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馳,梁錦漢,陳劉慶(信宜市人民醫院:.中醫科;.藥劑科,廣東55300)
胃潰瘍是臨床常見疾病之一,該病的發病率高達10%[1]。其主要特點是容易反復發作,其發病主要是因為胃黏膜防御功能失調,出現病理性炎癥,從而發生潰瘍。臨床研究表明,胃黏膜受損、胃酸過多、精神抑郁、用藥不當、飲食不節等均可能發生該疾病。目前,臨床常選用抑酸、保護胃黏膜、殺菌等藥物治療,雖然能夠在短期內控制疾病的發展,但隨著治療周期的延長,患者往往出現耐藥現象,進而對其預后治療情況造成影響[2]。調查研究表明,胃潰瘍患者以脾胃虛弱為多見,對此中醫學者認為可遵循益氣、健脾、散寒等原則開展臨床治療[3]。本文對本院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脾胃虛寒型胃潰瘍患者的病歷資料進行分析,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資料
1.1.1 一般資料 將72例脾胃虛寒型胃潰瘍患者隨機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6例。觀察組男21例,女15 例;年齡 29~74 歲,平均(59.62±2.86)歲;病程 10 個月至 7年,平均(4.62±0.52)年。對照組男 23例,女 13例;年齡 24~71 歲,平均(57.56±2.80)歲;病程 1~8 年,平均(4.19±0.43)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1.2 納入標準:(1)胃鏡檢查結果顯示存在胃潰瘍;(2)入組前30 d未服用抑酸劑;(3)無嚴重心肺功能障礙;(4)完成治療周期;(5)了解并自愿加入本研究。排除標準:(1)存在胃部疾病史;(2)存在惡性病變;(3)中途退出治療。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西藥治療。方案如下:奧美拉唑膠囊(西安利君制藥有限責任公司),每次20 mg,每天2次,服用2周,后6周改為每天1次;克拉霉素片[石藥集團中諾藥業(石家莊)有限公司],每次0.5 g,每天2次,連服7 d;阿莫西林膠囊(香港聯邦制藥廠有限公司),每次1 000 mg,每天 2次,連服 7 d。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黃芪建中湯加減治療。藥方組成如下:白芨 15 g,(炒)白芍 25 g,黃芪 30 g,炙甘草 10 g,桂枝10 g,大棗5顆,海螵蛸20 g,元胡15 g,生姜5片,飴糖50 g。根據患者臨床癥狀加減:虛寒甚者,加白術15 g、炙黨參 15 g、熟附子 10 g(先煎);伴氣血淤滯者,加郁金15 g、丹參15 g;胃陰受損者,減桂枝,加麥冬15g、生地15g、石斛15g。兩組患者均持續用藥8周。
1.2.2 臨床觀察指標 (1)了解兩組患者疼痛、噯氣、反酸等癥狀改善情況及潰瘍創面愈合情況;(2)隨訪6個月,觀察患者病情復發情況。
1.2.3 臨床療效評價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及患者胃鏡檢查結果進行評價[4]。顯效:疼痛、噯氣、反酸等癥狀消失,胃鏡檢查結果顯示潰瘍創面愈合;有效:疼痛、噯氣、反酸等癥狀逐漸好轉,胃鏡檢查結果顯示潰瘍創面逐漸縮小;無效:噯氣、反酸等癥狀未見明顯改善,胃鏡檢查結果顯示潰瘍創面未見明顯變化,部分患者病情呈嚴重發展。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患者病情復發情況 隨訪6個月,觀察組中,有2例患者病情復發;對照組中11例患者病情復發(30.56%),觀察組患者的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不良反應 兩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均無嚴重不良反應。
