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靜蕓
在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后,全國大學英語考試題型發生很大改變,聽力試題所占據的比重由20%增加到35%,聽力比重的加大使大學生英語聽力水平面臨嚴峻的考驗。然而對于目前大學生而言,英語聽力相對于其他英語試題來說是最薄弱的環節。在以往教學中教學模式遵循聽—做—答的模式,容易激起學生內心的煩躁情緒,進而失去對英語的愛好。然而將電影教學模式引入常規英語教學中,幫助學生構建一個真實的英語語言環境,將可聽、可視的教學模式植入學生腦海中,進而增大學生的投入興趣。
Krashrn的理論認為言語的輸入是語言學習必要的條件之一,同時也是英語學習的首要環節。學生通過此種方式的語言學習慢慢的了解懂得第二種語言的應用,因此成為學生學習語言的重要條件之一,即:語言輸入學習既要便于理解,也不要保持一定難度,最好控制在學生現有水平之上。有種假說認為:當學生身處于情感緊張、焦躁、憤怒等時,學生的學習能力受到干擾,學生對于語言的學習興趣下降。然而引入英語電影教學模式不但能給學生大量具象化的語言信息,而且能幫助學生觀看英文電影時激發學生興趣主動學習理解新的語言信息。英文電影語言生動也便于理解,可以降低語言的枯燥性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自信心,降低情感過濾,增加語言輸入量。
Swain 經過長久的實踐總結提出語言輸入假說:“理解語言輸入”在人的語言學習中占據很重要的地位,然而語言的輸出也很重要,大學生英語課程中不但要堅持聽也要增加說的比重,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大學生聽力和整體語言水平。
語言能力的培養不僅從學生自身抓起,而且需要構建學生通過外界環境學習的環境。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首先以自我知識的儲備的基礎上構建理解學習新知識的方法方式,而教師只為血紅色呢搞構建便利的環境,調動學習者對知識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以便學習者能有效的構建對新知識的理解的目的。通過英文電影教學模式進行聽力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幫助者與促進者,從而讓學生在英文電影較強的視覺的刺激下根據以往自我的學習經驗模式積極主動地學習新的知識。
1.英文電影調動學習者學習興趣。興趣是語言學習者學習語言的最大動力之一。英文電影用最直接的方式,語言的表現力以及生動的畫面刺激學習者的感官,調動學習者的興趣,使學習者保持長時間的興奮和注意力。
2.英文電影呈現最真實的語言環境。英語教學的出發點是通過構建各種社會情景以及社會背景,并調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理解語言的所處的環境,這樣增強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以及運用知識的能力,達到英語教學的目的。英語教學中應用英文電影把學習者帶入一個虛擬的英語環境中,通過生動的故事情節來增強學生對語言以及文化的最直接的認識和理解。
3.英文電影教學培養學習者地道的英語口語。英文電影向學習者提供生動的語言情節以及清晰地到的英語發音,甚至包括語言的不同社會場合下習慣。學習者能在地道的口語環境下培養自己對語言感覺,同時還能找到學習過程中語言帶來的樂趣等。
4.英文電影帶領學習者了解語言文化。英文電影生動呈現了英語語言國家的文化,英語民族的思維方式,生活習慣等,帶領學習者認識和理解各個英語國家。語言承載著一個民族的文化,學習語言也能了解民族的文化。因此電影也是文化的載體,它反映一個民族的文化。
1.合理選擇影片。選取合適的英文電影在英文教學中至關重要。影片選擇是要充分考慮學習者的興趣愛好,教師在選擇時盡量挑選英文電影里人物的語速,發音以及電影故事情節合理性等,其次在挑選電影情節時盡量挑選健康有意義的電影。最后,影片的長度不宜過長,因為大學英語聽力課的時間有限。
2.設計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第一,片前準備。在觀看英文電影之前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主動查找電影的背景情節等,如影視內容相關的文化學科和歷史背景等信息。這樣能充分調動學生對影片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更加全面地理解這部電影,同時讓他們自主地摸索通過聽英文電影提高聽力能力的有效技巧和方法。第二,片中指導。(1)電影播放前后的引導:觀看電影前后,教師應該向學習者闡述電影的文化意義,語言習慣,電影的主題等,是學生更容易了解以及理解電影文化已經價值。(2)語言問題設計。教師通過電影播放后巧妙設計與電影相關的語言問題并引導學生回答,給學生制造學習交流的氛圍,加深對電影語言的理解和領悟。(3)電影字幕選擇。教師可以通過調節電影播放過程中的字幕功能,在一些淺顯易懂的地方消除字幕,減緩學習者對英文電影字幕的依賴性,這樣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第三,片后練習。語言學習過程是輸入─吸收─輸出的過程。教師播放電影結束后可以通過學生扮演電影里角色,從而提高學生學歷語言,領悟理解語言的能力。
英語教學中運用英文電影,通過電影情節讓學習者進入一個虛擬的語言環境,刺激學生的感官,最大限度的增強學生學習能力和理解構建知識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語言的興趣以及激情,達到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2]KRASHRN S D.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Pergamon Press,1982:31-32.
[3]SWAIN M. The Output Hypothesis:Just Speaking and Writing Aren’t Enough[J].The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1993,50(1):158-164.
[4]劉琦,劉儒德.教育心理學[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54.
[5]李培紅.英文電影欣賞與英語聽說教學[J].電影文學,2009(18):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