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蕾
審核評估與教學質量改進
雷蕾
審核評估是我國新一輪本科教學評估的主要方式。在我國現行高等教育體制下,審核評估可能會面臨一定困難。針對一系列可能存在的問題,教育行政部門在對審核評估進行管理和監(jiān)督的過程中,應增強審核評估的民主性;高校應該借此契機努力完善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學校師生、管理人員要積極參與,增強評估的責任感和主動性。
審核評估;教學質量;改進
審核評估是新一輪本科教學評估的主要方式,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審核評估(外部審核)是“由評估機構組織的,對參評普通高等學校的本科教學質量管理體系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進行審查與評價的過程。”高等教育質量改進是一種“通過質量管理,增強高等教育質量滿足國家、社會、學生及其他利益相關者對質量要求的能力”的過程。審核評估的目的是為了完善高校本科教學質量保證體系,增強質量保證能力,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從審核評估的范圍來看,審核范圍包括定位與目標、教師隊伍、教學資源、培養(yǎng)過程、學生發(fā)展、質量保障和特色項目共7個一級項目,二級項目有辦學定位、培養(yǎng)目標、教學水平、教學投入、專業(yè)設置等24項,從這些二級項目均可看出其目的最終指向質量改進,而一級項目中的質量保障一項更是直接針對教學質量存在的問題及薄弱環(huán)節(jié),采取有效的糾正和防御,以達到質量持續(xù)改進的目的。從審核評估的程序來看,審核程序由學校自評、專家進校考察、評估結論審議與發(fā)布構成。通過學校自評,使學校對自身的教學質量有客觀認識,從而督促學校內部進行質量改進,也為專家進校考察提供依據;在專家進校考察階段,專家組獲取第一手的學校教學實際信息,對學校教學工作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為學校教學質量的改進提出整改意見。從審核評估的具體項目來看,由于質量改進的主體是高校和師生,質量改進要由學校和師生共同完成。審核評估的具體項目是通過對學校質量保障體系的建設、教師及其教學水平和教學投入的落實、學生學習效果及學風建設等方面進行監(jiān)督,從而達到改進教學質量的目的。
審核評估是我國新一輪本科評估采用的新模式,對于我國的大型評估來說是史無前例的。審核模式無疑與本輪評估的目的是非常契合的,是我國新一輪本科教學評估最科學、最適宜的選擇。但是由于我國高等教育體制、制度的限制,審核評估到底能否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審核評估在實施的過程中又會遇到哪些困境?
1.教育行政機構主導過強,沖擊高校的主體地位,導致評估難以達到預期目的
從我國現行的高等教育體制,如管理體制、辦學體制、投入體制來看,政府居于中心地位,發(fā)揮主導作用,在管理方式上主要采用行政指令、計劃等方式,以至于行政機構主導過強,集權管理色彩明顯。在這樣的政策體制下教育行政部門和評估機構往往成為評估的主體,學校成為評估的客體。如果將學校完全看成是接受評估的客體,審核評估就難以達到質量改進的預期目的。我國高等教育現行體制決定了審核評估中政府行為的集權模式,教育行政部門作為評估的主體,它集評估方案的制定者、評估政策的執(zhí)行者和評估結果的公布者于一身。在新一輪的評估中,因為評估重點是教學質量,而教學質量是內生的,這需要被評估的高校有足夠的主體意識,而現行的體制使之與其背道而馳。
2.學校、師生及其他利益相關者缺乏參評主動性,評估工作難以高效開展
在當前的評估過程中,一方面由于學校管理體制的限制,另一方面由于高校沒有充分認識到自己的主體地位,導致學校、師生以及其他利益相關主體缺乏參評主動性。很多高校把本科教學評估當作回應政府行政問責的被動評估,而不是為了改進教學質量的自主性評估。如果高校的質量主體意識不強,在評估過程中對信息進行有意識地屏蔽,就很難得出準確的判斷與結論,很難通過評估改進教學質量。對于高校教職工及學生而言,由于高校內部管理體制仍比較僵化,導致教職工普遍缺乏競爭意識,沒有危機感和緊迫感。這也是造成教職工參評積極性不高的原因。另一方面,絕大多數高校的內部質量管理部門是掛靠教務處,而非獨立的質量管理機構,這種運動員兼裁判員的質量管理體制,就決定只有領導和管理人員才能成為質量保障的主體,因此高校師生參與評估的積極性不高。
3.自評、整改環(huán)節(jié)不受重視,影響評估整體質量
