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
我們廣州市白云區平沙小學地處城鄉結合部,學生中有城中村農民的子女,也有來自全國各地進城務工的農民工子女,生源的復雜和多元化,帶來學生在日常行為、學習習慣、品德修養、心理素質等多方面的群體性差異,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亟待養成,整體素養亟待提高。為此,學校開展了“讓生命在平凡中閃光”校本課程研發,創建了“閃光在禮儀”校園特色文化,以提高學生素養,使之受益終生。我主要從以下三方面進行了實踐:
一、讓文明禮儀教育植根于傳統文化的土壤
我中華民族,泱泱大國,胄衍祀綿,岳峨河浩,有五千年燦爛的歷史文化。歷朝歷代的大德先賢為我們做出了極好的榜樣。《禮記》記載: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儒家教育的核心仁、義、禮、智、信,禮是做人必需具備的德行之一。教育學生做到知書達理,必先從學習古代圣賢書籍做起。為此,我的做法有:
1.引導學生誦讀《弟子規》。《弟子規》明確告訴我們,首先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要謹言慎行、講求信用,博愛大眾,親近有仁德的人。有多余的時間和精力,在學習有益的學問。學生在兒童時期能夠背誦《弟子規》,明白做人的基本道理,對良好性格品質的養成將起到積極地推進作用。在誦讀的同時,我還積極響應學校的號召,要求學生每天讀一讀懸掛在教室內的《弟子規》,不僅會背,還要在行動中實踐。
2.閱讀《中國歷代行孝的故事》,做知禮行孝好少年。中國歷朝歷代涌現了許多知禮行孝,名揚天下的故事,許多名人因知禮行孝而更富有人格魅力。例如,春秋時期的孔子、西漢時的漢文帝劉恒、新中國第一任國家主席毛澤東等等。我要求學生讀一讀這些名人知禮行孝的故事,說一說自己的感受,用筆寫一寫現在生活無憂的我們該如何自處。通過讀、說、寫,讓學生受到啟發,領悟禮孝在人的一生所占據的重要位置,激發學生也能夠知禮行孝,立德修身。
3.誦讀校本教材《閃智之詩》中的古詩詞。在誦讀中,理解古人在“禮孝”為做人基礎上的思想情懷。感悟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思鄉情,領略李清照“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慨嘆,知曉孟子所說:“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非思耳矣!”……就這樣,在誦讀經典雅文的過程中,使學生耳濡目染,陶冶情操,了解中國古人思想精髓,熱愛祖國傳統文化,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禮儀教育。
二、結合校本教材和學科教材宣傳文明禮儀
課堂教學是宣傳文明禮儀的主陣地。在課堂教學中,我一方面按新課標完成教學任務,一方面滲透文明禮儀教育,彰顯學校閃光教育特色。主要有:
1.利用班會課學習《閃光教育校本課程——閃光在禮儀》。在禮儀廣角鏡這部分中,向學生呈現場景或現象,引發學生思考與探究。在禮儀訓練營這部分中,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評一評、演一演,經歷心靈與情感的體驗,激發學生文雅有禮,成為雅人的動機,并讓學生了解掌握基本的禮儀知識和技巧。在第三部分禮儀伴我行中,注重行動實踐,把禮儀知識與規范、與生活密切相連,突出學生年齡特點,生動奏效。例如:在《真誠待人,信守承諾》一課中,首先向學生呈現視頻《一諾千金》的故事,吸引學生注意,讓學生思考得出結論:我們要真誠待人,信守承諾,答應別人的事要盡量做到,如果實在盡力了也沒有做到,要向對方表示真摯的歉意。接著進入禮儀訓練營,引入同學們經常出現的問題,讓學生討論,做出選擇。在禮儀伴我行這個環節中,說一說自己誠實守信的故事,把它記下來,再接再厲。講究文明,以誠待人,這是我們民族的禮儀道德規范之一,學生通過學習、思考、實踐,明白誠信之重要,相信,他們的人生會因守信而更加精彩。
2.利用語文、品德等學科滲透禮儀道德教育。在語文課文中,有許多關于禮儀道德教育文篇。例如:《軍神》、《中彩那天》等,利用語文課堂,引導學生思考,滲透道德禮儀教育,熏陶學生,能夠促進學生良好意志品質養成。品德課文中,有張騫出使西域,張衡發明地動儀,李時珍寫下《本草綱目》等古代名人事跡,他們在艱苦的探索中,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他們的禮德風范更值得我們后人學習。通過學習,讓學生了解前人為我們中華民族做出的卓越貢獻,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愛國情操,承傳中華文明,弘揚中華民族的禮儀之光。
三、讓每一個孩子都成為“文明之星”
荀子說: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讓生命在平凡中閃光”,“讓每一個孩子閃光自我”。如果我們每一個學生都是“文明之星”,那么這星光將會閃爍在校園,在家庭,在社會,在他人生的每一個階段,使他受益終生。為著這一信念,在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利用課堂宣傳禮儀道德的基礎上,我還在班開展了“人人爭做文明之星”的一系列文明禮儀踐行活動。利用家長會,做感恩演講,學生和家長共同聆聽,接受教育;班級里,制定文明公約,從上課到下課,發言有禮貌,討論講文明;課間,不追逐打鬧,做文明游戲。在家庭,利用感恩節、母親節、父親節等節日,要求學生制作感恩卡、賀卡贈送給父母;父母回來了,端一杯茶水給父母,嘗試為媽媽洗一次腳。節假日,拜訪親友,注重禮儀;公交上,文明謙讓,做到給老弱病殘讓座;出去旅游,在景點,不亂涂亂畫,不隨地亂扔垃圾,說話講文明等等。我們的學生在實踐中,做到文明有禮,注重細節,像一顆顆文明之星在各處閃爍,受到老師家長好評。
講文明,懂禮貌,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孟德斯鳩曾說:“禮貌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人以禮貌相待的人們喜悅。”傳承中華文明,弘揚禮儀之光,惟愿我們的學生在傳統文化的土壤中汲取更多營養,在平沙小學閃光教育理念的感召下,自主、創造性的學習,閃光自我,閃光人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