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群群 姚瑩瑩 霍美霖
中學體育教師行為研究
王群群 姚瑩瑩 霍美霖
中學體育教師是中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嗎,他肩負著組織學校體育課、組織各類課外體育活動以及訓練學校體育隊的艱巨任務。學校體育目的是培養學生健康強壯的體魄,并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使他們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得到共同的發展。而體育教師的理性教學行為是教學目的實現的基本保障,因為體育教師是一堂體育課的引導者,這節課的教學效果和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體育教師在這堂課中所表現出來語言和行為。理性的教學行為會促進教師的教學實踐,也會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相反,教學中的非理性行為不僅影響體育教師自身的發展,更會嚴重的影響到學生的身心健康。
中學體育;教師行為
什么是教學行為?教學行為不單單是一種教學形式或是教學手段,它是一種在體育教師的教和學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影響體育教師自身和學生的身心健康,影響教學活動的一種行為。有影響就有好壞之分,好的影響取決于體育教師的適宜的教學行為,壞的影響則來自于體育教師的不適宜的教學行為。
可見,體育教師教學行為是否適宜,將在教師自身和學生本身的成長表現、熱愛體育的程度和個性品質的發展占據著及其重要的地位。因此體育教師如何更加規范化自己的行為,剔除自己不適宜的行為,從而用適宜的體育教學促進學生的心身健康發展,培養終身體育的興趣是本文研究的重點。
(一)體育教學中的適宜行為
1.適宜的言語行為。教學中適應的行為將對教學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傳遞給學生更多的優秀品質,促進學生更加熱愛體育。體育教學中的適宜的言語行為包括平等口吻、親和感、激勵性、簡練、幽默等。
2.適宜的非言語行為。體育教學中適宜的非言語行為是采取非語言的形式,對教育教學產生積極影響作用的,傳到給學生優秀品質,對學生的行為習慣有著積極方面影響的教育教學行為。主要包括適宜的教學方法、手段,合理的體態、儀態和良好的情緒等這些能夠表現出體育教師品德修養、教學技巧和活動能力的外在和內心素養。
(二)體育教學中的不適宜行為
體育教師的不適宜行為是指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做出的不合理的、不冷靜的將對教學產生消極的作用,傳遞給學生負面影響的行為。教師的不適宜行為也包括兩個方面,一個表現在體罰方面,另一個則表現在言語方面。
(一)外界客觀因素對體育教師行為的影響
除體育教師之外的一切會對體育教師行為有所影響的因素都是外界客觀因素。主要包括學校方面,學生方面,家長還有社會等方面。體育教師一直以來與其他教師都是同工不同酬,多勞不多得,評先評優的機會幾乎沒有等等,使得體育教師的實際價值得不到真正的體現就會嚴重影響體育教師的適宜行為。體育教師付出多,收獲少,而且長期風吹日曬,工作環境非常艱苦,工作量龐大,但是一些工作量卻得不到認可和回報。長此以往,體育教師的積極性嚴重受挫,難免會消極對待工作,促發體育教師不適宜行為,從而影響教學質量。如果在體育教學中,學生消極對待,尤其是學生的一些錯誤的行為或語音都很容易激發體育教師的不適宜行為。家長和社會方面也會對體育教師的行為有嚴重的影響。社會關注度不高,家長認可度低,這一切都會對體育教師的行為產生一定的影響。近幾年,家長強烈反對體育教師當班主任屢見不鮮,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家長和社會對體育教師的定位,無疑,也再很大程度上嚴重影響了體育教師的行為。
(二)教師自身因素對體育教師行為的影響
除客觀因素外,由于體育教師自身的生理或心理上面的原因,也會直接影響到體育教師的行為、情緒和態度。一名體育教師的生理上出現一定的問題,就容易產生焦慮、憂愁、煩惱、抑郁等不良情緒,從而影響體育教師的判斷和人際交往。而體育當教師心理出現不健康時,也會把不良情緒帶到課堂,會采取一些不適宜的行為,這雖然是體育教師一時情緒的發泄,卻有可能帶給學生一生的影響。反之,體育教師樂觀、豁達、寬容的心理狀況,會導致體育教師樂觀、寬容的行為,最終間接地影響學生的心理發展。重要的是,體育教師的心理狀態具有傳染性,教師本身對學生就有很強的感染力。體育教師的不適宜行為會減弱學生學習的體育的興趣和動力。而這種不適宜行為背后的消極情緒和態度這種心理狀態也會很直接地感染到學生,影響學生做人、做事,影響學生的心理發展。
(一)社會和學校給予相對重視
社會要率先正視起體育教師的職能,要支持體育教師的工作。社會的理解和關心對體育教師來說是一劑良藥,能夠正面促進體育教師行為的完善和規范。所以社會要切實關心體育教師的疾苦,理解體育教師的難處。學校教育離不開體育,人類的健康也離不開體育。所以,社會不能忽視體育的重要性,也不能忽視體育教師的重要性。
而學校作為體育教師的直接領導者,要有意識地關心體育的工作和生活。要健全體育教師績效考核制度,與其他任課教師一視同仁。充分肯定體育教師的工作量和工作成績。其次,學校要改善體育教師的工作環境。盡量減少體育教師的壓力來源,從政策、制度、待遇還有精神上給予體育教師必要的關心和支持。
(二)創造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和諧的課堂氛圍其內取決于是否建立起了民主、平等、良好的師生關系。體育教師自身必須要更新教育理念,樹立師生平等,尊重學生人格。其外取決于體育教師要根據課的要求,布置場地,抓住學生心理、生理特征,采取最佳的教學手段,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當有了良好的師生關系,創建了和諧的課堂氛圍,才能減少體育教師不適宜行為的發生。這樣學生才能感受到體育帶來的樂趣,從而培養終身體育的意識。
(三)體育教師加強法制觀念及自身素質的提高
目前,我國體育教師法律意識淡薄,因此會不經意間做出一些違法的行為。體育教師要認識學習《教師法》,《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養成依法執教的習慣,懂法知法守法,避免不適宜行為的發生。體育教師不僅要有強健的體魄,還要有強大的內心。學會有效地自我調節不良情緒。加強道德修養,增強職業的自信心,增強工作的使命感,才能及時排解不良情緒,保持積極樂觀,健康的心理,體育教師是學校體育工作的主要力量,學校體育的目標和質量也是由體育教師的行為決定的。體育教師是否適宜的行為影響著學生的品德、心理和身體健康的形成和發展。不適宜的行為不僅會對教師的自身發展有所限制,還會嚴重對學生的身心發展造成極大的消極影響。因此體育教師要嚴格調控自己的行為規范,及時做自身情緒的疏通者,從而及時規避自己的不適應行為。
(作者單位:上海體育學院)
王群群(1991—),女,漢,安徽省,研究生在讀,上海體育學院,體育教育訓練學;姚瑩瑩(1991—),女,漢,河南省,研究生在讀,上海體育學院,體育教育訓練學;霍美霖(1987—),女,漢,廣西省,研究生在讀,上海體育學院,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