質量的標準構件。
作為新時期的館員核心能力的要求,不僅要在支持用戶服務的基本業(yè)務方面培養(yǎng)必要的能力,更要在研究本領域知識,科學解決日常工作中的挑戰(zhàn)方面建立更加深厚的功底。因此,作為科研型大學的中青年館員不能只滿足于掌握基本的交流能力和科學的文獻管理能力,更需要追求建立在良好信息素養(yǎng)與技術能力之上的學術技能,通過更多的研究和學術交流來增進知識、技能和經(jīng)驗。
陜西作為西部欠發(fā)達的教育大省,圖書館員受“擁有的知識絕對或相對落后于經(jīng)濟社會對知識的需求”[2]影響,科研能力欠缺,服務的知識含量低,制約著圖書館整體發(fā)展,也阻礙了館員個人核心能力的發(fā)展,因此加強館員科研素養(yǎng),促進學術交流勢在必行。
學術交流受學術環(huán)境、學術動機等諸多方面影響,是一個諸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筆者選取了陜西省教育廳官方網(wǎng)站公布的84所大專院校中排名最前的30所公辦本科院校,對其45名中高級職稱的館員作了有關學術環(huán)境的問卷調研[3],希望能從一定層面反映出陜西高校近10年來館員面對的學術環(huán)境,為建立合理的館員學術交流機制打好基礎。
2.1學術動機耐力不足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學術動機來看,迄今為止的學術工作可以被分為興趣型科研、功利型科研和項目型科研這三大類型[4]。通過表1顯示,陜西不管是僅有的3所“985院校”和4所“211院校”,還是剩余的23所一般本科院校,都顯示出職稱和考核兩方面的壓力。純興趣愛好的學術活動僅占很小比例,主要集中在高級職稱。大部分館員還主要在工作績效考核和職稱評定的雙重壓力下從事被動的短期學術活動,學術活動耐力明顯不足。

表1 陜西高校圖書館學術動力調查
2.2學術交流流于形式
陜西高校圖書館由于受地域和資金的限制,大多從事的學術活動主要由陜西省圖工委和陜西省高校圖工委舉辦。這些活動多以專家講座或是組織年度征文為活動形式。由于會議的成果形成的論文集水平良莠不齊,加之越來越不被職稱評定機構所認可,因此其越來越不能得到廣大急需獲取新知識、渴望學術合作和培養(yǎng)的中青年館員所青睞。
2.3單位支持力度不夠
館員的學術能力培養(yǎng)主要由館員的日常學術培養(yǎng)和館員發(fā)表論文的積極性高低來決定,而這一切都受制于本單位行政的支持力度。由表2可知,陜西高校圖書館由于經(jīng)費有限,很少派人員外出培訓交流,同時參加圖工委的活動和外請專家的數(shù)量都受經(jīng)費制約。還可以看出圖書館因為從職稱和提升本館學術影響出發(fā),較重視館員發(fā)表論文和申報課題,只是對這兩項的獎勵幅度不大,因此很難起到促進學術活躍的作用。

表2 陜西高校圖書館學術活動單位支持力度調查
2.4科研情況層次過低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是目前我國唯一的國家級哲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研究項目[5],在2000年后的10年間,陜西高校圖情界僅獲得過4項資助。而同一時期單湖南省吉首大學圖書館就獲得了4項之多[6]。通過調研可知[3],除少數(shù)重點院校有一些橫向的國家課題外,大多圖書館僅申報有廳一級、校一級的課題,很多館僅有館級課題。更有甚者,一些館10年間未申請過任何級別的課題。
進入2010年,陜西圖書館界出現(xiàn)了學術繁榮的契機。在一批中青年學術專家的推動和引領下,陜西圖書館館員學術交流逐漸形成一種趨勢。筆者對這種學術合作氛圍進行更深層次的總結和梳理,從而勾勒出適合館員能力發(fā)展的學術交流機制。
3.1以學術團隊為主的參與機制
在建立館員學術能力培養(yǎng)機制方面,各行各業(yè)的群眾性學術團體正在扮演著日益重要的策劃組織和橋梁紐帶作用。
3.1.1學術交流的引領者
學術團隊為中心的組織機制就是要促成所有的館員真正融入到學術團隊中去。追求共同的學術價值,實現(xiàn)共同的發(fā)展目標,滿足個人的成才需要,以科研為引導,以項目為紐帶,以平臺為載體,在學術帶頭人的帶領下,聚集在一起進行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和科技創(chuàng)新工作[7]。
