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春雨(山西大學外國語學院,山西太原030006)
?
高校圖書館“立體閱讀”新模式的構建
高春雨
(山西大學外國語學院,山西太原030006)
[摘要]從“讀書”“讀人”“讀媒”這3個角度出發,對當前高校閱讀推廣服務的主要方式進行了分析,并從閱讀服務意識、推廣策劃活動、讀者參與程度以及多方合作機制4個方面指出高校圖書館在閱讀推廣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據此從館內閱讀、網絡閱讀和館外閱讀等方面來構建高校圖書館“立體閱讀”模式,最后強調在制度、組織、人員以及經費方面的保障措施,為高校圖書館“立體閱讀”服務提供有效經驗。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立體閱讀模式
[分類號]G252.1
高校圖書館是圖書館業界的重要力量,在閱讀推廣實踐中付出了很大努力,并取得了顯著成績。伴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閱讀內容和閱讀工具發生了顯著改變,閱讀方式、閱讀特征自然也隨之有了明顯變化,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工作在近年國民閱讀率逐漸降低的現狀下,面臨著更為嚴峻的考驗。而高校學生作為一個特定群體,因其本身學習、考研、就業等各種壓力,無法保障充足的閱讀時間和有效的閱讀質量,閱讀能力自然也得不到提高,最終出現高校學生閱讀率呈現持續下降的狀態。如何引導高校學生關注閱讀、喜歡閱讀、善用閱讀,提高其閱讀能力和閱讀效率,是當前高校圖書館在閱讀推廣工作中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依此背景條件,“立體閱讀”這種新服務模式以其全面、有效的方式,成為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所謂“立體閱讀”,是指高校圖書館依據高校已有的基礎設施,綜合人力、物力、財力等各方面優勢,通過以“書”“人”以及“新媒體”等為活動載體,組織讀者開展文獻資源閱讀、互動交流等多形式、多層次以及全方位地宣傳閱讀推廣主題系列活動的總稱。
當前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的主要方式可以劃分為“讀書”“讀人”“讀媒”這三大類(如表1所示)。“讀書”主要是以“書”為主要活動工具來開展閱讀服務,通過推介、比賽、展覽、捐贈等活動,來吸引更多讀者參與閱讀,讓讀者能夠獲取知識、接受文化熏陶、提升自身修養,實現“以書傳人”的目的。“讀人”主要是以“人”為活動主體來宣傳讀書,通過欣賞各種名家、大家、專家作品的活動,來引導讀者參與閱讀,讓讀者在閱讀中與名家、大家、專家對話,進行思想碰撞,實現心靈共鳴,實現“以人傳人”的目的。“讀媒”主要是以“新媒體”為主要活動工具來開展閱讀宣傳活動,通過使用各種新媒體手段來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再加上新媒體自身具備的時尚、便捷、快速、閱讀資源量豐富等明顯優勢,更為讀者所喜愛,從而實現“以媒傳人”的目的。

表1 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的主要形式
以上3種閱讀推廣方式中,“讀書”和“讀人”較為傳統,并具有一定的歷史淵源,高校圖書館在運用這兩種方式時可以借鑒許多的成熟經驗。但因其主要載體是紙質的書籍,具有形式單調、內容松散、活動時間空間有限等缺陷,在閱讀推廣活動中對激發讀者閱讀興趣和積極性作用發揮有限,反之其又以內容系統、具備一定深度和文化內涵等優勢在“精品式”深度閱讀上起到較大促進作用。而“讀媒”是近幾年來才逐漸興起的新興事物,其主要載體是電腦、手機等數碼產品,因其形式豐富、內容集中、活動時間空間不受限制等明顯優勢,引起了讀者的廣泛關注,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同時也存在一定弊端,就是網絡資源魚龍混雜,內容大多比較淺顯,缺乏一定深度,只適合“快餐式”閱讀,不利于“精品式”深度閱讀,讀者從中獲取的知識量有限。據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傳統的“讀書”“讀人”和新興的“讀媒”,它們各有利弊,可以互為補充,是構建“立體閱讀”服務模式必不可少的三大形式。