學校自評階段是從教育部確定對學校進行評估至專家進校考察前這段時間。學校自評是審核評估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審核評估有效進行的基礎,后續(xù)的評估工作都是建立在學校自評的基礎上。學校整改階段是指從專家組進校考察結束后的一年時間。在專家進校考察后,參評學校需根據專家組的評估意見,擬定整改方案,開始新的建設過程,從而達到“以評促改”的目的。學校自評工作量大、歷時較長,但是由于我國現行的評估過程缺乏必要的監(jiān)控,缺乏評估的長效機制以及高校自身不重視,導致學校自評具有突擊性、應付性。從而使得被評估學校將自評時間壓縮,應付了事。這樣一來專家組進校考察就失去了依據和基礎,所提出的整改意見的質量就會大打折扣。整改環(huán)節(jié)是決定評估能否達到質量改進效果的根本性環(huán)節(jié)。由于我國現行的評估程序的安排缺乏有關部門的呼應和重視,難以對評估全過程進行實時監(jiān)控,導致專家組從學校撤出之后,學校容易松懈,使得整改環(huán)節(jié)弱化,從而降低了評估效益。
根據我們對上述問題的認識,為進一步推進我國新一輪本科教學評估的開展,教育行政部門、高校和師生應在評估過程中針對審核評估的特點對自身行為進行改進。從而更好地促進教學質量的改進。
1.教育行政部門應轉變自身角色,落實管辦評分離
首先,在評估過程中教育行政部門要轉變自身的角色。審核評估是建立在合格評估基礎上的評估,評估的重點不是考察其辦學條件是否達標,而是考察其辦學條件是否能夠有效地支持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國家也不再規(guī)定具體的、統(tǒng)一的質量評估指標,而只是提供一個框架性的評估內容。總之它考察的重點是學校質量管理的系統(tǒng)性和有效性。因此,在審核評估模式下,政府的角色應從“直接管理者”向“戰(zhàn)略指導者”轉變。其次,在評估過程中要落實管辦評分離。新一
輪審核評估的另一個突出特點是“管辦評分離”的原則。在這一原則下各級部門承擔著不同的作用和責任,各部門應合理定位、各司其職。另外還要實現教學管理與教學評估的分離,設立獨立于教務處的直接對校長負責的教學質量管理部門,完善學校內部的質量管理體系。同時還要進一步健全評估法規(guī),使評估工作走向制度化和規(guī)范化。
2.高校應努力完善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形成質量改進的有機整體
高校要以此次審核評估為契機,努力完善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本論評估的目的是“保證質量”。而質量的保證靠的是質量保證體系的建立。通過審核評估,引導高校完善內部質量保證體系,這是本輪評估的主要目標之一。高校應該以保證和提高質量為目標,運用系統(tǒng)概念與方法,依靠必要的組織機構,把各部門、各環(huán)節(jié)的質量管理活動嚴密組織起來,將影響質量的一切過程和因素實行有效監(jiān)控,形成一個有明確任務、職責、權限,互相協調,互相促進的質量管理的有機整體,高校應該保持這個體系的高效運行,同時應對該體系進行周期性的評估和持續(xù)改進從而保證該體系的有效性。
3.高校師生應加強評估的責任感和主體意識,積極營造良好的評估氛圍
審核評估需要高校具有主體意識和評估動力。因此要發(fā)揮教師、學生和管理者多方的積極性,全員參與,人人都是質量的形成者。第一,高校師生及其他人員應端正態(tài)度,營造良好的評估文化氛圍。正確處理好評估結論和評估過程的關系。評估結論很重要,但評估過程更重要,要把過程扎扎實實地做好。第二,鼓勵師生共同參與,把質量管理落到實處。當質量管理中管與被管的關系變成共同參與時,質量管理才能落到實處。
綜上所述,審核評估的順利進行,需要多方協作,共同克服現行高等教育體制給評估帶來的困難,進而達到教學質量改進的目的。
[1]李志義,朱泓,劉志軍.本科教學審核評估方案設計與實施重點[J].中國大學教學,2013(08):72-77.
[2]李志義,朱泓,劉志軍,等.基于審核模式的高等學校教學評估探討[J].中國高等教育,2009(02):***.
[3]李志義,朱泓,劉志軍.從本質上認識高校本科教學評估[J].中國高等教育,2010(08):.
[4]楊潤勇,錢玲.高校本科教學評估中主要問題的政策學分析[J].大學(研究與評價),2008(Z1):99-106.
[5]李志義.緊緊牽住“牛鼻子”審核評估就不會“跑偏”[J].高教發(fā)展與評估,2013(05):1-11.
[6]周濟.教學評估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舉措[J].中國高等教育,2006(10):4-8.
(作者單位:武漢理工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
陳雪,(1985-)女,漢族,重慶人,碩士,單位: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南方翻譯學院,研究方向:俄語語言學。
雷蕾(1991-),女,漢族,湖北黃岡,碩士研究生,武漢理工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高等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