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檀
今年上半年GDP7%,一季度與二季度相同,都是7%。
中國以生產法計算GDP。從產業角度分成一產、二產、三產的增加值,二產可以分為工業和建筑業增加值,三產可以分為金融、交通、房地產和其他服務業等的增加值,分別計算增加值然后加總。分產業看,二季度第一產業增加值20255億元,同比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129648億元,增長6.1%;第三產業增加值146965億元,增長8.4%。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環比增長1.7%。
第三產業增加值很快,對GDP保七作出極大貢獻,令人關注的是金融業與房地產業。
二季度金融業累計增速17.4%(一季度15.9%)。根據民生證券測算,一季度金融業增加值同比增速15.9%,創下近幾年高峰。一季度已顯示出金融業增長趨勢,從絕對值看,一季度金融業同比增加值增量為2289.1億,占同期GDP增量的29.55%。此前,這一數據保持在12%左右。民生證券宏觀研究員朱振鑫表示,“一季度如果沒有金融業的崛起,GDP大概只有6.5%。”
證券、保險等行業,迎來爆發式增長期。證券行業資產規模超8萬億,上半年收入超去年總和。證券業協會近日發布的經營數據顯示,125家券商上半年營業收入3305.08億元,凈利潤1531.6億元,均超過去年數據。其中,22家上市券商上半年營業收入1737.48億元,同比增長280.13%;凈利潤846.93億元,同比增長358.05%。而保險業的并購之紅火,神話故事之多,讓人印象深刻。
如果下半年股市進入去杠桿階段,恢復平穩不再暴漲,整個金融行業尤其是證券行業的增速將隨之下降,GDP的平穩就有賴其他產業的支撐。
不能忽略的還有房地產業,房地產帶動上下游幾十個行業,對于GDP有較大影響,以往人們擔心房地產拉動GDP力量過大,現在人們更擔心,疲軟的房地產會拖GDP的后腿。
1998年以后中國房地產高速增長,房地產投資每年以超過20%的速度大幅增長,房地產投資對GDP的直接貢獻率達到30%以上。此前國家統計局綜合司課題組根據2000年的數據大致估算,每100元的房地產需求最終會影響315元的總產出。
房地產整體失去了以往耀眼的光芒,但白銀時代依然存在。二季度開始房地產市場好轉,但出現了新的趨勢,不同的城市分化非常嚴重,一些城市銷量上升,房價大漲,重新出現地王,另一些被拋棄的城市庫存量居高不下,市場沒有絲毫 暖意。
今年上半年房地產數據不算樂觀,全國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15.8%;房企土地購置面積同比下降33.8%;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同比增長0.1%;6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同比增長20.8%;房地產投資增速進一步下滑,年初迄今同比增幅從5月末時的5.1%降至4.6%,但單月同比增長增加1個百分點至3.4%。
幸運的是,二季度尤其是6月份房地產市場開始逐漸企穩。商品房銷售面積上半年增長了3.9%,由負轉正,6月份單月住房銷售同比增加18.1%,為連續第三個月上揚。與此對應,6月份房屋銷售和購房貸款分別使開發商資金回籠增幅自上月的3.0%和13.1%提高至12.7%和35.7%。
消費增長與金融業及房地產業有重大關聯。股市上漲時發生財富幻覺,提升消費者熱情,股價上漲時使股市投資者敢于消費。考慮到中國股市占據城市家庭的流動資金,對城市家庭影響較大,二季度城鎮家庭消費同比增長從一季度的5.3%加快至7.2%。6月份社會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從上月的10.1%提高至10.6%,由于一線城市與核心城市房屋銷售增加,提升了汽車、家具和建筑材料銷售。
假如,下半年房地產市場繼續分化整體保持不溫不火態勢,股市不再暴漲,拉動GDP還能靠什么?靠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的上升,以及經濟結構的轉型。
舉兩個簡單的案例。我國房地產投資下降,但圍繞房地產的服務業卻方興未艾,如房地產金融、房地產旅游、地產相關文化產業等等,現在越來越多的開發商成為輕資產企業,大力推進體驗經濟與服務經濟。表面上房地產增加值未必增加,但提升了其他產業。再舉個例子,目前汽車銷量總體市況不佳,但圍繞汽車的全鏈條網絡服務卻在全國遍地開花,資金大量投入在后期服務上。
當然,靠拉動股票與房地產業讓GDP長期保七不靠譜,但應該看到,對于中國而言,越來越多的實體企業轉型成功,服務業越來越細分,企業的利潤節節上升,才是GDP增長的保障。
(作者系知名財經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