近年來,我國高校圖書館在閱讀推廣實踐過程中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然而存在的一些問題也不容忽視。
2.1閱讀推廣意識:重視程度不夠,組織機構不健全,保障體系不完整
部分高校圖書館在閱讀推廣意識上重視力度不足,閱讀推廣工作處于“被動”狀態,尚未建立起“主動”服務意識,一直把閱讀推廣活動與學校、上級部門的行政指令聯系在一起,閱讀推廣活動開展的時間、地點、規模、費用以及意圖、效果等,都按照上級部門的指令做,就算是一年一度的“讀書月”,也是“十年如一日”的千篇一律,未考慮在規模、形式上做出創新和改變,并未把閱讀推廣工作看成圖書館的常規工作,而把其當成臨時工作來完成。基于這一意識,閱讀推廣工作大多未有館內專門機構負責,更談不上有專人負責,每次工作都是通過在館內臨時抽調員工來完成,并未對讀者的實際閱讀需求進行深入了解,有針對性地開展活動,而是以“完成上級交派的任務”作為活動目標,在這樣的意識下,所開展的形式化閱讀推廣活動效果自然不佳。同時閱讀推廣工作在制度建設、經費保障方面也未得到重視、支持,阻礙了該項工作的順利推進。
2.2推廣策劃活動:主題缺乏新意,活動品牌未樹立,長遠規劃未明確
部分高校圖書館在開展閱讀推廣活動中,只是按照上級指令行事,階段性地開展“讀書日”“讀書周”“讀書月”或“讀書節”等活動,未對閱讀推廣活動進行整體長遠規劃,未對讀者閱讀需求、閱讀興趣進行深入調研,所開展的活動均是延續以往的活動慣例,并未有針對性地開展活動,造成主題缺乏新意,活動形式、活動內容老套,沒有任何創新,更談不上“樹精品,創品牌”。這樣的活動讀者不感興趣,花費了人力、物力、財力,卻未得到預期效果,甚至離預期效果相差甚遠,這可以說是對資源的一種極大浪費。
2.3讀者參與程度:無針對性目標,閱讀價值未呈現,參與動力不足
讀者參與閱讀的目的是獲取自身所需的知識,也就是有閱讀價值的體現。在高校圖書館所開展的閱讀推廣活動中,因其活動開展與讀者需求不相匹配,無針對性目標,再加上與多元化時代網絡信息獲取的快捷性相比,高校圖書館活動時間、空間、地點、人員均受到很大限制,讓很多讀者因其約束性太強而失去了參與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的興趣和熱情。
2.4多方合作機制:各自為政,溝通機制不暢通,資源浪費嚴重
當今時代倡導資源的共建共享,但目前高校圖書館在開展閱讀推廣活動時還是實行各自為政的策略,活動自己組織,活動對象僅限于本校學生,所需資源均在校內進行調配,與其他高校圖書館的溝通交流很少,只有小部分圖書館在一定范圍內開展了“跨校借書”的活動,與出版社等文化機構的合作也很少,僅限于一年一度或者一年幾度的“精品圖書展覽”。同時高校圖書館網絡上的資源基本上都處于封閉狀態,資源浪費嚴重。
借鑒國內外圖書館的閱讀推廣經驗,筆者認為可以從館內、網絡、館外3方面來構建高校圖書館“立體閱讀”模式,具體如圖1所示。

圖1 高校圖書館立體閱讀模式
3.1館內閱讀推廣:精心調研策劃,塑造閱讀推廣的活動品牌,調動讀者參與的積極性
閱讀推廣工作首先以本校圖書館為核心主體,主要的推廣形式有“讀書”和“讀人”兩種,而在這兩種推廣活動中,要注意精心調研策劃,在前期調研中要充分掌握讀者的閱讀興趣和愛好,在選題策劃上要善于創新,在內容選擇上要堅持選擇質量高、讀者愛讀的作品,在宣傳推廣上要加強與讀者的互動。通過以上措施來保證閱讀推廣活動的順利推行。在按照慣例開展“讀書”和“讀人”活動時,還可以在這些活動中有目標、有選擇地塑造活動品牌,以調動讀者參與的積極性。比如在“讀書”活動中將“圖書漂流”樹立為活動品牌,高校圖書館、學工團委以及各學院在校內共同建立“漂流驛站”,或在網絡上創辦“圖書漂流網”,以實現圖書的充分有效利用。
3.2網絡閱讀推廣:建設網絡資源,加強數字閱讀的正確引導,實現讀者閱讀的有效性
