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永春
什么是學習興趣?心理學認為,學習興趣是指人們以學習需要為基礎的求知識、探究某事物的心理傾向,是個體活動的內在動力,它能使個體對學習活動保持注意,并帶有積極的情緒色彩,它可看做是學習的內在動機,是推動學生探求知識的一種意識傾向性。化學學習興趣是指“學生對化學學習的一種帶有情緒色彩的特殊的活動傾向,它是促進學生探究物質及其變化規律性的一種重要內在動力,具有較強的動機功能”。
1 如何建立良好的興趣
(1)從產生興趣的途徑看,學習興趣可分為直接興趣與間接興趣。前者是由事物的特點,對人引起強烈的情緒,并在無意識中表現出來,一般并不總是被意識到;后者對具體的對象或活動的結果并無興趣,而對于活動的目的和任務卻有明確的認識,并產生興趣,從而支配學習者去堅持活動,它主要與自覺性的活動有非常密切的聯系。
(2)從興趣的穩定性看,學習興趣可分為暫時興趣與持久興趣。暫時興趣常產生于對某些有趣的現象(如許多五彩繽紛的實驗現象)的初步認識階段,有時還會達到“迷戀”和“酷愛”的程度,但由于這種興趣并非出于學習者的內部需要,故很難繼續維持下去;而持久興趣卻相對比較穩定,它是學習者獲取知識甚至深入鉆研及培養各種能力的必備條件之一。
(3)從興趣的廣度看,學習興趣可分為中心興趣和廣泛興趣。在化學的學科范圍內,前者表現為對某部分化學知識(如元素化合物、基本概念原理、有機化學、化學實驗等)比較感興趣;而后者則表現為對整個化學知識體系,甚至包括相關化學史知識都感興趣,并喜歡運用化學原理解決許多生活、生產等實際問題。簡而言之,學習者若只有中心興趣,則顯得知識面較為狹窄,而若只有廣泛興趣,則通常表現為博而不專。
對于化學這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增強學生化學實驗興趣是培養其化學學習興趣的最主要的途徑。因為化學實驗對于提高化學教學質量,全面落實科學素養的目標,具有其他化學課程內容和形式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2 國內有關培養高中學生化學興趣的研究概述
2.1 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現狀的調查分析
然而,當今的高中學生是否仍像我們所期待的那樣對化學實驗充滿濃厚的興趣呢?根據筆者去年2月份在呼市第3中學對高一、高三兩個年級各10名學生的訪談情況來看,學生對化學實驗的看法和態度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僅1 /3左右的學生認為教材中學生實驗沒有趣味性,主要原因是學生實驗中大多數實驗都是課堂所見過的演示實驗,實驗結果已經可以“未卜先知”,沒多大新鮮感。
(2)大多數學生建議教材能增編更多的與生活實際相關的趣味性實驗。
(3)有近25%的學生覺得實驗與升學考試的關系并不太大,平時只要能背熟一些實驗反應現象和化學方程式,便能基本應付實驗題,故平時動手機會很少。
(4)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愿意親自動手實驗,但有20%的學生卻由于教師平時過分強調實驗的危險性而對實驗產生恐懼心理,或是因為實驗過程過于繁瑣,最后導致“心有余而力不足”。
(5)近一半的學生喜歡參加化學課外活動,但迫于平時作業和補課的無奈,只能為升學做好認真復習的準備而無暇參加課外活動。
由此可見,傳統化學實驗內容及實驗教學方法存在不少問題。如①化學實驗的學術化傾向嚴重;②過分孤立地強調化學實驗操作技能的訓練而導致學生產生不良心理;③化學實驗內容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④化學實驗內容的設計被動接受的多,主動探究的少等等。可能的主要原因有:由于傳統實驗教材內容編排的機械性,加上許多中學教師在進行實驗教學時,過于墨守成規,雖能基本達到教學大綱的要求,但學生經常只是毫無創新意識地照方抓藥,只是機械地按照現有的實驗設計進行驗證性實驗,這些做法只能更加束縛和扼殺學生的探索欲望,使學生的服從意識有余,激發學生的化學實驗興趣不足。這與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改變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同步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索、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剛好是背道而馳的。
2.2 高中學生常見的化學實驗心理
當今高中生化學實驗心理狀態主要有:探索心理、恐懼心理、游戲心理等。馬國慶認為學生對化學實驗興趣的產生和發展是分三個階段逐步深化的過程,即有趣-樂趣-志趣,其實質是暫時興趣轉化為穩定興趣的過程,而且這種轉化不能被截然分開,因為它是一種連續的、曲折的和交織的轉化過程。俞樹法在實踐中發現學生在實驗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消極心理,如惶惶然的恐懼心理、難于自控的緊張心理、盲動的模糊心理和飄移不定的純興趣心理等。于治豐將學生進行化學實驗時的不良心理狀態總結為看熱鬧心理、獵奇心理、敷衍心理和恐懼心理,認為這些心理都會對學生的實驗興趣向健康方向發展有較大的阻礙作用。
2.3 高中學生對化學實驗的興趣類型
(1)觀察型-其特點是學生滿足于觀察教學演示實驗所產生的表面現象及實驗藥品、實驗儀器裝置等。這種興趣使許多高中學生對化學學習有較高的積極性,但屬于直接興趣,它在化學學習中不夠穩定和持久。
(2)操作型-其特點是要求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希望能按照一定的程序把指定的化學變化重現出來。它比觀察型興趣稍為高級一些,但仍屬于直接興趣,只要把給定的實驗內容做出來,興趣即得到滿足。
(3)探究型-其特點是既注意引起實驗變化的操作過程,又注意了解其中各種儀器、藥品的特點及實驗的原理和條件。這種興趣不僅成為學習化學的重要內在動機,同時還是學生形成和提高科學探究能力和發展自我個性的重要因素。它比前兩種興趣的水平更高,屬于間接興趣,具有穩定、持久的特性。
(4)概括型-其特點是善于觀察,發現事物或現象的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的關系,善于概括化學實驗的一般規律,并能進一步用實驗驗證,從而獲得規律性知識。這體現了興趣的自覺性和持久性,是穩定興趣的高級階段。
(5)創造型-其特點是學生能運用所學的知識、技能和方法進行一些創造性的活動。這種興趣是化學實驗興趣的最高水平,是推動學生形成較高科學素養的最強勁動力。
3 有待解決的問題
從化學實驗的課程目標分析,這些做法部分程度體現了:①實驗知識目標(包括對有關化學實驗事實、化學實驗儀器和藥品、化學實驗安全方面知識的了解);②實驗技能目標(包括基本操作技能、儀器和藥品的選擇技能和綜合運用技能等);③實驗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包括對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的化學現象具有好奇心、能體驗到化學實驗活動中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有過提出具有新意的化學實驗設計方案的體驗,并能主動進行論證和評價等),卻幾乎沒有涉及實驗探究能力目標,尤其是在讓學生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實驗探究而增強其化學實驗興趣方面。如何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將其作為強有力的培養學生化學實驗興趣的工具,并為學生提供一個輕松、自主的信息化教學環境,也是一個值得深思和探討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