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015 總第701期
@小舟的毛瑟:李光耀帶領面積只有700多平方公里的新加坡,在幾個大國間維持微妙的平衡關系,為自己創造發展空間,他留下的政治遺產會影響深遠。
@插排放在外地:我也不懂什么政治和國際形勢,只是覺得在脫離馬來西亞聯邦獨立后,李光耀能在短短幾十年內帶領新加坡取得現有的成就,實在厲害。
中國新聞周刊編輯部微博
http://weibo.com/inewsweek
《中國新聞周刊》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chinanewsweek
莊瑋寫的故事里說加州,某位父親拿出一個月的收入,告訴孩子們每個月的花銷都在哪些方面,讓孩子們知道掙來的每筆錢都有用處,不能亂花。美國父母會讓孩子了解自家的家底,并參與消費,以期讓孩子們有管理錢的意識。我小的時候,爸媽除了給零花錢外,根本不會和我說他們能賺多少、家里有多少,這些都是絕對保密的,我想我也不會和我的孩子說些。(掘學)
對這位上任才兩個月的美國國務院常務副國務卿布林肯,很多人未必熟悉,但其實都見過。在那張擊斃本·拉登后被瘋傳的白宮戰情室的照片,他站在后排,探出頭,和奧巴馬、拜登、希拉里等一起專注地盯著前方的大屏幕。此后,他開始越來越多地站到前臺,并成為美國民主黨很多老人不吝美言的對象,“他將大放異彩”。
這是布林肯以美國國務院“二號人物”的身份首次訪問中國,共三天行程。最后一天的活動內容全部在天津,《中國新聞周刊》是當天唯一全程隨訪的媒體。
坐動車去天津,而沒有選擇美駐華使館專車,一是因為動車便捷,二是他本人也想有切身的體驗。一路上,除了在火車站享用貴賓室、不用檢票直接進站外,沒什么其他特別待遇:坐二等車廂,未見安保人員,隨身帶的單肩黑挎包,多數時候也自己背,只在參加會見和參觀等正式的活動時,才交給助手。
布林肯的行程安排得密不透風,我對布林肯的采訪只能見縫插針地進行安排。在天津濱海新區一家企業參觀后,要去往天津市區,就利用了這路上的近一個小時。并不算寬敞的車廂里,我和布林肯并排而坐,稍一欠身,就壓著對方上衣的邊角,然后彼此說“sorry”。
這并沒有打消對話過程中的距離感。除了說起上次陪拜登訪華期間在北京吃炸醬面的經歷,布林肯稍顯輕松外,他其余的回答幾乎都是老練嫻熟的外交辭令。這既是出于職業外交官面對記者的慣性,也因為中美關系正處于他所認為“機遇期”,要盡可能避免意外事端,還有就是他本人的外交風格使然。
他性格隨和,絲毫不讓人覺得有任何高官威嚴,但謹言慎行,行事周全,一天的活動下來,你很難挑出來他有一點不妥帖的地方。
而布林肯在華分外謹慎,不僅因為這是他以美國國務院常務副國務卿身份對中國的首訪,還因為他的務實態度和對中美關系未來的期許。不只在中國,在他此次亞洲行的另外兩站韓國和日本,說起中美關系時,他強調得格外多的就是“美中要深化合作,同時也要直面分歧”,“一起做生意要優先于為一些島礁和海域而爭爭吵吵”。

詳見本刊2015年3月30日出版總第7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