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和社會環境的逐漸改善,現代人的生活不良習慣也不斷增多,飲食結構、規律發生較大改變,致使胃潰瘍的患病率不斷上升。胃潰瘍是醫院消化內科臨床特別普遍的一種多發病,病情反復發作。祖國醫學對胃潰瘍有較深入的認識,認為其屬于“胃脘痛”的范疇。中醫學者認為,脾胃受損、飲食失調、情志不舒等是導致患者出現“胃脘痛”的主要原因。該病的常見臨床表現為胃脘痛遷延,喜溫喜按,便溏,吐清納呆,畏寒,得食痛緩,舌質淡而體胖,舌苔發白,脈象沉、細、緩且無力。在《金匱要略》中提到“黃芪建中湯”是在小建中湯基礎上加味黃芪組成[5],主要用于治療虛勞里急,及諸不足。脾胃是人體后天之本,氣血是人體后天之源,中焦虛寒,則不得溫煦。所以腹中時痛,得食痛緩,按之痛緩。黃芪建中湯中黃芪可以益氣補中;小建中湯可緩急止痛、溫脾散寒,共奏能起到良好的和胃止痛、溫中健脾的功效[6-7]。《黃帝內經》指出,脾胃虛弱,則五谷不化,進而引發脾胃受損。有研究認為,脾胃虛寒是導致患者出現胃潰瘍的主要因素[8]。西醫主要采用抑酸劑等藥物治療胃潰瘍,但是單純西藥治療效果不是很理想。對此,本院主要遵循益氣健脾、散寒止痛等原則加用黃芪建中湯加減治療,取得較好臨床效果。
黃芪建中湯加減在脾胃虛寒型胃潰瘍中具有較好應用價值。該藥主要由白芨、(炒)白芍、黃芪、炙甘草、桂枝、大棗、海螵蛸、元胡、生姜等組成。方中以黃芪補益脾胃,益氣生血,增強益氣建中之力,為君藥;白芍養血補血、緩急止痛;桂枝溫通經脈、助陽化氣,共為臣藥;白芨消腫生肌,海螵蛸制酸止痛,延胡索活血行氣止痛,共為佐藥;生姜、大棗為使藥,用藥治療期間可緩解脾胃受損癥狀。取諸藥聯合治療,不僅能夠緩解疼痛等不適癥狀,還能夠改善脾胃受損癥狀,抑制胃酸分泌,達到控制疾病發展的目的。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有學者觀察了黃芪建中湯治療脾胃虛寒型胃潰瘍的效果,發現塑形大鼠取黃芪建中湯治療一段時間后胃黏膜受損癥狀得到明顯改善[8]。本研究結果與其相符,隨訪半年中,觀察組復發率約為5.56%,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0.56%,表明黃芪建中湯治療胃潰瘍的遠期效果仍然理想,復發率較低。兩組患者均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進一步說明黃芪建中湯對胃潰瘍的治療具有較高的安全性,不會發生臨床不良反應,有利于藥效的發揮。
綜上所述,脾胃虛寒型胃潰瘍患者采用黃芪建中湯加減治療,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遠期復發率較低,并且不良反應極少見,值得在臨床治療中推廣應用。
[1]朱軼榮.黃芪建中湯加減治療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療效觀察[J].中國民康醫學,2012,24(23):2918-2920.
[2]倪永華,周艷,南志成,等.黃芪建中湯加減聯合西藥治療脾胃虛寒型慢性胃炎 120 例[J].中國中醫藥科技,2013,20(1):99-100.
[3]陳世旺,廖志峰.半夏瀉心湯聯合奧美拉唑治療脾胃虛弱證胃潰瘍的臨床對照研究[J]. 中國臨床研究,2013,26(7):710-711.
[4]劉連生,黃芪建.中湯加減治療脾胃虛寒型胃潰瘍86例臨床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3,17(20):2674-2675.
[5]楊潔瓊.加味黃芪建中湯治療胃潰瘍48例療效觀察[J].湖南中醫雜志,2010,26(2):29-30.
[6]李繼生.加味黃芪建中湯治療胃潰瘍78例臨床效果分析[J].中醫臨床研究,2011,3(12):34-35.
[7]劉靜凌.黃芪建中湯配合食療治療脾胃虛寒型胃脘痛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1,9(25):21-22.
[8]王凌梅,楊奎龍.黃芪建中湯加減治療消化性潰瘍的臨床分析[J].中醫臨床研究,2013,5(18):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