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5月29日,秦皇島市海港區的群眾在人民廣場跳起廣場舞。當日,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政府為進一步推動全民健身,在人民廣場舉行以“我運動、我幸福”為主題的大型廣場舞展演活動
上海半程馬拉松賽報名開始了。這是首度在申城落戶的半程馬拉松賽,這也使得上海成為國內唯一一個既有“雙金”全程賽事又有半程賽事的城市。所謂“雙金”,是指同時榮獲中國田徑協會金牌賽事稱號和國際田聯路跑金標賽事稱號。為了用足這張城市新名片,將于5月24日鳴槍開啟的這場比賽,在路線上充分展現了浦東的地標城市景觀:起點始于東方明珠塔下,陸家嘴CBD地區,途經世博大道、耀龍路、前灘大道等浦東經典建筑景觀路段,終點是上海東方體育中心。這樣的布局和浦西一年一度進行的上海國際馬拉松賽隔江呼應,相互斗艷。
體育之于城市,其意義早已超越體育賽事本身的價值。城市形象的構建,體育產業的興盛,城市功能的創新,等等,無一不與之密切相關。更重要的是,在城鎮化不可逆轉的時代,我們能否通過城市的平臺來增強全民體育素養?這是一個緊迫的、更需要長期關注的時代命題。
當我們從乒乓熱、排球熱、廣播操熱的大眾體育節點上一一走過,不難得出結論: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刻不容緩的舉措不僅止于學校體育教育的改革,相關的社會機制培育同樣不可或缺。
而這,已遠非風靡城市的廣場舞所能承載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