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榮生
所有人都認為熟能生巧。其實,這是錯誤的。
神奇足球教練文斯·隆巴爾迪指出,這句話應改為“巧練才能生巧”。
我曾聽到一個人抱怨,說他擁有了10年的經驗,但卻從未得到過提升。真正的問題就在于此:他是擁有了10年的經驗呢,還是他擁有了重復了10次的1年的經驗?
只有修正而不是重復錯誤,練習才能有效。如果你做了大量的工作,卻得不到想要的結果,那你也許就是在努力地做著對你無效的事情。
我們來看看一群螞蟻搬沙堆吧。起初,它們的努力似乎沒有用,但是一只螞蟻每一次將一粒沙放到沙堆上,沙堆就變大了一些。等你醒悟過來的時候,所有的細小沙粒已經創立了一座巨大的蟻丘。
今天練習正確的事情,明天才能獲得你想要的東西,其關鍵就是堅持、一致性和正確性。
堅持,就是無論什么情況都要定期練習,即便在你不想練習的時候,仍然要練習。我親身經歷的一個例子,就是學習一門語言。漢語是最難學的語言之一,但是我每天花20~30分鐘學習。3個月后,我能夠站在3000名中國聽眾的面前,用漢語給他們做了5分鐘的演講致詞。
一致性,就是要用同樣的強度進行練習。NBA明星拉里·伯德經常獨自在籃球場呆幾個小時,練習投籃。每次練習的時候,他都會想象比賽到了關鍵時刻,他必須投中,否則他的球隊就會輸掉這場比賽。這就是你練習時需要的強度。
美國立陶宛裔小提琴家雅沙·海飛茲說:“如果我一天不練琴,我自己就注意到了。如果我兩天不練琴,評論家就注意到了。如果我三天不練琴,公眾就注意到了。”
小說家辛克萊·劉易斯喜歡直言不諱。有一次,他在哥倫比亞大學講授寫作課。“這里有多少人是真的很想成為一名作家呢?”他向聽眾提問。幾乎所有的聽眾都舉手了。
“那么為什么你們不回家去寫作呢?”劉易斯反問道,然后就結束了講課。
不要不當回事地進行練習或訓練。當然,訓練并不只是一個涉及生死的問題,但是,珍珠港被襲事件中有一位幸存者的故事可以說明全面訓練有多么重要。
1941年,24歲的士官羅伯特·科隆伯格在駐扎于珍珠港的西維吉尼亞號航空母艦上服役。日本轟炸機實施突襲的時候,科隆伯格正在西維吉尼亞號左舷鍋爐房值班。
在7枚魚雷貫穿了艦上的3個鍋爐房后,所有的照明燈都熄滅了,海水開始涌入。艙壁就要向科隆伯格及其戰友倒塌下來。
但是,他們都沒有驚慌失措。“我只是按訓練過的做,”多年后他回憶道,“照明燈熄滅后,你要做的就是照明燈亮著時應做的事情。你固定好武器和你的位置,把你負責的人叫出來,設法不讓艦艇沉沒。”
當天,該艦一百多人陣亡,其中包括了艦長。但是,科隆伯格說,在整個危機期間,每個人都很忙,沒時間考慮害怕。
在遭受突襲之后的那些日子里,當恐懼悄悄地潛進來的時候,他的訓練繼續給予他很大的幫助。“當你開始去找人的時候,你體內就會感到很痛苦。你就會想,你最好的朋友去哪兒了,但這并不能阻止你去做你被訓練去做的那些事情。”
也許,你在艦艇往下沉的時候不會被擊中,但是,知道該做什么后,把它練習到成為一種天性,那么,無論發生什么情況,都能保證你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