近年來,陜西圖書館界依托熊偉、段小虎、楊九龍等一批來自陜西各高校圖書館的中青年專家,利用他們多次成功申報和研究國家級、省級各項課題的經(jīng)驗,不斷聚攏和拓展陜西省各圖書館的學術研究聯(lián)盟。2011年,陜西圖書情報界中青年學者信息資源管理十年科技攻關計劃(代號“云雀計劃”)團隊成功構建[8],一個致力于“行業(yè)性合作科研”的陜西圖書館中青年館員科研計劃走向臺前。一批申報過國家課題并立志于圖書情報學研究的中青年專家成為了團隊帶頭人。學術團隊逐漸成為陜西中青年館員學術交流的引領者。
3.1.2學術交流的提供者
“云雀計劃”團隊(以下簡稱“云雀”團隊)自建立以來,不斷發(fā)揮著團隊的優(yōu)勢作用,組建了多個學術交流平臺,培養(yǎng)和鍛煉了不少中青年館員。
3.1.2.1學術論壇講座平臺。自2010年第一屆陜西“陜西省圖書情報界中青年學術年會”召開,連續(xù)三屆聘請了省內(nèi)外不少專家學者與全省的館員進行學術交流。專家從最基本的“學術論文如何寫作發(fā)表”“科研課題如何申報準備”到國內(nèi)外最新的學科發(fā)展趨勢的論題迎合了館員的學術需求。論壇還采用提問專家、頭腦風暴等環(huán)節(jié)加大了館員與專家的互動環(huán)節(jié),提高了館員獲取各方面學術信息的能力。
3.1.2.2學術沙龍講座。“云雀”團隊還致力打造常態(tài)化的學術交流活動。在學會的支持下兩年17次頻率的學術沙龍在各個圖書館如期召開。專家定題目,大家選擇討論內(nèi)容的機制受到了廣大中青年館員的歡迎。根據(jù)題目館員提前準備,沙龍?zhí)接懙呐e辦方式贏得了館員的認可。
3.2以學術輔導為主的幫助機制
“云雀”團隊的核心成員大都是申報過省部級以上課題的專家,他們有能力也有意愿無償幫助初次開展學術研究的中青年館員。
3.2.1課題參研的專家輔導機制
3.2.1.1專家的組織機制。“云雀”團隊還建立了以專家團隊為主的科研組織體制。①建立核心專家為主的專門的執(zhí)行機構——“云雀計劃”執(zhí)行辦公室,保障組織建設。②根據(jù)館員對研究方向的報名情況建立各分學科的研究團隊。③指定本方向研究較為知名的專家為分團隊學科帶頭人。④制定研究計劃和簽訂研究責任書,實行契約制管理。
3.2.1.2專家的輔導機制。融入課題組的科研是館員學習課題研究的一個捷徑。①課題申報階段。團隊專家會事先公布候選的申報目錄;審查、輔導館員填寫的申報書;制定科研攻關計劃。②課題研究階段。專家會根據(jù)研究的進度定期組織課題組會議,便于組員討論請教。③專家還定期開展疑難問題的攻關活動。④專家定期會審核館員的研究進展,給與方向性的指點。
3.2.2論文寫作的專家?guī)椭鷻C制
3.2.2.1論文寫作的幫助機制。“云雀”團隊的專家還兼有輔導館員課題論文的義務。往往好的科研論文都來自館員對研究內(nèi)容的深入探討和總結,一篇優(yōu)秀的結題報告就是一個好的論文框架。專家往往根據(jù)自己寫作的經(jīng)驗對館員進行論文輔導:①負責修改館員的論文大綱,使之結構合理,能言之有物。②負責提出自己對寫作內(nèi)容的理解和意見,供館員修改、提高論文層次。③負責為寫好的論文把關,保證論文真實可靠。
3.2.2.2論文發(fā)表的推薦機制。學術論文只有發(fā)表了才能達到宣傳館員學術主張的目的。因此“云雀”團隊在館員發(fā)表論文方面也起著穿針引線的作用。①聯(lián)系各大專業(yè)雜志主編來陜講學,使館員了解各刊的錄稿標準。②請發(fā)文較多的專家進行發(fā)文輔導,使館員了解論文發(fā)表的技巧。③專家牽頭推薦自己認可的館員論文給期刊,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
3.3以網(wǎng)絡溝通為主的聯(lián)系機制
網(wǎng)絡以其溝通方便、速度快捷等特點越來成為廣大館員獲取學術信息、進行學術交流的有效途徑。
3.3.1網(wǎng)絡學術資源的信息獲取
3.3.1.1學術機構網(wǎng)站的信息獲取。各省市的圖書館學會是正式的學術信息發(fā)布渠道,館員應該密切關注這些機構官方網(wǎng)站的學術信息發(fā)布。例如陜西省高校圖工委網(wǎng)站就有專門的“工作動態(tài)”欄目[9],及時通報省內(nèi)圖書館界的學術交流、培訓等信息。
