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朝光馬 亮
(1.河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河南 開封 450000;2.鄭州大學商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最新數據顯示中小企業總數占企業總數的99%以上,85%以上就業占比,60%以上的利稅占比,50%以上的GDP增長貢獻。這些數據表明中小企業能夠在拉動經濟增長、社會穩定發展、增加社會就業量、擴大國家產品及服務出口、增加國家財政收入、促進技術進步、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等方面有著越來越重要的突出作用。
中小企業處于為其服務的資本市場相對的不健全,長期性的權益資本缺失;可用于進行抵押的資產較少;在無抵押的情況下很難找到合適的擔保人;地方銀行貸款難度高,銀行放貸程序繁瑣。政府支持力度不足。這些都導致中小企業融資環境未得到改善。
新的環境下非上市中小企業無論是從政府方面還是市場方面雖有了一定改進,但是新的融資難題也在出現,新環境下對非上市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進一步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國內外學者對中小企業融資問題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從國內國外兩個部分對之前學者的研究進行梳理。
Stilgizt和Weiss集中研究中小企業融資難這一困境形成的原因;部分學者對尋找中小企業融資走出困境的機制進行分析,Beger和Udell研究指出用交易對象的集中化和長期化的關系借貸作用,減緩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帶來的生存壓力。而Banerjee認為中小金融機構有易得相關信息和低成本的優勢。Love則認為征信制度的建設、征信機構的發展能減輕融資難程度。Wattanapruttipaisan從信貸雙方給出改進的建議。M.Sugirin和Joseph Cavinato指出中小企業內外源融資都面臨著嚴重的融資約束。另外,Martin R.Fellenz分析得出中小企業可以和大企業形成合作分工體系,進一步增強中小企業信貸能力和信用水平。Yan Shen認為銀企的關系具有極大的價值。
1.原因方面。康晶認為中小企業融資難有著自身的原因;另外楊雪認為是企業信用評估系統不完善。陳灝得出貸款使用效率低下、信用度不夠等因素導致融資難。楊豐來得出銀行的貸款支持力度不夠。高正平指出信息不對稱造成困境的根本原因;
2.對策方面。王性玉等認為發展中小金融機構更能適合中小企業發展的需求;林艷琴建議從法律上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張紅雨提出銀行要創新理念,提出針對性的政策;王蒙等認為通過市場機制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另外,劉立麗指出通過企業軟實力,比如誠信度,信貸信譽,來創新融資渠道。
國內外的學者對中小企業融資問題都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大部分學者在研究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時基于上市的中小企業,而具體對非上市中小企業研究很少。本文從新環境、新視角出發進行研究,以此,豐富對非上市中小企業信貸融資問題的研究。
我國于2011年發布了《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根據營業收入、從業人員兩項指標制成如下表1,表2。從表中能清晰界定中小企業類型。
表一 單位:萬元
表二 單位:人
1.中小企業經營現狀。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中國統計年鑒》中,以中小工業為例,到2011年底,中小工業企業占全部工業數量97.2%,49.2%的資產總額占比,58.4%工業總產值占比,57.4%的主營業務收入占比,64.7%的從業人數平均占比,56.9%的利潤總額占比。對國家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的中小企業,特別是在創造社會公眾需求,進行產學研技術的創新,增加國家的總出口額,擴大就業等方面起到重大的作用和積極的影響。
2.中小企業發展現狀。2014年9月2日,工信部發布了《中國中小企業發展報告(2014)》,報告顯示在中小企業數量增長非常的迅速,中小企業的產業結構在向更好的方面發展。在國家進一步的政策支持下,中小企業發展面臨的宏觀環境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國家出臺一系列的政策方針,在大的支持氛圍下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中小企業也緊緊抓住政策大環境的優勢,增強自身的內生動力,發展自我品牌,創新升級商業模式,政府和中小企業共同努力,促進產業融合。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市場已經為中小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渠道,但是遠不能滿足中小企業發展需求。首先,從企業自身來說,規模小,制度不健全,財務不規范等因素都導致中小企業在市場上沒有大的競爭力,導致中小企業面臨資金和運營問題。其次,從資金供給方來說,商業銀行對小企業貸款,程序和要求標準也是非常的嚴格和繁瑣。投資公司傾向于有潛力的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很難找到合適的擔保機構或者擔保人。由此可見,新環境下中小企業需要市場進一步發揮調節作用。政府方面
