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 莉
(天津海格麗特裝飾工程有限公司,天津 300000)
營改增政策是我國“十二五”期間落實的稅制改革、結構性減負工作的重要內容。近幾年,營改增政策多次的試行成功使其受到各行業的足夠重視。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建筑企業也在國家營改增的實行范圍內。我國建筑企業數不勝數,再加上營改增內容的復雜性,要在建筑施工企業實行該政策有一定困難。增值稅以其廣闊的稅基、廣大的征收范圍、較好的連續性,使得營改增政策對建筑企業財務管理起了十分重大的作用。營改增可減低建筑企業的負擔,可調整建筑企業的產業鏈結構,避免了以往全額征收對建筑企業造成的負擔。
營業稅主要對包括建筑業在內的三大產業的不動產銷售及無形資產的轉讓收取營業額,實行的是應稅勞務。增值稅是以個人或單位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增值額為對象征收的稅,在避免重復征稅的基礎上又保證逐節征收與扣稅,具有連續性與普遍性的特點。由此看來,對于既提供產品又負責產品安裝的建筑企業來說,營改增政策的實行是一把機遇與挑戰并存的雙刃劍。因此,準確地分析營改增給建筑企業財務管理帶來的積極與消極影響并提出改進措施顯得至關重要。
1.影響建筑企業現金流。在實際稅收工作中,稅務機關依據建筑企業完工后的收入以百分比的形式進行征稅。在建筑企業施工過程中,一般進行稅款的提前預繳,待完工后再對預繳的稅款以多退少補的方式進行清算。但是,由于建筑企業工程款的回收落后于施工進度,企業本身就需對項目建設進行大量的資金墊付,再加上預繳稅款,導致建筑企業現金流較為困難。而實行營改增政策后,根據增值稅的有關條款,建筑企業可在工程款到位或得到業主的工程簽證后再根據所得收入進行稅款的計算與征收,這在很大程度上對于改善企業現金流困難的現狀是很有利的。
2.影響企業預決算。由于建筑企業自身的獨特性,營改增政策的實行將對企業的預決算模式產生明顯影響。在實際工作中,建筑企業收入的計算與確定尚不協調。建筑企業在施工時是按照施工進度來確定和計算收入的,而后按數量時間原則計算與確定業主提供的發票。
3.影響發票的管理與使用。在實行營改增政策后,政府部門推出了專用增值稅發票的使用,由于該發票將直接關系到增值稅的征收,而其使用也能保證納稅工作的連續性,因此管理工作將十分嚴格。同時,刑法中也明確規定,相關部門將嚴厲懲罰一些虛開、偽造及非法出售增值稅發票的現象。發票的管理與使用過程嚴格化一方面能夠規范市場秩序,為營改增政策的推行又推動作用。另一方面則增加了財務管理工作的難度,為其適應發票的新管理形式提出了挑戰。
4.影響財務分析工作。增值稅與營業稅的計稅方法不同。實行增值稅后,其進項稅的抵扣制度意味著企業的營業成本將隨著原材料成本的降低而降低,同時也會隨著固定資產的折舊減少而降低。這說明,營業稅與增值稅計稅方式的差異將導致具體會計科目的變化,如改革后,主營業務收入將變含稅收入額為稅后收入額,另外還有營業稅金及附加、賬面價值等概念的含義將發生變化。另外,增值稅不反映在利潤表中也將使企業財務報表結構發生改變從而影響到企業的財務分析。
營改增政策將影響建筑企業的收入與利潤。由于業主在合同談判中掌握主動權,故實行營改增政策后同一標的的合同價格變化較小。而合同中所包含的增值稅需由建筑企業負責,故企業的收入比稅制改革前有所降低。而在實際工作中,有些供應商無法出具正規發票,導致營改增后企業實際可抵扣的進項稅小于理論數額,因此,建筑企業由于這部分無法抵扣稅額的存在將多繳增值稅,從而導致可實現的收入與利潤的同步下降。
在營改增政策實行后,建筑企業應及時了解相關政策,分析并調整自身的稅收政策從而跟上稅制改革的步伐。總結來說,建筑企業在營改增的背景下應作出以下幾點努力:
在營改增政策實施的過程中,納稅所用發票、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及會計核算方法均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作為一個優秀的現代會計人員,及時更新自身專業知識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建筑企業要想做好營改增工作,就必須加強對企業相關會計人員的培訓,通過定期開展授課、講座等方式增加員工對增值稅相關業務工作的了解與掌握,提升其專業素質。與此同時,企業內部增進各財務部門的和諧關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企業經營活動的有序進行,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增值稅專用發票在其獲得、管理、傳遞及真偽識別的過程中與一般發票大不相同。因此,建筑企業要適應營改增政策,就需要對自身的發票管理如開具、傳遞等環節進行不斷的完善。而要做好該工作,首先要提高企業內部員工的增值稅思想意識,仔細考慮關于發票的出票時間、發票的數量等細節。其次需要企業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出合適的增值稅發票管理條例,嚴格要求相關人員按照規定處理業務,規范增值稅發票的使用與管理。
在實際應用過程中,若企業科學合理地籌劃稅收政策,則可以通過營改增政策降低稅負,反之則會加重。營改增政策為建筑企業在稅收的制定上創造了新的發展空間。在應用營改增的過程中,企業解決的第一件事就是減負,這需要企業負責人、分包公司負責人及相關專家學者的共同討論商議,集所有人的智慧最大程度地抵扣進項稅額,實現稅負的減輕。同時,為降低進項稅額,企業可在試點地區、行業采用勞務購買的方式,在合法范圍內籌劃稅收,以降低稅負。
建筑施工企業在進行工程任務時往往是臨時性組建項目經理部與負責的施工班組,這為施工過程埋下了不少不確定因素,在施工過程中除了主要材料外,還有許多周轉材料需要臨時購買。而這些責任是由建筑施工企業承擔而非臨時性組建的隊伍承擔。因此,在購買材料時,必須要求供貨方提供相應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以規范施工企業的工作過程。
營改增政策經過幾年的推行已經成為日后我國稅制的必然方向。營改增以降低重復稅為目標,從根本上改善了當前我國建筑業的財稅會計制度,促進了建筑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本文對營改增政策對于建筑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建筑企業要得到更好的發展,需要養成良好的超前意識,做好相關的財稅準備工作,完善企業內部稅務制度以適應新稅制下的財務管理方式,有效促進建筑企業在營改增制度下取得健康長遠的發展。
[1]崔淑芬,孫立恒.“營改增”對企業稅負的影響及財務對策[J].財會月刊,2014(S1).
[2]張鵬.試論“營改增”對建筑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與應對措施.[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5(02):94-95.
[3]王衛強.對“營改增”試點下企業財務工作的思考[J].新會計,2012(09).
[4]盧漫.淺議營改增對建筑會計核算的影響及應對措施[J].當代經濟,2014,13(1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