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劍
高校輔導員工作視域中師生沖突問題研究
陳劍
師生沖突指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情緒對立或公開的對抗。在師生沖突中,輔導員與學生的沖突更為常見。高校輔導員與學生的沖突包括情感沖突、價值觀念沖突以及利益沖突等幾種類型。高校輔導員與學生之間都存在引發沖突的因素。如何避免發生沖突,應當如何來處理?根據沖突管理理論,對輔導員與學生沖突的管理應從預防與處理兩個方面來展開。
輔導員;師生沖突;高校輔導員;學生師生沖突
高校輔導員作為學生工作的排頭兵,與學生關系的好壞是學生工作能否順利開展的基礎。從當前的實際情況看,輔導員與學生的關系融洽,真正做到了是學生的良師益友。但除此之外,也存在輔導員與學生沖突的現象。輔導員與學生的沖突不僅影響學生正常學習生活,還會干擾輔導員的教育管理工作,不利于人才培養目標的完成。因此,有必要加強對輔導員與學生沖突的研究。
何謂沖突?沖突是指社會中不同主體之間因目標不同或價值各異而形成的意在阻止、壓服,甚至消除對方的態度和行為。一般而言,師生沖突指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情緒對立或公開的對抗。師生沖突有隱性和顯性之分。隱性的師生沖突是指教師與學生兩方沖突表現不明顯,雙方不會有面對面的對抗,只是在個人行為上采取消極的做法與態度。顯性的師生沖突則是指教師與學生之間出現激烈、明顯的對抗行為,兩方都以一種非理智的態度和行為來表示對對方的敵視。
高校輔導員主要負責班級學生的學習生活管理工作,雙方接觸的時間最多,也是學校各種政策的直接執行者。然后這些政策、制度規范往往涉及到在校學生的各自利益。所以高校的輔導員教師與學生的矛盾、沖突也就最常見。
依據沖突理論,結合高校的實際情況,綜合輔導員與學生沖突的表現方式,我們可以將輔導員與學生沖突劃分為以下幾類。
1.情感沖突。輔導員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當前,高校輔導員往往要承擔幾百個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由于人數眾多,任務繁重,在班級管理中情感投入不足,對學生的關心不夠,難以滿足大學生的情感需求。在工作方式上,由于工作繁重,輔導員更多地采取“抓兩頭”的工作方式,即抓好班級表現優秀的學生和班級“經常出事的學生”,而對“表現一般不出事的學生”則關心不足,導致學生與輔導員之間心存隔閡。
2.價值觀念沖突。教導員與學生之間在價值觀上面的沖突,是因為文化機制的差異,教導員代表成人社會,學生即代表剛成年群體,教導員和學生在價值觀上有著不同的取向和矛盾。由于代際文化差異,師長和學生在多元價值取向中各有所好,在價值取向上難以達成統一。另外,教導員主要職責是負責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工作,向學生傳輸相關的、既定的傳統文化,要求學生們遵紀守法。而學生是一個新生團體,他們叛逆并且追求自我、張揚、個性,學生的價值觀大多都是與主流文化相背離的,也就是我們常常所說的“非主流”,由此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無法在文化認同上形成一致。
3.利益沖突。學生利益訴求意識的覺醒是高校輔導員與學生利益沖突的重要因素。受時代的影響,當代的學生具有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特別重視自身權益的維護與自我價值的展現。隨著日漸增多的利益訴求,由于輔導員日常事務繁多或者責任心不強,對于大學生的訴求關注不夠,或者只是從學校管理的角度解決學生一些的問題,不能完全滿足學生的要求。在學生看來這種“敷衍式”的解決問題的方式,必然會造成輔導員與學生關系緊張。
(一)輔導員方面
1.責任意識不夠。由于當前輔導員日常事務繁重,職稱晉升困難,上升渠道狹窄,使得部分輔導員在工作中缺乏熱情和動力,責任意識不強,不能積極主動地深入學生,對學生開展有效的教育與管理工作。
2.溝通技能不高。當前輔導員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中存在很多突出問題需要解決,比如“說教”色彩嚴重、沒有積極主動的溝通交流、命令式的口吻等,這些現象反映出輔導員溝通技能的不成熟,致使學生與輔導員雙方溝通困難,學生對老師的工作的認同度低,加劇了輔導員與學生沖突的發生。
3.綜合知識欠缺。輔導員要教育管理好所負責班級眾多性格、愛好不同的學生,不僅要學好自身的專業知識,還要盡量跨領域學習和了解其它領域的知識,做個“雜家”。當前,輔導員專業背景不一,完全出身于思政專業的較少,除了專業背景外,輔導員自身的綜合知識較為薄弱。
(二)學生方面
1.主體意識的增強。由于社會不斷發展,學生接觸到的信息日益廣泛,他們具有強烈的主體和權利意識,要求輔導員平等地對待他們的利益訴求和表達,尊重他們的個人意愿。
2.個性化的追求。當代大學生個性昂揚,主動追求,不愿被動地接受、認同主流文化。隨著學生獲取信息渠道的多樣化,高校學生們逐漸對成人文化持有不同程度地批判,對成人社會的權威也不再像從前那么認可,對于相關的問題見解也越來越成熟、完善。也正是由于高校學生個性化的追求,與教導員非個性化的教育管理之間的矛盾與對立導致沖突問題不斷出現。