針對當前網絡閱讀的趨勢,高校圖書館要充分利用網絡平臺來開展閱讀推廣工作,主要的推廣形式是“讀媒”,可以通過以下幾方面來實現。一是開展電子書閱讀服務,讀者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電子書閱讀器來借閱圖書;二是完善圖書館網站,主要可以推薦閱讀書目和構建網絡溝通平臺,縮短時間、空間的距離,有利于讀者加深理解;三是利用微博、豆瓣等社交網絡工具進行閱讀推廣,比如建立微博發布圖書相關信息,同時把其他微博上的圖書相關信息轉發到自己的微博上,以吸引讀者前來瀏覽;四是構建移動圖書館,提供移動終端設備方便用戶訪問圖書館資源、進行閱讀和業務查詢的服務。高校圖書館要加強對讀者數字閱讀的正確引導,讓讀者能夠閱讀到更多有價值的信息,以實現閱讀的有效性。
3.3館外閱讀推廣:打破校際界域,建立多方合作的有效機制,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大化
館外閱讀推廣主要是指本校圖書館與其他高校圖書館、機構聯合起來,一起進行閱讀推廣工作的實施,這樣可以擴大活動規模,吸引更多的讀者參與。可以通過以下措施來完成:一是加強與其他高校的交流合作,建立區域性高校圖書館聯盟,聯合開展“跨館借書”“圖書漂流”和“讀者服務月”等系列閱讀推廣活動。二是加強與其他機構的交流合作,可以通過與出版、文化機構聯合舉辦“精品圖書展覽”,與文化傳播機構聯合開展“名家講座”“國學講壇”等形式,充分整合、利用資源,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大化。
為了更好地實現從館內、網絡、館外3方面來構建高校圖書館“立體閱讀”模式的目標,可以從制度、組織、人員以及經費等方面來做好保障措施,如圖2所示。

圖2 高校圖書館“立體閱讀”模式構建的保障措施
4.1制度保障方面:完善措施,內涵建設,實現“共同愿景”
要研究借鑒國內外圖書館先進的閱讀推廣經驗,組織專家圍繞閱讀推廣工作進行深入探討,通過完善措施,出臺相應規章制度來保障閱讀推廣工作的開展,高校圖書館制定細則予以配合,以此進一步加強內涵建設,以實現學校、圖書館以及讀者“共同愿景”的目標。
4.2組織保障方面:全校聯動,通力合作,實現“各盡其能”
全面開展閱讀推廣工作需要一個完整的組織給予保障。閱讀推廣活動不應只局限于高校圖書館和各種學生組織,還要充分發揮團委、教務部門及各學院等其他相關部門的作用,通力合作,各盡其能,以形成較強的校園影響力,廣泛促進讀者閱讀。
4.3人員保障方面:專業人才,專門管理,實現“長期穩定”
實現閱讀推廣工作的持續性、長久性,須配備專業的閱讀推廣人員進行專門管理。應做好以下3方面的工作:一是引進專業人才,二是做好原有人員的專業培訓工作,三是建設一個良好的職業發展環境,做到制度留人、發展留人、事業留人,促進隊伍的長期化、專業化發展。
4.4經費保障方面:拓寬思路,多方籌措,實現“增強創收”
高校圖書館經費主要是以撥款為主,用于閱讀推廣工作的經費僅占其中的一小部分,所以高校圖書館還要拓展思路,多途徑引進各類社會資金用于閱讀推廣工作。比如爭取項目經費、與文化傳播機構合作、校友或社會捐贈,還可以在閱讀推廣活動中增加一些付費服務等,實現“增強創收”的目標。
高校圖書館“立體閱讀”新服務模式作為閱讀推廣服務的新實踐與新探索,是一項長期的、極具挑戰性的工作,只有樹立閱讀推廣意識,有針對性地開展推廣策劃活動,加大讀者的參與程度,建立多方合作機制,才能夠有效地從館內、網絡以及館外3個方面進行具體實施,同時還需要從制度、組織、人員以及經費上來保障閱讀推廣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劉悅如,章回波.立體閱讀——讀者服務新模式[J].圖書館建設,2013(1):42-44.
[2]謝蓉.數字時代圖書館閱讀推廣模式研究[J].圖書館論壇,2012(3):23-27.
[3]吳高,韋楠華.我國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所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3(2):47-51.
[4]王波.圖書館閱讀推廣亟待研究的若干問題[J].圖書與情報,2011(5):32-35,45.
高春雨女,1977年生。本科學歷,助理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學。
收稿日期:(2014-12-02;責編:楊新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