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青
【摘要】郭沫若先生曾說過:“大凡一個作家或詩人,總要有對于語言的敏感。這東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這種敏感的培養,在兒童時代的教育很重要。”語感是人們對語言文字敏銳的感覺力,也是語文學習靈性的表現。語感好的孩子,誦讀、寫作一定非同凡響。 介于此,我在教學中努力提高學生感受語言的靈敏度,讓他們閱讀起來得心應手,游刃有余,在閱讀中享受,在閱讀中成長。
【關鍵詞】培養語感;優讀教學;拓展閱讀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一、投入朗讀,培養語感,“津”讀
中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會長崔巒曾撰文指出:“課堂上一定要讀書,要充分地讀,整段、整篇地讀,用各種方式讀。沒有朗朗讀書聲的閱讀課,沒有每個學生充分閱讀的閱讀課,可以一票否決,因為這樣的課不會是高質量的閱讀課。”
(一)敘事、寫景文需“美讀”
“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剛升入四年級的孩子,對于有感情的朗讀還處于萌芽狀態,他們甚至還不能把句子都讀通順,字音讀正確。為此,一開學,我就著力指導學生讀書,告訴他們什么叫抑揚頓挫,什么叫高低起伏。學習《九寨溝》,我變換不同的朗讀形式:單個讀→學習小組成員齊讀→男生讀→女生讀→推薦讀→賽讀,要讓文章的每一個字讀到學生心中,讓他們熟讀成誦。通過這樣的閱讀指導,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復誦讀,他們的情感內涵得以豐富,他們與文本充分的對話,在對話中進一步升華認識。
(二)現代詩歌重節奏
如朗讀感情濃郁、語言優美、筆調活潑的《我們愛你啊,中國》,就要采取鮮明的節奏、抑揚的語調、一氣呵成的語勢來朗讀。通過這樣的閱讀指導,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復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
(三)古典詩詞反復誦
如王之渙的《涼州詞》,字里行間充滿著濃濃的思鄉情,指導學生誦讀時要讀出節奏,讀出韻律,如: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此外,還要注意“平仄”,這樣學生誦讀起來會更有意味、意境。
二、豐富積累,拓寬視野,“經”讀
于漪老師曾說:“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全面培養,并不局限在第一課堂,第二渠道有更廣闊的天地……”拓展學生的閱讀量。
(一)閱讀中增進理解
教材本身就具有示范性,是科學、嚴謹實用的讀物。《海倫凱勒》一課為我們展現了一個不屈不撓的海倫形象,讓學生從中受到勵志教育。但我覺得僅是課文幾百字的描述是遠遠不夠的,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自傳則更全面地展現了海倫凱勒的內心,通過閱讀,能使學生加深對人物的理解,由衷地體會到海倫凱勒不愧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教學《長征》我結合閱讀《飛奪瀘定橋》《四渡赤水》《金色的魚鉤》《豐碑》等,讓學生真正體會到二萬五千里背后的辛酸與血淚、艱辛與頑強。講到《我和祖父的園子》,我為學生讀《呼蘭河傳》,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美好童年生活的向往與熱愛。
(二)閱讀中提升感悟
曹文軒的純美小說、楊紅櫻的校園小說、黃蓓佳的兒童文學作品,也被我時不時地引入課堂。《草房子》里桑桑、禿鶴、杜小康幾個孩子的不同命運,是那么深深地吸引著我和學生的心;《淘氣包馬小跳》聰明頑皮,讓人愛恨交織,就是那么讓人百讀不厭;《我要做好孩子》《今天我是升旗手》是那么貼近學生的校園生活,是如此真切地道出了學生的心聲。學生的閱讀欲望被極大地喚醒,語文素養也在一點點提升。此外,周三下午我拿出20分鐘時間進行《七彩語文》賞析,每一小組輪流有一名同學為全班讀一篇他認為精彩的文章,并當眾交流自己的心得,其他同學也可以就其中的印象最深的談談自己的感受與收獲,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語感和賞析能力。
這些經典的作品,帶給學生的是不一樣的精神食糧,他們樂在其中,樂此不疲。
三、班級日記,百家寫壇,“競”讀
我從學期一開始就建立“班級日記”,挑選一本精美的筆記本,從第一位同學開始,每人輪流記錄一天當中學校、家里發生的事情,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孩子們競相傳閱每天的精彩記錄,用心的孩子還用畫筆、剪紙裝扮班級日記,每節作文課都會讓一周內寫的好的同學來誦讀自己的日記作品。
一位叫朱鵬的同學,曾寫下一則題為《手術》的日記,記敘了自己因為胸部骨頭往身體內側生長而要進行一次大型外科手術,寫了手術前心里的忐忑不安,再到手術后麻醉藥效過了之后撕心裂肺的疼痛,他堅強地挺了過來。因寫得有真情實感,我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并被在班級朗讀表揚。那次手術便隨班級日記深深地留在了他的記憶中。后來在一次命題作文中,他以這件事為題材,詳細敘述了“一件難忘的事”,寫清了自己經歷的這次大手術的心路歷程,并且在文中多次發表要勇敢、堅強的看法,從中也讓我們驚喜地看到了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程敏同學則寫了中午學生在吃飯的事,還有同學寫了自己的感言,比如“笑著迎接挑戰”“為自己加油,為四(2)班喝彩”等等,既激勵自己,又給予別人力量。
為了能讓部分學生能夠上臺展示自己,我在課后為他們做足了功夫。那些不愿讀書的孩子,我把下節課要讀日記的同學請到校園紫藤長廊里單獨輔導,在一個清新的環境中輕松地學習,打開了那扇羞澀的門,翹舌音讀不好,慢慢來;讀不出抑揚頓挫,細心教。只要努力,一切都有可能。在班級日記《畢業贈言》專欄上,原本平翹舌音不分的章坤寫下真摯的感謝我的話:“是您,讓我知道我的世界里可以有抑揚頓挫;是您,讓我在聲音的美妙中感受語言之美;是您,不厭其煩,諄諄教誨,難忘您——敬愛的老師!”
四、結語
培養語感,增進閱讀,讓語文課書聲朗朗,學生在津津有味中,經典浸潤中,精心誦讀,百舸爭流,做一個快樂的“讀者”。
(編輯:馬夢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