3.信任感的降低。由于繁重的工作壓力,輔導員將面對眾多不同興趣、個性的學生,輔導員們想把各個工作都做得仔細、到位是不太現實的,在事關學生切身利益的事情上難免出現偏頗,如果處理的不好的話,將會導致學生對自己以后的不信任,最終將導致輔導員與學生之間關系的緊張,甚至會引發沖突的局面。
當前,輔導員與學生的沖突最為普遍。如何避免雙方沖突的發生,當沖突發生以后我們應當如何來處理?根據沖突管理理論,對輔導員與學生沖突的管理應從預防與處理兩個方向來展開。
(一)預防方面
1.建設穩定隊伍。輔導員隊伍的不穩定是引發輔導員與學生沖突的重要因素。因此,為了減少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矛盾沖突的產生,積極構建穩定的輔導員隊伍是重要一環。高校要高度重視輔導員隊伍的穩定,在制度設計、職稱評審等方面對輔導員予以考量,為高校輔導員隊伍構建提供一個健康的個人職業發展空間和氛圍,幫助輔導員不斷提升自我的職業成就感
2.提升綜合素質。輔導員的綜合素質包括堅定的思想政治素質、良好的知識結構、較強的業務能力、高度的事業心、較強的親和力等。這些素質事關輔導員能不能有效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不能引導學生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能不能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得學生在感情上認同自己。這些素質是輔導員建立師生和諧關系的一個重要前提,是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實效的一個關鍵因素。
3.樹立服務理念。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對象是鮮活的學生個體,必須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學生工作理念。堅持以學生為本,就應該把促進學生的發展作為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每個高校輔導員必須有轉變教育理念的思維和決心,將管理學生工作轉變為服務學生工作.在工作中對學生投入人性的關懷。
(二)處理方面
1.領導適時介入。分管領導要密切關注輔導員工作的展開情況,及時到位地提醒他們在工作中將會遇到的問題并給出合理的建議,準許輔導員在不違反原則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方式開展工作。當輔導員在教育與管理工作中與學生產生矛盾或沖突無法獨自處理時,領導要及時給予幫助和指導,為輔導員處理沖突提供解決的方式方法。
2.實施真誠溝通。真誠溝通需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是善于聆聽。輔導員要善于傾聽,學生才會愿意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這樣輔導員才能因勢利導,解除誤解。二是就事論事。當學生出現了問題,作為輔導員應該針對問題進行化解,對學生進行必要合理的批評教育。三是控制情緒。輔導員作為師長,面對沖突時應控制自己的情緒,冷靜地思考和處理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做出理智的決定。四是鼓勵為主。鼓勵比批評更重要,鼓勵也比批評更有效。對于學生而言,聽到老師一句鼓勵的話要比聽到一句批評的話更有促進作用。
3.講究化解藝術?;馑囆g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是寬容與接納學生。學生的個性千差萬別,其存在問題也是正常的。輔導員作為教育管理者,以寬容的胸懷包容學生存在的問題,以愛心和知識幫助學生茁壯成長,這才是輔導員存在的意義所在。二是具有民主與平等意識。師生之間是相互平等的,沒有高低之分。面對沖突,輔導員要讓學生在平等中表達自己的想法。三是掌握批評技巧。有效的批評能使學生正面面對自己的問題。因此,輔導員在批評學生時,要保持冷靜,講事實擺道理,弄清楚事實原委的前提下進行批評教育,利于沖突的化解。
[1]孔慶聰.高校師生沖突社會學分析[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3(5).
[2]沈雪妹.高校輔導員與學生互動中的沖突及化解[J].江蘇高教,2010(5).
[3]鐘健雄.科學發展觀視野下高校輔導員與學生和諧關系的構建[J].教育與職業,2010(5).
[4]王鵬.張微微.試論高校輔導員與學生和諧關系的構建[J].哈爾濱金融學院學報,2011 (3).
[5]郭慧.堅持以人為本,提高學生管理工作的實效性[J].當代教育論壇(管理研究),2011(3).
(作者單位:浙江寧波大紅鷹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