政府相繼出臺很多方針制度,但是這些制度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一部分經營相對規范的中小企業,對于大部分的中小企業來說還是不能受益,制度是不夠的。政府擔保方面,中小企業聯合政府和商業銀行進行創新融資,但是,地方性政府為了有好的政績,在擔保方面仍然選擇比較有明顯優勢的中小企業。
中小企業在企業制度控制方面很少關注,內部財務不規范,生產經營傾向盲目,治理結構不合規。種種不規范導致自身信用評級過低,產生對外信息不明現象。規模較小,很難找到擔保人或擔保機構,能用于抵押資產不足。從業人員普遍素質不高,資金利用不當等因素導致融資渠道狹窄。
銀行資金有投放風險和成本,缺少為中小企業貸款的動力。金融機構考慮到中小企業經營風險太大,資金需求短期且量小,在大量的處理上增加了成本,收益下降,只愿意為部分中小企業提供資金。加上有些金融機構本身就不規范,資金來源不明,可能產生隨時撤離資金現象,導致不可避免的爭端。政府的作用一直是很關鍵的,政府出臺政策制度和拿出資金扶持仍不夠解決眾多中小企業的需求。
中小企業要從自身方面加強融資吸引力,提升從業人員的素質,提升創新能力,形成獨特的市場競爭力;高效率的利用僅有的資金,能夠制定出良好的發展戰略,規范自我行為,使企業規避各方面風險。建立符合現代化發展的企業制度,嚴格按照制度化發展,體現出企業的軟實力。規范財務制度,保證財務方面的良性發展,提供客觀有效的財務數據,能得到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青睞,內源性融資也能夠發揮最大作用。注意自身的誠信質量,符合金融機構的信用評級標準,用創新融資產品和服務吸引更多的資金,融資的渠道也會拓寬。中小企業間在保證信譽的情況下,相互資產或服務的租賃也能緩解資金壓力。部分企業可以利用業務因素,向國外的財團企業或者金融機構進行融資,這樣也能夠保證資金的需求。
銀行要建立針對中小企業需求的信貸機構分支,簡化各種程序,在保證資金風險在可承受范圍內將資金貸給中小企業。投資公司要利用信息優勢,創造收益。擔保公司要創新形式,以少量抵押或者信用擔保將資金提供給中小企業。民間資本在規范自身的同時要積極向中小企業伸出援手,發揮自身靈活性、強適應性的優勢,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服務。信用評級機構要創新形式,提升中小企業信用級別。電子商務平臺利用會員制形式充分擁有信息優勢,降低各方的風險,加強融資的效率,保證中小企業資金需求。房地產機構等中介機構要根據自身的情況,發揮中介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便利。
政府政策對銀行等資金供給方來說是一種保證,也是一種鼓勵和引導。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能夠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信貸配給問題,發揮大數據的優勢,形成眾籌等新型模式。政府要建立符合中小企業特點的信用體系,保證中小企業信息有發布平臺,為中小企業信用定級,保證供需雙方規避風險。構建風險投資體系,鼓勵并支持風險投資機構向中小企業傾斜,幫助解決融資問題同時也能把中小企業運營過程中的不規范、不合理問題解決掉。政府和金融機構聯合,從各方面努力營造融資環境,規范民間資本,降低稅務等政策,保證政府發揮最大的作用。政府要從宏觀全局出發,建立一整套專門針對中小企業發展的體系,保證中小企業融資等問題能很快得到解決。
[1] Stiglitz,J.E.Weiss,A.M.,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1,71(3).
[2] Love,L,Mylenko,N.,Credit Reporting and Financing Constrains.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3142,2003.
[3] Wattanapruttipaisan,T.,Four Proposals for Improved of SME Development in ASEAN.Asian Development Review,2003,20(2).
[4] Berger,A.N.,Udell,G.F.,A More Complete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SME Finance.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06(30).
[5] 郭娜.政府?市場?誰更有效——中小企業融資難解決機制有效性研究[J].金融研究.2013(3).
[6] 趙岳,譚之博.電子商務、銀行信貸與中小企業融資——一個基于信息經濟學的理論模型[J].經濟研究,2012(7).