3.3.1.2專家博客的信息獲取。時下好多圖書館學者都是通過博客來了解國內(nèi)外圖情動態(tài),吸收其他學者的學術見解,共享自己的實踐經(jīng)驗[10]。更通過自己當博主來表達個人學術主張、研究感悟等。因此經(jīng)常性關注圖情名家的博客,應是每一個館員必做的學術作業(yè)。
3.3.1.3專業(yè)網(wǎng)站的信息獲取。另外一些學術團隊、專業(yè)機構的網(wǎng)站也是館員應該注意的,如“圖林中文網(wǎng)站”,以及圖書館的內(nèi)部論壇、豆瓣等也是館員獲取靈感的有效渠道。
3.3.2學術QQ群的信息交流
3.3.2.1本館群(館內(nèi)學術探討)。館群的建立是為了在立足本館業(yè)務知識傳遞的基礎上進行館內(nèi)學術交流。既可以由“云雀”團隊為本館的學術館員傳遞各種學術信息,也可以由任何一位熱心館員提供自己的研究問題,進行全館范圍的學術討論。同時還可以在QQ里開展館員課題研究的全館業(yè)務研討,集思廣益,提高課題的研究深度。
3.3.2.2校友群(學術信息獲取)。館員進行科學研究需要有強大的學術團隊作為背景。一方面“云雀”團隊給與了不少專家的輔導,另一方面校友群里的校友也是館員強大的學術支撐團隊。校友群的主要作用:①便于館員在各館進行網(wǎng)絡間的課題調研聯(lián)系;②便于館員建立校友間的學科團隊;③便于館員咨詢搞得好的科研內(nèi)容的圖書館實踐經(jīng)驗。
3.3.2.3學術群(學術問題請教研究)。學術群不僅指“云雀”團隊建立的各種學科專家群,也指圖書情報界的任何學術組織的群。因為網(wǎng)絡的便捷,館員隨時都可以請教群里的專家各種學術問題,做到請教一人,全群專家皆呼應的網(wǎng)絡群聊效果。同時也可以咨詢某一個學術組織的群,把自己的問題放到該群里去討論,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館員的學術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養(yǎng)起來的,除了靠其自身不斷孜孜以求的辛勤耕耘外,更需要像陜西省內(nèi)“云雀”團隊這樣的學術團體的扶持,而作為各省的圖情學會同樣肩負著統(tǒng)一全省學術資源、建立信息交流平臺的歷史責任。
參考文獻:
[1]楊永生,初景利.國外對圖書館員能力與核心能力的研究評述[J].圖書館學研究,2008(3):79-84.
[2]劉長明.知識貧困是一切貧困之源[J].文史哲,1998(4):13-21.
[3]張峰.從科研論文產(chǎn)出看陜西高校圖書館學術水平[J].圖書情報工作網(wǎng)刊,2012(3):16-21.
[4] http://xiongwei1.blshe.com/post/5983/694293.
[5]劉良璧.圖書館·情報與文獻學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統(tǒng)計與分析[J].情報資料工作,2010(5):99-102.
[6]吉首大學圖書館學術科研情況及成果綜述[EB/OL]. (2006- 07- 21)[2015- 02- 21].http://lib.jsu.edu.cn/webs/ list/notice/736.html.
[7]趙正洲,等.高校學術團隊建設的理論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2007(5):37-39.
[8] http://xiongwei1.blshe.com/post/5983/691949.
[9]陜西省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委員會.工作動態(tài)[EB/OL]. [2015-03-04].http://www.lib.xjtu.edu.cn/lib75/tugongwei/ tgw.htm.
[10]吳桂英,杜友桃.基于微博客的圖書館信息交流服務模式[J].圖書館學研究,2012(3):79-81.
張峰男,1976年生。碩士,副研究館員,流通部主任。研究方向:文獻資源建設和信息資源共享。
收稿日期:(2015-05-20;責編: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