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 喬進
摘 要:科研基地是高校承擔科研項目、開展科學研究工作的重要平臺,是學校科技獎勵產出的主要陣地。各級科研基地科技人才、科研任務、科技資源相對集中,科學技術成果豐富多樣。呈現出多學科交叉融合、新興研究領域發展迅速、優勢研究領域競爭力強等優勢。科研基地所擁有的科技獎勵的質量和數量往往也是衡量科研基地運行狀態和研究水平的關鍵指標。因此,依托科研基地切實有效地開展高水平的科學研究,促進科技成果產出,是獲得高級別的科技獎勵的重要途徑。充分發揮科技獎勵給科研基地帶來的綜合效益,可為科研基地的可持續發展不斷注入新的活力。
關鍵詞:科技 獎勵 基地 發展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1(c)-0181-02
科研基地是科研人員追求新的發明、新的技術創新以及成果轉化的最重要的源頭和最集中的載體,是新科學思想的發源地。加強高校科研基地建設既是創新型國家建設的迫切需要,也是高校提升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增強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創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必然要求。
高校科研基地主要有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試驗場站與野外觀測試驗臺站、校企聯合研發中心等,在我國高校科技創新體系中,科研基地具有重要地位。由于科技獎勵激勵目標與科研基地的戰略導向具有一致性,在對科研基地的創新能力培育、運行狀態考核、成果產出水平等評估工作中,科技獎勵一般成為了一個重要表征指標。科技獎勵的質量和數量,尤其是高級別國家科技獎勵更成為了對科研基地、科技人才、科研活動進行評估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標。
1 抓成果、促產出,努力實現國家科技獎勵學科全覆蓋
當前,國家級科技獎勵的數量和質量,已經成為衡量科研基地、學校整體科技創新水平乃至學校整體科研實力關鍵指標。近年來,武漢大學出臺了《武漢大學高水平科研成果獎勵辦法》,實施科研業績獎勵政策,規范考核辦法,充分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隨著科研基地建設投入的持續加大,創新體系日漸完善,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科技成果產出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在測繪科學、水利水電、醫藥衛生、生命科學等優勢學科領域獲得了一批國家科技獎勵,涌現出一批有重要影響力的科研成果。這些成果的產生,尤其是國家科技獎勵的獲得很大程度上增強了學校的科研實力。
2009年至2013年,武漢大學以第一完成單位共獲國家科技獎勵15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1項,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1項,實現了連續突破,這些國家獎全部來自于國家級基地。2009年以來,武漢大學獲得的省部級科研成果獎勵也穩定增長,共獲省部級科技獎勵158項,其中一等獎53項。
2 抓管理、促運行,著力構建“金字塔”結構科學研究基地體系
當前,科技基礎條件已逐漸成為學校乃至國家參與國際科技創新競爭的重要戰略資源,其戰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已越來越受到各級主管部門、科研單位的高度重視,以國家級科研基地為代表的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目前,我國高校已經擁有一大批國家級和省市級科研平臺,擁有獨有的多學科、多人才等優勢,在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中提供著有力的技術支撐,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近年來,高校有效整合科技資源,加強改進科技管理,科技產出成效顯著,自主創新能力得到增強。依托高校建設的科研基地在加快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中發揮了引領作用,在加快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中發揮了中堅作用。
2009年以來,武漢大學科研基地布局進一步完善,新增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新增省部級重點研究基地14個,分別為: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4個湖北省重點實驗室、1個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2個湖北省產業技術創新基地、1個湖北高校自主創新重點基地,2個測繪地理信息局重點實驗室、1個測繪地理信息局工程研究中心、1個農業部重點實驗室。至此,學校自然科學類省部級以上研究基地達到60個,形成了由國家重點實驗室、省部級重點實驗室與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校級科研機構構成的“金字塔”結構的科學研究基地體系。重點實驗室建設基本實現了學校一級博士點學科全覆蓋的目標,為人才培養提供了有力支撐。近五年來,國家重點實驗室專項經費共計到賬26430萬元。科研條件建設經費為學校科研事業發展提供了強力支撐。
3 科研基地成果產出水平不斷提高,孕育多項國家級科技獎勵
從表1可以看出,2009年至2013年,武漢大學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得國家科技獎勵共計15項,大部分來自學校科研基地。獲獎項目在科研基地中的具體分布情況為:國家重點實驗室占60%、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占33.3%、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國家工程實驗室占6.7%。
從表2可以看出,2009年至2013年,武漢大學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得省部科技獎勵的項目近一半來自學校科研基地,共計158項。獲獎項目在科研基地中的具體分布情況為:國家重點實驗室占28.5%、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占20.3%、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國家工程實驗室占2.5%、省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占3.2%。
上述統計分析表明,科研基地的層次越高,產生科技獎勵的數量越多,層次越高。充分體現了科研基地是科技獎勵的主要發源地,科技獎勵是科研基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
4 科技獎勵綜合效益充分發揮,科研基地得到持續發展
近年來,武漢大學各類科研基地運行狀態良好。2009年,地理信息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評估優秀;2010年,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優秀,植物發育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數字制圖與國土信息應用工程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重點實驗室、腫瘤生物學行為湖北省重點實驗室、巖土與結構工程湖北省重點實驗室驗收評估優秀;2013年,地球物理大地測量、數字制圖與國土信息應用工程、導航與位置服務三個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重點實驗室評估優秀,腸病湖北省重點實驗室驗收評估優秀。
經過多年建設與發展,學校科研基地在科技創新、學科建設及科技人才培養中的主導作用日益凸顯,為學校科技事業、經濟社會發展等做出了較大貢獻,科研基地也初步實現了項目、基地、人才三位一體、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格局。科研基地在學校的科技活動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已成為推動學校科技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所以,充分發揮科技獎勵綜合效益,整合優化校內的科技資源,把握基地的申報、認證、評估環節,重點組織協調科研獎勵的申報;并通過產學研結合和校際間、國際間的科技合作有效地利用校內外優質資源,構筑和拓展國家層面的科技平臺規模,促進科研基地可持續發展,是學校創新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
科研基地作為優勢資源聚集的“科研航空母艦”對于孕育科技成果與獲得科技獎勵起著重要的支撐和培育作用。科技獎勵所帶來的各級科技經費投入的增加、學術地位的提升、學術交流范圍的擴大、對產業影響力的增強等等輻射作用,對科研基地的進一步建設和發展往往會帶來一系列的效益提升,對科研基地的建設和發展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科技獎勵與科研基地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是相互促進的,二者之間良好的互動有利于優質科技資源的優化配置、有利于高校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共同推動高校科技創新體系的完善。
參考文獻
[1] 廖建鋒.高校科技創新基地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地位與作用[J].交通高教研究,2004(4):21-24.
[2] 袁通路,李琳,丁昌峰.在創新中推動高校科研基地全面發展[J].技術與創新管理,2009(1):8-10,28.
[3] 付秋榮.淺談科技獎勵的激勵和向導作用[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7(10):22.
[4] 岳增良,馬萬福.影響科技獎勵群體激勵作用的因素分析及調整對策[J].農業科技管理,1996(4):5-7.
[5] 徐頑強,李華君.科技獎勵邊際激勵效用的影響因素及其優化對策[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